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伟强 《历史教学》2007,(13):55-57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必修1第29页"历史纵横"提到叶名琛时仍然突出其"六不将军"的恶名,类似观点还有很多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此学界早已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主持广州战事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是马克思笔下的两个中国人其中的一个,也是清代中国的高级官员被外敌掳走的唯一的一个总督大员。广州陷落,总督被掳,国人把种种怨愤自然地加到叶名琛的头上,文人们更把他讥为“六不将军”。然而,马克思站在国际主义的立场上却给叶很高的评价。叶名琛到底如何评价?他是否“不战不和不守”?他又为何甘做英人俘虏?这实际上是些未解之谜。本文对这些问号做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4.
叶名琛在广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论著把叶名琛描绘成一个虚骄自大、昏愦愚顽的封建官僚形象,甚而定性为投降派,这些看法都有失偏颇。把叶名琛放在当时的环境中重新加以考察,从叶名琛在广州十年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叶在一定程度上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的,他在广州战败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对他作完全否定的评价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5.
黄清娟 《文教资料》2011,(28):88-90
1855年夏,广州旧巷"法场地"被杀洪兵义军犯人七万五千人,留美归来的容闳博士在回忆录中把当时的惨状加以叙述,叶名琛因而落得"杀人魔王"的骂名。作者以容闳的描述为切入口,借助史料记载理性分析,希望藉以印证历史上较为真实的叶名琛,对容闳和柯克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并对国人对待历史及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进行个人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叶名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英军所俘,客死他乡。关于他的评价大多数人认为他是一个投降派,但本文主要通过当时中国士大夫普遍的文化心态加以分析,找出导致叶名琛悲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虎门销烟,反抗侵略,被称为民族英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钦差大臣叶名琛因亚罗号事件,城破被俘,为世人所唾弃。两人的后世评价可谓大相径庭,有些偏错。文章通过对叶名琛和林则徐在两次鸦片战争前后的表现进行比较,认为林、叶二人作为封疆大吏都具有典型的爱国思想,后人对其不同评价有失公正。  相似文献   

8.
在对“真实”的界说上。人们强调文章“全由心底流出”。这当然是不错的,但若细究起来。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实际上还存在着模糊之处。比如“心底”。怎样才是“心底”?若按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来看,则作文表达的是哪一个“我”呢?在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中,似乎没有关注到“作文真实”其实也是有层次的,依笔者愚见,可以分为“浅表的真实”和“深层的真实”。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伦敦新闻画报》上,时任两广总督兼理五口通商事务钦差大臣的叶名琛备受关注,其名字反复出现数十次,横跨时间七年多。他被冠以如下污名:坚持强硬顽固排外立场,对英国外交人员的要求无动于衷;善用虚与委蛇迂回手段,在对外交往中采用沉默态度,拖延回避;奉行残忍嗜杀的暴虐统治,处决数以万计的起义者,悬赏刺杀英国人。《伦敦新闻画报》对叶名琛的污名化,紧密呼应了英国政客的政治立场并为英国的鸦片贸易和海外扩张服务。  相似文献   

10.
11.
福楼拜的文化人格不同于巴尔扎克以及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他比他们少了一份对传统文化母体的心理眷恋,更多地蕴涵了现代文化基因.本文拟就他的“真实”论作现代性阐释,指出他是一位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12.
本一开始,采用诗一般的语言,引出本的观点:抓住“真实”的手,秀出真实的自己!接着列举社会生活中“秀“的现象,对本观点分别从反面、正面进行分析。最后结尾总结概括,呼应开头。作对生活有敏锐的感受力。善于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发现其内在的哲理,读来令人信服,并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体验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体验。在这个经济大背景下,“真实电视”的出现,除了是媒介发展规律的使然,也可以说是体验经济下的产物。本文试图在体验经济的语境下来透析“真实电视”在中国引起收视高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民事诉讼中以“客观真实”为证明要求具有明显局限性,确立以“法律真实”为证明要求因其现实意义、可操作价值而更具合理性。追求客观真实作为一种司法理想应是证明目标而非证明要求。而法律真实是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是具有高度盖然性的相对真实,人民法院应当据此依法作出裁判。  相似文献   

15.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科学地界定什么是客观真实,指出诉讼证明标准——客观真实。客观真实是指:主观上裁判者依法据以裁判的、形式上符合法律要求的、客观上与案件有关的并能再现案件的客观存在的事实,分析了客观真实在神示证据制度、自由心证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中,始终是诉讼证明追求的基本理念和终极目标,并在现实三种证明模式之批判基础上,认为我国的诉讼证明追求的理念和目标应是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6.
如果必须要用一个词来归结陶渊明的人生,"真实"是最合适不过的,而其"真实"的人生正是当下人所丢失和欠缺的。陶渊明"真实"人生在当代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段回放1] 今天上课内容是PEPV Unit 5 ALet’stalk,话题是My New Room。C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了一系列的任务活动,并把它们衔接成一线。  相似文献   

18.
“情”这个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讴歌它、赞美它。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怎样反映真实情感呢?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09,(5):19-20
同学们可能都会发现,一座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直入云天,靠的是钢筋混凝土柱子的支撑。同理,如果将一篇文章比作一座大厦,那么“真实”就是支撑这座大厦永不坍塌的“柱子”。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6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这条规定基本确立了在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基本要求就是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