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边塞诗是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闪耀着奇光异彩。产生出许多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名篇佳句。本文仅对部分名句作一赏析。同学们可尝鼎一脔(luàn),从中体味边塞诗雄浑格调和边陲严酷的戍边生活。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二句出自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道  相似文献   

2.
论中唐边塞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贞元七、八年为限,将中唐边塞诗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比之盛唐,中唐边塞诗的内容更为丰富广阔,情调更为深沉凝重,形成沉郁、苍凉且多议论说理的独特风貌,具有盛唐边塞诗不能取代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文章还论析了敦煌伯2555卷子中的“敦煌唐人诗集残卷”部分诗作,扩大了中唐边塞诗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唐代产生了大量的边塞诗创作,尤以盛唐为最。其原因之一是《诗经》到初唐边塞诗积累的结果。但唐边塞诗的直接先驱,应是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边塞之作。唐诗人多精通乐府,擅长以乐府形式写边塞题材。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边塞诗,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对唐边塞诗都有直接的巨大的影响。从诗歌的内容上,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探究二者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4.
元代边塞诗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塞诗是中国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其源远流长,肇自《诗经》,盛于有唐一代。而至于元代,由于时空的巨大转变及创作主体的多元化,边塞诗被赋予了新的特点:诗歌的远距离审美观照;边塞旧题的大量翻作;关注内容的广泛丰富;组诗形式的创新运用。元代边塞诗扬弃了边塞诗的历来传统,在诗歌史上既耀出了自己的光芒,并给后代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唐代边塞诗的讨论,大多集中于盛唐边塞诗派。诚然以高岑为主要作家的盛唐边塞诗,代表了中国古代边塞诗的最高成就,是盛唐诗苑中瑰丽夺目的奇葩,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量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但是,边塞诗在盛唐时期出现的这一高峰状态,是经历了渊源久远的孕育、初唐的奠基而产生出来的。“高峰”过后,还留下了强大的殿军—中晚唐边塞诗及嗣后的历代边塞诗。所以,整个边塞诗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6.
7.
唐代的边塞诗,滥觞于隋朝,形成于初唐,经历了以虞世南为代表的“萌芽期”、以“四杰”为代表的“成长期”、以陈子昂为代表的“壮大期”三个阶段,到了高适、岑参时进入“成熟期”。初唐边塞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尔雅》、《说》和《广雅》视謰语为“形容写貌”之词,从其收词及训释情况看,它们都是不可分割的双音节单纯词,为后世确定了联绵词的内涵和外延。但经籍传注却分训謰语,至颜师古注《汉书》达到极点,使联绵字研究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下半叶,随着我国东部沿海边患加剧,边塞诗创作重心逐渐转向万里海疆,当时不少诗人投身海疆边塞诗创作,郑观应是其中重要的一位。由于郑观应首先是启蒙思想家,又是实业家,故其诗歌成就向未受到世人重视。郑观应以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为背景的海疆边塞诗反映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深沉的忧愤意识和迫切的变法要求,为当时诗坛增加了光彩,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唐边塞诗作为一种具有重大社会意义题材的诗歌,总体上体现了唐宋诗歌在学术精神及政治心态上的内在联系,诗人依托边塞生活沉淀进行琢磨和思索,最早把“理致”和“思辨性”等因素以诗歌为载体加以提炼,揉合在情韵之中,开拓了个性化的创作道路,开启了宋初边塞诗歌饱含“理性”的特征,推进了唐宋边塞诗在风格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四方面论述了盛唐边塞诗的思想艺术成就:(一)是歌颂爱国精神,抒发立功壮志,其气势磅礴,豪放雄壮。(二)是表现战争苦难和征戍生活的艰辛,揭露军中矛盾。诗风悲壮苍凉,感慨无限。(三)是抒发将士诗人自身的思乡情绪,意境深远,情致绵邈。(四)是描绘边塞风光和边地风情,形象生动,想象丰富,苍茫雄浑。  相似文献   

12.
河东裴氏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见于正史记载的裴氏人物达数百人之多.本文搜集研究6通裴氏出土墓志资料,与正史对比,以劄记为体裁,对唐代以前文献记载的河东裴氏人物、相关历史人物和有关历史事件进行考证,纠误6处,补史14处,证史5处.  相似文献   

13.
唐以前巴渝行政区划沿革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国古代史分期理论,对唐朝以前的重庆地区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按前国家时代(人皇、黄帝、尧、舜)、奴隶社会(夏、商、周),封建社会萌芽期(春秋、战国),封建社会定型期(秦、汉)、封建社会发展期(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顺序作典籍的考证,发现今天所谓的巴渝化区域,在唐朝以前有关的行政区划史资迅中可见大量的证据,据以形成三点见解:1.巴渝部族时代之史貌亟待建构;2.巴渝化是在多元化影响下形成自身特点并不断发展的;3.巴渝地区行政区划沿革史,为重庆在20世纪末的直辖,提供了区域性本土化形成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4.
职官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职官制度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一个王朝的政权实质,而且还可以看到当时的国家官吏是怎样具体地执行王朝的经济、刑律.军事等事,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在封建国家中,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各地方分设官职,以掌兵、刑、钱、谷等事,并依靠地方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唐边塞诗风的审美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中唐以李益为中心,分别形成了边塞诗的两次创作高峰,同一边塞题材,前后两期风格却是大不一样。三方面因素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审美嬗变:一是社会和时代的差异奠定了嬗变的基础,二是意志和情感的薄弱决定了嬗变的根本,三是艺术和创意的选择开拓了嬗变的格局。可见从盛唐边塞诗的“功业张扬”一转而为中唐边塞诗的“感伤迷茫”,它们之间的转换是必然的。同时,建立在二者比较的基础上,中唐边塞诗一发现出深层的悠久的审美魅力,这种魅力是盛唐边塞诗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16.
唐代边塞诗是“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形式 ,它所呈现出的美学风貌是唐代诗人学习建安诗歌 ,追慕“建安风骨”的结果 ,从诸多唐代边塞诗作中 ,可以看到其在精神气格、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与建安诗歌的承传关系。  相似文献   

17.
唐代是边塞诗创作的繁荣时期,而初、盛、中、晚唐不同时期的边塞诗风格又不尽相同。唐王朝在由盛转衰,由治转乱的过程中,人们的精神面貌所发生的变化是唐边塞诗反映出不同特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唐以前新疆古代居民饮食文化考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唐以前新疆与祖国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探索者甚多,著述颇丰。至于这一时期新疆古代居民的饮食文化,虽是大家久已注意、关心的一个问题,有些论著中也偶有提及,但终因文献舛缺、考古资料零散,故迄今尚未见专文对此作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殊有探讨之必要。这里笔者愿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略事考察,以此引起人们对这一课题的更大重视。  相似文献   

19.
陈大同 《西江大学学报》2006,27(4):33-34,47
从清代以来就流传着的端砚制作始于唐武德的成说并不确切,在《苏轼全集》中见不到这样的论定。相反,苏轼以重金购得东晋王羲之使用过的古风池紫石砚。清宫内府收藏、乾隆皇帝钟爱并珍玩的东晋王廒原有的璧水暖砚,实际上也是端砚。从可以认定或者有待认定是端砚的晋代砚品统合观察和考量,端砚最晚在东晋前期就已面世,这比端砚面世于“唐武德之世”的说法提前300年,从而拓展了端砚历史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课第204页:“雍正帝时,又实行‘摊丁入亩’……这样,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人头税是唐以来才实行的吗?课本第48页:西汉时“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四项负担:……二是算赋和口赋,即人头税。”可见,至少西汉时就有人头税。“人头税”的实行在唐以前$山东省蒙阴一中@宋炳福$河北省新乐一中@史丽萍$山东省聊城一中@张凌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