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艺 《教书育人》2001,(17):44-45
案例:每周一节“进入心灵港湾”课(即与班主任说心里话)又开始了。以前总是采取座谈式,我坐在中间,学生围着我,谈天说地,彼此倒也收获不少,但我总觉得真话不真,思维含量也不高。这次采取了“独立写”的形式,不仅提出了不允许交头接耳,最好用三言两语说一句真话来“帮助帮助我们的朋友”的要求,而且教室布置得也十分温馨(这样主要是为了减少学生的顾虑,让他们能畅所欲言)。结果,两位学生的真话给了我不少启迪。一个学生写道:“您平时待我们是朋友、是孩子,从不大声地斥责批评我们,但我实在有些怕您。”另一个学生写道:“…  相似文献   

2.
刘涛 《学语文》2012,(1):72-73
学生在作文中说空话、说假话,甚至胡编滥造的现象仍十分普遍,更谈不上语言表达的精练与含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文不真”“语不新”。为此,我在作文教学作了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金秋之际,班中学生一直要求来次秋游爬山活动,我欣然同意。秋游时,平时调皮的学生对我多方照顾,我心中十分愉悦。傍晚将至,只好下山回去。“李老师,还记得我吗?我是在你手上毕业的程纯治呀!”路边一个20岁模样的人叫住我。“程纯治,我太记得了,当时班中哪件坏事没有你!”我不悦道。“李老师,到今天还批评我呀!”程纯治见我不高兴的样子,低头小声道,“李老师,这草药是治腰病的,是我给师母的。”我余怒未消,见身边这么多学生,不好发作,很勉强地挤出几个字:“谢谢你!”程纯治扭头跑开了。“老师,他哭了!”一个学生说…  相似文献   

4.
感激学生     
今天,轮到我讲公开课,我选了五年级综合复习材料中的《高原红柳》这篇课文。由于我把课设计得十分新颖,讲解也精炼得当,所以学生学习效果颇佳。下课时,博得了学校领导及听课教师的点头称赞,我心里也热乎乎的。 等听课教师走后,几位同学把我请到教室外边,悄悄地对我说:“李老师,您板书中写错了一个字。”我的心一阵紧缩,脸上不由得发起烧来,急忙扭头一看,原来我把“狂风肆虐”中“肆”字的第一笔短横写成了撇。我面带怨气地说,你们为什么不早些告诉我?学生们不敢看我,低着头小声说:“李老师,您不是经常教我们要给人留面子…  相似文献   

5.
变了的朋友     
李想 《小学生》2008,(1):30-31
开心果姐姐: 您好! 我已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每天繁重的学业压得我喘不过气。有时忙完了,却觉得自己十分孤独。每个人都有一个推心置腹的“闺中密友”,我也不例外,可她现在已经不是了。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相似文献   

6.
邂逅的感悟     
头两天,在闹市先后两次碰见了两个 30多年前的学生。   一次,我正从书店出来,迎面遇见了学生甲,我喜出望外地正要与他握手时,他竟脖子一扭……是他念书时我对不住他吗 ?不 !凭心而论,我对他还十分地偏爱呢 !那时,他爸爸是“走资派”,在班级他“抬不起头来”,有好几次要退学。可我见他聪明好学,就多次登门家访,让他继续上学。为激励他上进,我还冒着“风险”让他这个“可教育好的子女”当了小组长,并不时地表扬他。就这样,他读完了初中、高中,直至考上大学,参加了工作,戴了“乌纱帽”,成了声名显赫的局长……   另一…  相似文献   

7.
我的一位同事,一位十分热爱学生、恨铁不成钢的中年教师.他十分敬业,甚至每节课都会提前很久到达教室,课堂教学也十分认真.可每年下来,学生却不太领情,成绩也不甚理想,他十分苦恼,却又找不到原因,于是向我大吐苦水.适逢学校“课堂教学把脉问诊人人行”活动开展,我便特意多听了他几节课.经过仔细观察后,我向他指出了三个问题:一是上课拼命“满堂灌”;二是上课喜欢批评、讽刺学生;三是特别爱拖堂.而之所以会有如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把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定位于培养“解题机器”,要为学生、教师甚至是学校取得高分,从而过分关注知识传授,忽视了师生的感情交流,以致屡屡产生“费力不讨好”的后果.  相似文献   

8.
每当下课铃一响,我便不忍有丝毫拖延,总是立即向学生们宣布“自由令”。因为我猜想,没有哪一个学生不喜欢、不期盼“课间十分钟”,他们一定等急了,甚至早已计划好了在那十分钟里该玩的花样。记得儿时的我,一听到下课铃声,就再也按捺不住好玩之心,那时老师就算多说一个字,在我看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十分沉重,每天课内课外要做大量作业,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如何在作业批改上设法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把自主权还给他们,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为配合学校“AllEnglish”课题研究,寻找与其相吻合的新思路,我在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中,试行了“四个优化”的做法,收到一定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一、优化批改方法1.错题不打叉学生做错作业,打个“X”,历来如此。但我觉得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是否可以不打那个人人讨厌的“X”…  相似文献   

10.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六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回想六年前,我还是个刚参加工作的“新兵”,我的学生们像破土而出的“新芽”。教学是怎么回事,或应该是怎么回事我懵懵懂懂的。但我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精心呵护这些小苗,让他们在阳光雨露中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一开始我十分关注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满脑子里想的就是如何让学生记住解题的方法,讲一遍学生不明白我就讲两遍,两遍不明白就重复第三遍、第四遍……,直到讲明白为止。就这样我也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讲跑了。  相似文献   

11.
经常有学生问:“我十分喜欢阅读课外书,为什么考试中的阅读老考不好?”也有学生问:“我每篇课文都很认真地读了,为什么阅读成绩上不去呢?”是的,为什么认真读了,学生成绩还是上不去呢?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讲授全国职业高级中学八五规划教材《语文》第二册中的《祝福》的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课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学生问:“我”是不是鲁迅?教材参考答案中只有一句话:“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学生对此难以理解。笔者试对这一形象分析如下。小说中的“我”是贯穿故事始终的叙述者,是经过作者典型化的艺术形象,不能看做是作者自己,但是“我”在许多方面表现了五四时期鲁迅的思想。鲁迅正是通过“我”是当时的新派人物,与讲理学的鲁四老爷话不投机,对这古老、停滞的鲁镇环境十分厌恶,表…  相似文献   

13.
最近,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得竟如此之深。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老师是大人,个子高,站起来看,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近学生。什么叫“走近”?走近学生,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蹲下来,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学生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子把毛毛虫放在女孩子的衣领里,就不会…  相似文献   

14.
他能成功吗     
袁成 《班主任》2013,(7):49-50
小李本是热情开朗、爱笑的男孩,学习十分努力,但每次考试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慢慢地,小李发生了变化,上课经常说话,不按时完成作业,出现“破罐子破摔”倾向,多次找他交流谈话效果也不明显。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他明白“努力的学生就是好学生”“没到最后一刻就不能放弃自己”的道理呢?我很是头疼。一天整理书柜时,我发现了不少自己高中时的书籍和资料,当翻到高三数次考试的试卷和成绩单时,一个念头突然闪现出来:何不用它来给小李上一课?  相似文献   

15.
一天.后勤主任找到我,“吃午饭时毒你们班的几个学生浪费十分严重,我指着墙上‘粒粒皆辛苦’的条幅,让他们注意节约,反被他们抢白了一顿。”俗话说,“儿大不由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我也明显感受到了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压力,是该好好整顿一下了。  相似文献   

16.
滕辉 《中国教师》2004,(12):58-59
小丽的确是个相貌平平、不引人注意的小姑娘。与四年级学生相比,她身材瘦弱,寡言少语,至少在英语课上总是如此。尽管刚接手这个班不久,可是我发现,在课堂活动时,只要与我的目光相遇,她总是蓦地低下头,仿佛在说:“老师别叫我。”在学生的眼中,我是一个极有学生缘、没有“架子”的老师,无论在课堂还是课下,学生们与我相处得十分融洽,像小丽这样,还真未曾有过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经过一番调查,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小丽上学期才转学过来,她以前就读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过英语课,她也没有学过英语,甚至连ABC都不认识…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观摩教学课上,我请学生刘x回答一个问题时,她十分勉强地站起来说:“我不回答你。”我原以为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忙问:“什么?请你再说一遍。”那学生轻轻地、又十分认真地说了一遍:“我不回答你。” 这时,我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回答虽然平静,但却像热油锅里撒下一把盐,使本来问答和谐、严肃有序的课堂顿时“开了锅”。有的学生在交头接耳,甚至嗤嗤讪笑;也有的怒目而视着刘x。前来观摩的领导和同事,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我不回答你”弄得瞠目结舌,有的摇头,有的惋惜,有人低眉蹙额,当然也有少数窃喜者。…  相似文献   

18.
我们通常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想告诉学生的道理,其实他们都懂,可他们就是不做,知行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为什么我们讲的道理他们不接受?长期的思考让我意识到:“告诉式”德育只是浅层的信息“流经”,学生的品德形成只停留在知识性的构建,缺乏情感体验和认知感悟,因而妨碍了从道德知识到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台阶     
初任班主任时,处理问题,心情急切,缺乏经验。一次,我走进教室,正准备讲课。学生曾祥友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的钢笔被人偷了。”“什么时候?”“课间休息时。”“岂有此理。”我板着脸孔,目光扫视全班同学,严肃地说:“立即交出来,否则,查到了不客气。”我的口气近乎命令。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人承认错误,也没有人揭发别人。五分钟过去了,毫无效果;十分钟过去了,依旧如此……转眼,半节课过去了,我站在讲台前,气得手脚发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耽误了教学时间。课后,我把这事告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对我说…  相似文献   

20.
薛元荣 《中国德育》2007,2(7):74-74
下午放学时候,我在楼梯口遇到了我的学生玲雅和小燕。“薛老师,下个星期我要送你一张贺卡。”玲雅说。“老师,你人好。我也要送。乔老师太凶,就不送了。”小燕说。“人好?是吗?我怎么不觉得?”背后还会“议论”老师,这群小家伙。“不算好,马马虎虎吧。对你们好,可是咱们班的成绩上不去呀。”我受到了学生的“表扬”,心里有些洋洋得意。被学生“表扬”一句“你人好”,酸楚中有一丝甜蜜的感觉。我这个语文老师“好”在哪里?想了想,大约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