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义利观中也有积极的一面,体现出一种着眼于整体利益的价值导向,人们的义利观,不仅要受到社会根本制度的制约,而且在同一种社会制度下,要受到不同的具体管理体制的影响,正视物质利益的基础作用,人们只有首先满足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才能从事其他活动,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义和利表现为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从根本讲是吻俣的,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完全能够实现人民群众中的局部,个人利益与整个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人一直是在道德与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意义上推崇重义轻利的价值原则的。改革开放以来,重义轻利为义利并重所取代,但人们在理解这一原则的时候依然恪守"义利关系即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的传统范式。这种理解范式的学理性缺陷在于把道德与利益尤其是与个人利益对立了起来,始终为忽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提供道德上的依据。实际上,义利关系不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而是道德与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关系;社会道德的使命就在于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同时,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人一直是在道德与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意义上推崇重义轻利的价值原则的。改革开放以来,重义轻利为义利并重所取代,但人们在理解这一原则的时候依然恪守“义利关系即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的传统范式。这种理解范式的学理性缺陷在于把道德与利益尤其是与个人利益对立了起来,始终为忽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提供道德上的依据。实际上,义利关系不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而是道德与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关系;社会道德的使命就在于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同时,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4.
义利关系的现实考辨白蔚侯小丰杨敬党义与利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中道德与经济关系的核心体现,考察并协调好义利关系,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新形势下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一、利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义与利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范畴,“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儒家"义利合一"思想和现代企业顾客价值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我国企业顾客价值导向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基于儒家"义利合一"思想,树立现代企业顾客价值导向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推动现代民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义利关系是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义利是对立的,无法统一,但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规范的经济行为为义利统一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7.
加强师德修养,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已成为当前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应把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与实现个人价值获取应得利益统一起来,避免两种错误倾向,拒绝不义之利。  相似文献   

8.
9.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没有能够科学地完整地解答义和利、道德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因而在以往的中国社会生活中始终没能形成一种科学的价值导向,没有能够较正确、较合理地解决义利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形成奠定了历史前提。  相似文献   

10.
荀子的义利思想,既包含孟子的重义理论,又有别于管子的功利主义思想,他是把义利统一的思想融入于荣辱思想的价值判断中,以先义后利为荣,先利后义为耻;同时, 又主张义对利的制约性、先导性,以义取利、以义克利.荀子把义利统一起来,强调道德与利益的一致性.荀子的义利思想对于当代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仍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行为导向教学法浅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把"做"和"学"两者融合在一起,手、脑并用.师生共同参与,通过一系列的项目活动,将实际的技能训练与技能鉴定环境带入教学环境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重点突出培养职业技术能力,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内化技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完善的、有效的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把“做”和“学”两者融合在一起,手、脑并用,师生共同参与.通过一系列的项目活动,将实际的技能训练与技能鉴定环境带入教学环境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重点突出培养职业技术能力,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内化技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完善的、有效的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儒家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学派,其核心是价值观念体系。而作为义利问题,又是儒家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表现形式,对中华民族基本精神和国民性格的形成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对儒家义利之辨给予系统的梳理、深刻地反省乃至科学的评价不仅有助于把握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价值观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对儒家义利之辨的考察“义,宜也。”「‘]就是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中应当遵循的善的标准和原则。“利,所得而喜也”。r’引申为利益、功利、有利,主要指个人之利和小集…  相似文献   

14.
探析儒家"义利之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深刻内涵,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对当代社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们对利的需要与对义的张扬出发,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道德作了新的思考,并就义利道德的重建进行探讨。指出新型的义利道德是开放式的,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道德。其评判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其核心是奉献理论下的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家所主张的义利统一,以道义为重,道德价值高于物质利益,重视公利(民之利),提倡个人私利服从社会整体利益等积极思想,对于当今之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有序发展,建构和谐社会等仍具有很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义与利的关系,不仅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而且又有了新的内容。本文着重对传统的重义轻利的道德观给予批驳,坚持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这种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义与利是辩证统一关系,认真分析、客观评价以法治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价值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实践问题.价值哲学中的一切争论.必然反映在对实践的不同理解上、价值具有实践性。这是因为实践是价值关系的实际确定者;实践是考察和解决价值问题的立足点和根本途径;实践是一切价值之源。  相似文献   

20.
从哲学对价值的一般规定(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阐释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特别是对人类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的精神价值(包括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人类社会真、善、美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