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术与奥运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和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不同的时代又具有各自相对稳定的武术价值取向和武术形态特征。今天,武术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将努力挖掘武术的多元价值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将不断致力于它与世界文化的交融。奥运会是以西方竞技体育为中心的世界体育盛会,武术进奥运会是指竞技武术的一部分进奥运会,这是武术事业在一个阶段内的重要工作之一,同时又是武术事业长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武术走向奥运会的历程中,我们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已不再是…  相似文献   

2.
武术运动作为传播民族文化的难美性项目,独特的民族服饰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从武术服饰的起源,竞赛组织以及独特的民族特性为着力点,研究武术服饰的独特的民族风情和隐含的民族文化,使武术服饰更好的融入民族文化之中,促进武术的更好发展传播。  相似文献   

3.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殿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承担着传承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任,而教育是武术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途经。文章对中学体育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析其发展策略,旨在为中学武术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术是中国古老传统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武术的价值,就是凝结在武术发展运动中的精神和物质对我们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的总和,它是武术存在、发展、进步的标志。武术教学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结构的健全等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具有它自身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5.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般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练武术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已经成为对外传播、宣传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文章是在建设文化与体育强国视野下,结合当今武术发展的工作重点,分析探讨武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思路,探寻如何更好的传承武术文化,提升我国武术文化软实力,为建设文化和体育强国服务。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传承民族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巨系中的子系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继承和发展武术运动,不但要继承它独特的健身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承其宏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对武术理论与技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它体现了东方民族的性格和智慧。这主要是由它所籍以发展起来的民族文化环境所决定的。这种超越武术本身的博大精神,就是民族的精神。我们只有深入探讨和揭示武术运动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方式,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真正领会武术文化的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因为它不断吸收或依附能与时代同步的某种元素,从而获得自己的生存发展。当代中国,武术生存发展的机遇是什么呢?文化性.中国正在慢慢失去中国的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所以本文从武术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出发,论证了发扬武术的可行性后,把武术定位在传播民族文化的角度,希望达到两者的...  相似文献   

9.
武术在服务国策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武术是国宝、国粹 ,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武术的课堂教学不单是纯粹的技术传承 ,而是一个民族文化思想、传统美德的教育过程 ;国家把武术作为大、中、小学学生体育必修课程 ,这对培育广大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国人习武术 ,符合国家实际 ,体现国风、国色特征 ;武术能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独特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改革发展历程,为武术发展顺应时代创新发展的潮流,实现新时代背景下武术创新驱动的再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武术改革发展分为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改革武术组织系统;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为目标推促社会武术发展;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方向改革竞技武术规则制度;以武术人才培养为目的改革完善武术学科建制;以传播民族文化为指引实现武术文化的世界推广。进入改革发展新时代,武术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力再发展的路径:武术健康创新驱动健康中国;武术文化创新驱动民族文化;武术教育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武术研究创新驱动学科建设;武术市场创新驱动国家产业。  相似文献   

11.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优秀文化遗产,不仅是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而且包含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思想、医学等特殊内涵.武术运动进入奥运会,既是武术进一步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也是奥运会自身发展的需要.由于武术自身独特的魅力,它不仅在国内得以蓬勃发展,而且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接受.我们应借2008年北京奥运的东风,发扬中华武术,弘扬民族文化,从而使武术运动为更多的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学校武术教育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任务。武术自近代被选择和重组走进学校,教育成为近现代武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当前的竞技化教学缺乏课程意识,忽略了武术文化的传承是学校武术教育的症结所在,学校武术教育发展需要深刻理解其本质,认识其文化行为,提高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3.
丁磊 《精武》2012,(17):71-72
古代,武术作为一种技击技术,同时也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现代,武术在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面对西方体育的冲击。中国武术由师徒传承,渐渐向学校武术教育转化。新中国成立后,正式确定武术为体育比赛项目,属于民族传统体育类。这样,武术进入比赛之后,以国家的名义推广,那么它的发展必然就空前了。就套路而言,它是以演练的形式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技能,虽与实用的技击方法略有一些距离,但仍不失原意。当代武术运动发展应加强其教育铸承,促进武术运动的本土化教育。并把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体育国际化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对传统式术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架起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相联系的中间桥梁,在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中扮演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媒介,促进式术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杰出代表,武术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有关武术的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文献。对武术档案的深入研究是武术史研究的一个的新领域,对武术史研究在现阶段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突破目前武术史研究的范围,提高武术史研究的水准。进而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考,推动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不断积累、发展、丰富而流传至今的民族文化瑰宝。它对人民、尤其对青少年身心均衡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武术运动,做过许多重要指示。改革开放以来,国务委员李铁映在主持国家教委工作期间一再指示,“要把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纳入各级学校的正规教育”。近十年来,国家教委主管体育工作的主任,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等做了一系列工作。原副主任何东昌要求,将“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写进《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总纲之中;邹时炎副主任亦狠抓这一工作的落实,一再在有关研讨会、座谈会上讲话、批发文件,为推动以武术为主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奠定了基础。最近,柳斌副主任指出,“要把推行武术的一操、一拳写进文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一掌握、二经常锻炼”;“高等学校必须重视和加强武术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6.
王玉龙 《精武》2014,(4):6-6,8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加强对体育教学的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发展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武术作为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在传承中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代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民族文化的新局面。基于此,本文以高校武术教学与大学生武术兴趣发展与培养为研究对象,就武术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以期提升武术教学的效果,促进高校武术技能与武术文化的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体育项目,具有博大宏富的内容和精深的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探索和谐社会条件下武术运动所蕴涵的文化特征和社会价值在全民健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使武术成为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增强各民族成员身心健康的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开展武术项目,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他们坚强的性格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武术的特点和它对教学环境所需的条件决定了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汪可一 《精武》2013,(35):122-123
武术是一种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积淀的产物。武术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还是中国传统文化走捧架下的完整的子系统,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它正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武术教育的历史发展,对我国武术教育现状和发展两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结论:师生的武术活动是改变当下武术教育尴尬境地、推进武术教育发展、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使命的需要。文章为武术教育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武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