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讨论着生命的意义,在寻找着生命的意义。或者说,你为什么而活,又为什么而快乐?让我们来看看本文作者的诠释吧。  相似文献   

2.
“春来草自青”,这是佛家的一句禅语。春天自然会来,草儿自然会青,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那么豁达。  相似文献   

3.
“一,二,三……”蜷在被窝里,算着粗账。啊,四天,整整四天,我都不曾笑过了。不禁诧异,为自己少有的深沉感到落寞。搜罗记忆,童年的岁月里处处回荡着我的欢声笑语。扮鬼脸、画涂鸦、搞恶作剧,每一次都召唤出至真至诚的笑。哪怕只剩一颗门牙孤守“岗位”,依旧毫无顾忌地痴痴咧嘴。  相似文献   

4.
六月     
今天早晨。我去上学,刚出家门.一阵大风迎面而来,“哇,今天的风可真大呀!”我无不惊叹道,就像发脾气的雄狮一般在吼叫着……  相似文献   

5.
六月的思考     
放弃是删繁就简,而不是斩草除根;放弃是迂回前进,而不是随波逐流。放弃与败逃有着天壤之别,放弃与麻木更是泾渭分明。放弃也是一种谋略:放弃眼前的,得到长远的:放弃短浅的,得到深刻的……一个懂得放弃的人,往往比一味追求的人得到的更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六月的阳光会笑,它普照每一寸童心生长的寂地。即使我不小了,我仍满心欢喜。特别的日子里总有特别的回忆,而特别的同忆里总有特别的滋味。我怕你们说我倚老卖老,我怕你们说我不知情趣,  相似文献   

7.
六月随想     
六月,有很多很多的梦想,在内心深处暗暗滋长。青藤的梦一寸一寸地延伸,向前,抑或向上。因为只有那样才可以开拓视野,获得更多的雨露阳光。  相似文献   

8.
六月的封面     
六月的封面 是一座喜气洋洋的舞台 舞台上,参加演出的孩子 正在集体亮相 仔细找找,你肯定能 找出班里的几个同学  相似文献   

9.
你可了解南国六月的雨?疾风,豪雨粗如绳,雷声一声远一声近。小巷深处,一根高压电线被吹断,耷拉在人家铁门上,阴险地沉默着。  相似文献   

10.
六月,道别离     
小LIU 《中学生百科》2011,(12):35-36
六月的阳光,炙热难耐,突然问一场大雨,给整个城市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伴随中考最后一场结束,这场雨,停了。  相似文献   

11.
乡村六月     
接到自己被分配到这所学校的通知时,一种被贬的痛感油然而生,对上苍的不公平而产生的怨恨更是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2.
红六月     
韩宇 《少年月刊》2010,(6):39-39
六月天,金灿灿, 少先队旗迎风展。 千万张喜悦的笑脸, 比早晨的太阳还灿烂。  相似文献   

13.
六月来信     
天使琪琪:你好! 我是《作文与阅读》的忠实读者,一直以来,我都因为有《作文与阅读》的陪伴而倍感幸福,通过你们的刊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SARS席卷了整个中国。我们这些从未住过校的高考班的走读生也被迫开始了一个月的住校生涯。没办法,非典时期,非常对待!住校对于我们这些从未离家的学子们来说一片茫然!什么事都要自己做,被子要叠成军被,床单要整洁,自己打水,洗衣服,还要打扫宿舍。唉!真是不易呀!还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备战高考的紧张学习当中。  相似文献   

15.
《成长》2006,(1):1-1
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太平,病毒,水危机,到处都是不幸的消息。为了寻找心灵的安慰,人们很容易迷上了简单快乐的生活方式和只要开心就好的傻瓜哲学。所以,速食文化畅行,网上全民博客的风头盛极一时。除了这些,还有人一窝蜂当官去,“人人皆官”成了时尚,并且,还是“学生官”。  相似文献   

16.
李海林同志是当今青年优秀语文教育工作者群体中我最熟悉的一位,对他的文章也就有更多的关注和欣赏。他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今年第5期的《论真实的作文》,一改过去语言理论色彩浓厚的特点,写得平实通俗,好读易懂,中学教师读者们说:“这样更好。”  相似文献   

17.
18.
六月飞雪?     
《家教世界》2011,(6):50-50
古时候,人们把六月飞雪看作是不祥的征兆。文学作品中,也常常用六月雪暗指冤屈,那么,真的有"六月雪"吗?六月雪的确存在,但它只不过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9.
铁凝是在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作家,她的短篇小说创作与她的中,长篇创作一样,取得了重要成就,那一篇篇精致的“短歌”汇集成人生的交响乐章后,其意蕴同样给人以广阔的想象和深入的思考,在艺术上作对短篇小说审美新方式的探求与寻找,亦给人许多不俗的印象和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工作找寻与学用匹配——对高校毕业生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毕业生的工作找寻过程中,是否能实现学用匹配对其个人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高校毕业生的学用不匹配状况比较严重,那么大学教育培养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功能就会受到毕业生、雇主和整个社会的质疑,而且这也将是国家和社会在大学专业性教育方面花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的隐性浪费。通过借鉴、整合已有的工作找寻理论流派,利用北京大学课题组2005年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对毕业生的工作找寻准备、努力程度与初始工作学用匹配情况之间的关系所作的经验研究发现,那些愿意去西部工作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那些兴趣与所学专业匹配的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那些在工作找寻过程中有越多工作单位愿意接收的毕业生,越容易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同时,那些求职于越多工作单位而且求职费用花费更多的毕业生却未必能够找到学用匹配的工作。这些经验结果表明,在高校学生进入实际求职前,就应该开始帮助他们进行求职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