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轼书法理论十分深邃。儒家的“经世致用”、道家的“祟尚自然”、禅宗的“清淡虚静”以及屈骚的“发愤抒情”等思想对苏轼书法理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进而形成了苏轼“书如其人”、“谈泊简远”、“法无定法”与“发愤抒情”等书论。苏轼书法理论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2.
苏轼作为书法"宋四大家"之首,其成就十分显著。他的书法美学核心思想是尚自然。在其书法美学思想体系的构建中,"自然"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包含着本与末、道与艺、人品与书品等本体论范畴和创作论上的无意于佳、放意自适状态以及风格论上的自然平淡。他的书法成就正是他书法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从史论的角度出发,将一百年来对苏轼学成就研究的历史,分三个时期进行了综合研究。宏观切入,微观把握,客观叙述,论史兼顾,力求接近苏轼学研究原貌。  相似文献   

4.
神游书法     
施麒俊 《教育文汇》2003,(12):36-37
今天网络时代谈起这个话题似乎落伍、守旧而不合时宜。汉字输入法的不断发明逐渐改进了方块汉字的命运,承载了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汉字才免于不断衰竭灭种的可能。从汉字到书法的转变来说,纯艺术性取代了实用性,书法变成了阳春白雪。在普通人眼里,书法变成了没有意义的东西,远没有电脑的各种字体来得快捷而规范,文房四宝成了附庸风雅的摆设和博物馆仅供品赏的展品,书法  相似文献   

5.
有宋一代,各种艺术形式得到全面发展,尤其在诗歌与方面取得了有别于前人的开创生成就。苏轼作为当时最伟大的人,除了在诗歌与书法上取得极高的创作成就外,还提出了许多见解独到的理论,这些理论在追求神韵之美、讲究简淡风格和提倡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契合。本将对这些理论的内在契合之处及其成因作些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法精神是多方面的,大体分有两个方面,即艺术精神和文化精神。艺术精神,以艺术的无穷妙趣、玄妙之意为精神内涵,崇尚含蓄雅趣、古朴自然,追求飘逸神韵、飞动流畅的自然意趣之美。文化精神,以儒学的礼义节操、伦理道德为精神内涵,崇尚忠君爱国、忠义节烈,追求浩然正气、凛然气节的人格气节之美。当然,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互融合构成了中国艺术的瀚墨精神。这里我们侧重要探讨的是书法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7.
论康有为的书法思想及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家、思想家和书法家。他的书学理论著作《广艺舟双楫》,以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去对待传统的中国书法艺术。他的书法思想的变化有其文化基础 ,即哲学思想的变化、古典文化氛围的逐渐衰落和传统文化精神的转移。他的批评方法也与传统的批评方法有质的区别。他的书法实践把相对衰微的书法艺术带入勃兴 ,影响了整整几代人。康有为的书法思想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北宋崇尚老庄、佛教的文化思潮中,苏轼作为北宋"尚意"书风的领袖人物,他的理论创见和艺术实践多由老庄的"自然"审美思想而发,并且融入到自身的艺术风格和内在的精神气质上。通过对苏轼书法"自然天趣"观进行探究,可发现"自然天趣"观贯穿着他毕生的学书之路,其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神逸"说、精能之至反造疏淡、熟后求生、不直率流滑,留得住笔、用墨浓而润等观点与"自然天趣"观息息相关,对北宋的"尚意"书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苏轼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全才,可谓千古一人。于书法实践,其位列“宋四家”之首,其《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就书法理论而言,其取自老庄而又兼有己意的“无为”书学思想对后世也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0.
武蕾 《文教资料》2012,(14):146-148
清代的科举考试要求士子们写出合乎规范的"馆阁体"书法。这种规定直接影响了清代书法基础教育,使书法教学的技术层面和观念层面都有较为规范严格的标准。大量的清代书法论著涉及书法教育的内容,整理这些书论并加以分析归纳,可以发现清代书法基础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普遍观念。这些方法和观念,对当下的书法教育,尤其是书法启蒙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陆维钊不仅是我国20世纪的杰出书法家,同时也是杰出的书法教育家,是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和奠基者。他的书法教育思想极为丰富,尤其是他强调道德学问对于书法的重要性,要求从教育规律出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以及在重视传统中推陈出新等教育思想,对今天的高等书法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轼谪居惠州是其人生中的重要阶段。在书法观念上,苏轼惠州时期的书法观念是其“尚意”书法观念的继承与发展。苏轼对黄庭坚草书变法的认可,体现着苏轼主张在“学古”的基础上“自出新意”的创作观念。苏轼在惠州关于酒对书法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苏轼醉后作书能让自己心手两忘,达到“醉笔得天全”的境界。除此之外,苏轼对颜真卿《争座位帖》的题跋,体现着苏轼“入晋人之室”与“知人论世”的书法审美观。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物质条件的具备,笔、墨、纸、砚书写工具的发展,为这一时期众多书家发挥艺术才能提供了极大便利;同时,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儒家学说已不适应当时的社会形势,外来的佛教对书法艺术产生了积极影响;社会崇尚书法,品评、收藏书法,帝王倡导以书法取人的风气,也对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苏轼对教育问题也十分关注,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对学校功能、学习方法、考试改革和教育管理等方面作过精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教育主张和建议,有的为朝廷采纳并加以推行,为宋朝教育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苏轼作为书法家位列“宋四家”之首,其思想深受儒、道、释三家的影响。本文试图从道家思想出发,阐述其对苏轼的书法创作心态及具体创作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其对创作心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游”和“无意,”而在具体创作上则表现为苏轼独特的执笔方式和“无法”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庶族地主阶级的政治立场,儒家美学的经典教义,斑驳复杂的世界观,魏晋自由解放意识和审美风神,生活际遇和人生价值取向的转变,多重复合的人格力量等的制约和支配,是苏拭文艺美学思想的成困。其主要现点和见解有三:功利性和美感性的统一;艺术美源于和高于生活美;美是文艺作品要素中的最要点。苏轼的文艺美学思想是新颖和富于创造性的,是丰富和系统的,对后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17.
苏轼的书法创作观在创作主体上强调技道两进的境界;在创作理念上提倡不践古人、自出新意的创新精神;在创作传达上讲究书以意造、任其自然的心态.苏轼的书法创作观充分关注创作主体的主体性的发挥,突出书法创作活动的自在性,提升了书法艺术创作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是宋代“尚意”书风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欧阳修、苏轼的书学思想,又以“重韵”、“绝俗”的理论使“尚意”思想得到了新的诠释,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支撑将“尚意”书风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既讲求书写的工整和整洁,又体现着一定的精神和情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既有一定的艺术性,又有一定的民族性,有着绝对的传承和发展价值。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书法教育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阐述书法教育的积极意义,从专业的书法教师培养、合理的学生书法教育引导、全面的校园书法文化建设以及完善的书法教育机制四方面对书法教育工作的实施和管理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书法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0.
苏轼的诗学思想和书法理论在内在精神与创作观念上表现出互通性,“尚意”、“神似”、“无法”、“自然”是其文学艺术思想的重要内容,并作为文艺作品的品评标准。这种互通性可以从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和苏轼人生经历两个方面得到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