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坎效应”亦称“不用压力的依从”,最初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里得昂提出。他做过这样一种实验:让两名大学生和市郊一些妇女(A组)进行交涉。首先向她们提出个小要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安一个无害的安全行车标志。过两周后,再向她们提出大一点的要求:在她们家的门前竖一块安全行车的大牌子;同时,这两名大学生和市郊的另外一些妇女(B组)也进行交涉——直接向她们提出第二个要求:在她们家的门前竖一块安全行车的大牌子。  相似文献   

2.
3.
“进门坎效应”是指个体一旦接受了他人的较小要求以后。为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进而接受他人较大的要求。运用这种方法让人接受要求,叫做进门坎技术。  相似文献   

4.
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能接受某一方面的一个小要求,也往往容易接受这一方面的更大的要求。在教学中,“门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我们面对为数不少的成绩差,学习动机不明确,对学习无兴趣的弱势学生时,让他们和班级的其它学生一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好相应的课程,完成统一的教学要求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作为教育教学对象的一部分,我们又必须教育好这部分学生。这也是我们教师需要研究的。那么,如何利用“门坎效应”对他们实施有效的教学呢?一、降低起点,渐进要求,引导学生进入门坎心理学研究表明,明确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5.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提出“门坎效应”,即一个人若接受了别人某一方面的一个要求,也往往容易接受这一方面的更高的要求。“门坎效应”对中学数学解题教学的启示是:当学生被一道“气势汹汹”的数学题唬住时,我们不妨先降低题目的要求,先只要求他们“进门”,逐步引申,最终将题目解出。长期这样训练学生,不仅可以使一部分学生逐步由“惧怕”数学变为“喜欢”数学,改变他们学习数学的心态,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撩拨他们求知的情感,提升他们数学思维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7.
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美国心理学家J·费里德曼曾做过有趣的尝试。他  相似文献   

8.
“移花接木”原指嫁接花草树木,如果在数学解题中也适当地进行“嫁接”,则可得巧妙的解法.  相似文献   

9.
“特殊化”是一种常用的数学猜想法,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用常规方法进行分析难以下手,我们就可以用“特殊化”的方法考虑,探索解题过程,看一看在特殊情况下问题呈现什么性质或规律,从而得到启发去解决一般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起眼的教学细节往往是实现教育理念的绝好素材,但它却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对待学生数学解题活动中的“超预期思路”,即属于这样一种情况.为使其潜在的教学价值得到有效的张扬,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感受作些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门坎效应"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坎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罗与弗雷于1966年在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指的是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门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进行  相似文献   

13.
问题学生的特征是无组织无纪律,学习态度不认真,或是存在一些身体素质和心理偏差因素而不爱学习。问题学生的转化,既是国内教育工作者关注教育现象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在教育发展中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门坎效应”可以转化问题学生英语学习,这既体现了人文关怀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解题匆匆,就题论题,解完题目就算“大功告成”的不良倾向,结果在考试中许多题目“似曾相识”,却又“不知所措”。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只重视解题的数量和结果,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忽视了解题后再思考。为此,我们建立了解题“病例卡”,引导学生对错误解法进行反思与探究、收集与整理,将其进行分类,分析原因,做到对症下药。教学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既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1 建立“病例卡”的原则1.1 典型性原则选择的错题要有代表性,能反映出对教材中重、  相似文献   

15.
人们接触到的最简单的数字就是“1”,我们也是从“1”开始认识数学的。看似平常的数字“1”在数学解题中却有着非凡的妙用,恰当而灵活地运用“1”作为解题的桥梁,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18.
胡群 《中学教研》2007,(5):16-17
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大量信息,这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因此,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具体是指它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  相似文献   

19.
华罗庚先生说过:“解题时先足够的退,退到我们最易看清楚问题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这里揭示了解题的一个重要手段——退,  相似文献   

20.
在解答小学数学竞赛题时,往往因缺乏某个条件、或计算繁杂、或数量关系不明,而致使思路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巧妙地设个字母代替一下,让这个字母参与题中的已知条件的推理和计算,往往可以使问题的解决柳暗花明,这种方法,我们通常称为设而不求法。这种解题方法,按字母参数所起的作用来分,有如下四种情况:一、设而不求,直接获得答案这类题,在解题过程中,让所设的未知数参与加减或乘除运算而自然抵消,因而能直接获得结果,使问题化难为易。例1计算(1+12+13+……+11999)×(12+13+……+1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