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家璧与新文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家璧对新文学的贡献主要在于他编辑了一系列的文艺丛书.在三十年代抗战爆发之前,赵家璧主编了<中国新文学大系>10种,这套总结"五四"以来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成就的丛书已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赵家璧这一时期还主编出版了<良友文学丛书>39种,<良友文库>18种,<中篇创作新集>10种,<苏联童话丛书>3种,<现代散文新集>7种,<翻译文学丛书>3种,<二十人所选短篇佳作集>若干种等.  相似文献   

2.
回顾60多年的幼儿文学发展之路,可以说它一直是儿童文学最具有影响力的一块,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幼儿文学可以说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一部分,第一次全国少儿文学艺术创作评奖(1949一1953)的获奖作品8篇有4篇是幼儿文学,如秦兆阳的<小燕子万里飞行记>、金近的<小鸭子学游泳>和严文井的<蚯蚓和蜜蜂的故事>等都是幼儿童话,乔羽的<果园姐妹>是幼儿童话剧.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评论》开设的“总编辑手记”这一栏目,很有特色,也很有价值。约我为这一栏目写点什么,思索了一下,想到了我们编辑的“五角丛书”,就谈谈编辑这套丛书的体会吧。这套丛书出版以后,引起了读者的浓厚兴趣。试销时,书店  相似文献   

4.
庄电一 《今传媒》2007,(2):54-55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物医学科研技术丛书>是我进入出版行业后策划的第一套丛书.这套丛书从最初的想法萌生到成功立项前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2005年,这套丛书被评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2006年10月,该丛书中的第一本分册面世.预计在2009年年底该丛书十本全部出版.迄今,出版的分册中已有两本重印.  相似文献   

6.
"张瑛姐姐牵手丛书"是花城出版社推出的系列少儿图书.自1999年起至今,已连续推出4辑16本,包括张蒙蒙著的<告诉你,我不笨>、<童年,只有一次>等7本日记,以及<我有一个彩色的梦>(马思健)、<我们是小小留学生>(雪等等、雪象象)等作品.几年来,这套丛书已多次加印,总码洋达到了700多万.  相似文献   

7.
数月前,天地出版社副社长罗文琦女士赠送我一套"<农业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业节目<科技苑>栏目编,天地出版社出版),要我"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版协部分老编辑和首都师大出版社共同策划的<书林守望丛书>第一辑,已出版了.此辑收入10位老编辑的著作,有(<叶至善序跋集>(叶至善著,叶小沫鳊),<为书籍的一生>(潘国彦著),<岁月传真:我和当代作家>(王维玲著),<我的科普情结>(陈芳烈著),<编辑生涯感悟>(林君雄著),<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之比较研究>(周奇著),<编辑的悟性>(郑一奇著),<书林漫步:聂震宁序跋随笔集>(聂震宁著),<期刊:长流的江河>(徐柏容著),<文化的积累与追求>(熊国桢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社总编办在做好其他本职工作的同时,将图书宣传作为工作重点,与50余家报刊建立了工作关系,建立了一支比较稳定的作者队伍.三年来,每年发表书评、书讯、书摘等宣传文章皆在三百篇以上,2000年达四百余篇,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书评.着力推出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汉译大众精品文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丛书"、"邓小平理论研究丛书"、"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丛书"、"大众文化批评丛书"、"女性新视野丛书"及<拉贝日记>、<回到马克思>、<中国诗性文化>等重点书;<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收购中国>、<知识分子>、<妖魔化与媒体轰炸>、<中国表情>等畅销书.  相似文献   

10.
1932年5月1日,<现代>创刊于上海,现代书局发行,月刊,半年为一卷,每卷为6期,编辑人施蛰存.创刊伊始,施蛰存就在<创刊宣言>中申明"本志并不预备造成任何文学上的思潮、主义或党派."①可见<现代>是一本主张文艺自由的纯粹的"文学杂志".一年后,自1933年5月1日出版的第3卷第1期起"第三种人"杜衡加盟编务,卷末"编辑人"项下署名为"施蛰存杜衡".  相似文献   

11.
当我手捧着还散发油墨馨香的<环境艺术新视野丛书>时,我内心升腾起难以言状的兴奋和自豪,这套书毕竟倾注了我近一年的心血啊!  相似文献   

12.
康宏 《编辑之友》2004,(5):41-43
夏榆先生有一篇散文,名为<失踪的生活>(见< 2003文学中国>,花城出版社, 2004年 1月版),写一个没有姓名的"坏孩子"在北京的严冬里从"少管所"接连向"姐姐"发出两张呼救的明信片.他写道:"姐姐,冬天来了,我这里很冷.盼你寄来棉衣.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元旦刚过,收到上海记协送来的<当代上海记者丛书>,这是一份很有意义的新年礼物. 丛书收录了上海新闻界22位记者、编辑的新闻作品,作者有的是我很敬重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有的是我很熟悉的多年的朋友、还有的是近年来脱颖而出的中青年编辑、记者.这些精品力作按人分册结集出版,不仅是上海也是中国新闻界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召开会议,动议策划编辑一套"书林守望丛书",为弘扬优良的职业传统做点实事.这一倡议得到出版界领导部门和一些老同志的赞成及大力支持,最终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了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经过几次会议的讨论、研究,确定丛书通过老编辑的生动讲述,反映编辑工作的创造魅力与内在规律,阐扬科学严谨、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传承优秀的编辑传统与出版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三套书和一本杂志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上海书展,举办了-个"改革开放30周年图书回顾展",我的三套图书有幸入选:80年代主编的<五角丛书>,90年代初编辑的<中华民族故事大系>和本世纪初总策划的<话说中国>.  相似文献   

16.
在"江南三月,暮春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好时节,我应邀出席"儿童文学芳菲之旅"座谈会来到江西参加"新文化时代"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文学出版的讨论.我本人有三种身份:第一,老编辑;第二,曾经专门从事文学出版的老编辑;第三,从江西起步走上出版岗位的老编辑.相应,与这个活动相关联的,有三个情结:第一,编辑情结;第二,文学情结;第三,江西情结.  相似文献   

17.
在断断续续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人:汤姆·麦奇勒回忆录>的时候,报纸上零零星星的有关于赵家璧百年诞辰的纪念文章.大家普遍认为赵家璧先生的主要功绩在于他当年主编、策划,出版过<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晨光文学丛书>等,其中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出版了鲁迅、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等人的作品.据说,胡适、周作人、郁达夫、朱自清、郑振铎、阿英等人也都与赵家璧有过合作.  相似文献   

18.
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和前<文学故事报>副主编黄伊新出版的文集<编辑的故事>只有一字之差,二者却截然不同.前者的故事是虚构的,谁也不会从中寻找编辑工作的参考材料;后者却是真实的,正因为如此,所写的故事情节更感人,更有声有色.作者称他的这本书不是"堂而皇之地写什么编辑学",但与某些徒有"编辑学"的虚名,内容并不切实际的论著相比,我觉得他的故事中包含的编辑学问更多.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至12月,美文杂志社和<西安晚报>联合举办了"连腾杯"报人散文有奖征文活动.在为期一年的征文活动中,<美文>杂志收到征文稿件500多篇,刊登了20多篇,<西安晚报>收到600多篇.刊登了60多篇.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7日<文学报>有一篇蒋子龙的文章:<大编辑>.读完之后,我微笑着放下报纸,我还是一个小编辑,一个仅在编辑行业工作两年的青年人.可是,文中提到的那类大编辑,身边却有不少,也结识了不少社外的大编辑.这样的机缘,是上海文艺出版社半个世纪的文化积累促成的,前辈们的辛勤工作挣下的口碑,让我们得到了快速成长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