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词话》中运用的大量带有地域特征的语言(兰陵方言)和大量民俗资料(兰陵习俗)分析作者的籍贯、身份,证明笑笑生是存在了两千余年的山东苍山兰陵镇人。进一步肯定笑笑生绝不是南兰陵即江苏武进人;《金瓶梅词话》是最权威的本子,是若干说书人底本的总汇,由笑笑生总纂、写定,成书时间在明隆庆2年至万历34年之间  相似文献   

2.
对《金瓶梅》的版本进行了梳理,认为现存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兰陵笑笑生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相似文献   

3.
从《金瓶梅词话》有关方言研究的材料入手,联系当今《词话》作者的有关学说,浅析《词话》语言相当驳杂的原因,力图说明其与说唱文学有关系,支持《词话》乃集体创作学说。  相似文献   

4.
潘健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7):50-51,79
《金瓶梅词话》作者至今难以确定.梅节先生重校本为“金系”重要文本,该书在回目对仗、叙述方式及标音系书籍特征三个方面均呈现民间文本特征.重校本《金瓶梅词话》明显有别于文人趣味的民间俚俗特点,可为民间创作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评点者之谜被揭开,张竹坡家世生平研究引起轰动》《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年1月30日《<金瓶梅>研究(首次文摘)》赵兴勤等《复旦学报》1986.1《崇祯本删掉了什么?》杨士毅摘译《复旦学报》1986.1《也谈<金瓶梅词话>的作者》朱建明《复旦学报》1986.1《小议<金瓶梅>的作者是河北籍人》王强《复旦学报》1986.1《冯梦龙是<金瓶梅词话>的补足者》赵伯英《盐城师专学报》1986.1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词话》中出现了"猪八戒",经考证这些都来自于小说《西游记》而不是杂剧《西游记》或其他,《金瓶梅词话》中还出现了一副对联及一句俗语,也极可能来源于小说《西游记》。小说《西游记》现存最早的刊本为万历二十年(1592年),则受小说《西游记》影响的《金瓶梅词话》不太可能早于此年,由此可得出《金瓶梅词话》当成书于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算得上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一部极其复杂的作品。本文拟从《词话》作者的文化心态方面作些考察,以期对一些问题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关于《金瓶梅》作者的研究,近年来出现了旧说犹存,新说并起的热闹局面。各种说法归结起来,大抵可分为两类:一类力主《金瓶梅》是文人作家独创之作;另一类则推断《金瓶梅》是“世代累积型”的集体创作。就第一类来看,近年来颇有影响的主要有:朱星的“王世贞说”。《金瓶梅》作者是王世贞,这本是旧说,但朱星在《金瓶梅考证》(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中,又重提此说。他首先从明末沈得符关于作者是“嘉靖间大名士”和词话本上写作者是“兰陵笑笑生”出发,划定三个界线:作者必须生活在嘉靖时期,必须有“大名士”的身份,必须和山东有渊源。然后用排中律去掉了有可能成为作  相似文献   

9.
文章举出为《金瓶梅词话》研究者不甚留意的零碎语料,以考见小说所影射背景与作者的边塞阅历。  相似文献   

10.
陶慕宁校注本《金瓶梅词话》,为明代万历本《金瓶梅词话》最新校本。该书的校点还很粗疏,并有较多失误。今对前20回试作补校。  相似文献   

11.
《河岳英灵集》收集李白诗十三首,以其与《唐写本唐人选唐诗》、《乐府诗集》等多种集本相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惜前贤、时俊之著述多罗列异同而鲜见案断。今试从诗的意境、声韵及诗人际遇等方向加以考论,并用献替可否之方式,尽陈己断于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12.
桂平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其境内麻垌镇土白话是一种勾漏片粤语。该方言音系架构与以广州话为代表的广府片粤语大同小异,其相异处主要反映比广府片粤语更早的语音层次。麻垌土白话最突出的特点是有比较系统的送气分调现象,该现象不仅在粤语里比较罕见,而且其古溪母、晓母字在送气分调系统中的特殊表现对深入研究汉语方言送气分调现象成因以及粤语历史音变具有特殊价值。文章对桂平麻垌镇土白话音系进行初步描写,并简要探讨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吕氏乡约》是北宋时期由吕大均制定并由吕氏兄弟在蓝田推演的中国第一部成文的乡村民约。它体现着乡土中国,士绅阶层以"知识—权力"结构模式而实行的民间自治思想,凝结着儒教文化礼乐刑罚并重的集体无意识。陈忠实发现并对它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使其成为《白鹿原》中呈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具象,因此,剖析《吕氏乡约》在小说中或显或隐的结构便是研究近现代乡土中国的典型标本之一,由此不仅能够解开民族秘史的诸多重要症结,而且也能够了解儒教文化遭遇现代化的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4.
平乐船民有两个来源:一为古代越族;二为历史上迁徙至平乐的汉族。平乐船民深受越文化影响,从精神内核、生活习惯和民风民俗等方面都有越文化的烙印,并且在船民歌谣中有淋漓尽致的展现。  相似文献   

15.
张悦然的小说冷漠华丽,初读艰涩而后却又感觉描写得恰到好处。悲剧感是阅读80后作家小说共有的审美体验。张悦然小说悲剧的特色在于将美好的东西毁灭,冷漠化的叙述方式也是其悲剧书写的特点。张悦然的悲剧叙述与宗教联系紧密,宗教使小说的悲剧感更为强烈。虽然张悦然笔下的故事是悲剧,但是并没有在悲剧里消沉。张悦然小说的悲剧不仅仅是悲剧,其价值在于通过悲剧反观自身,认识自我,从悲剧中跳出来,追求更广阔的空间,追求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岳飞题材通俗文学作品中岳飞形象的演变的整体考察,认为岳飞在民间形象的变化,诱因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政治变动,而变化的始作俑者就是南宋政府。进而分析得出结论:政府对英雄形象的产生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三五七言》诗是李白的一首杂言诗,体式风格接近汉魏古乐府,过去一些人把此诗断为隋代诗人郑世翼之作,是因文献传抄过程中带来的作者归属的错误。它是一篇言情之作,主要内容是闺中望远,辞意和体制都脱胎于晋无名氏乐府《休洗红》,音律繁复,情辞哀怨,为乐府精品。由于其内容形式上的开创性,此诗在唐宋元明清引来众多的拟作,在清代还被当成词调对待,视为唐人创制的词之一体,可见其典范性。  相似文献   

18.
王成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3):16-18,118
朝鲜李瀷与清代赵翼对李白诗歌创作的理论评述包括如下内容:李白诗歌的语言特点,李白的《古风》诗,李白与杜甫、韩愈诗歌的比较等,给我们提供了域内、域外两个诗评视角。对此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拓宽李白诗歌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屈原放于江南之燮,忧思罔极,“凤凰在簸兮,鸡鹜群舞”,冤屈自抑“因归鸟而致辞”,诗容、情感浑然一体,更引“鸟萃兮苹中”表达悲愤郁结之情志。汉以后,文人钟情于“善鸟”“恶禽”以比忠谗的寄托,贾谊《鸟赋》忌寓群小蔽贤的丑恚。此后历代文人情深于屈骚,梁沈约《天渊水鸟赋》,晋傅咸《仪凤赋》、顾凯之《凤赋》、弥衡《鹦鹉赋》、曹植《自鹤赋》,唐李白《大鹏赋》、杜甫《雕赋》、王勃《寒梧栖凤赋》、皇甫涅《鹤处鸡群赋》,宋秦观《叹二鹤赋》。明王世贞《二鹤赋》、杨慎《凤赋》莫不延续禽鸟意象思维。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学生人数的增加,高等教育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同时,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市场经济下人才需求对传统的本科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校需要重新定位和规划,进行分类、分层指导,实现人才培养方案多元化,以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地方、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适应性强的人才,不仅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寻求发展特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