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G—L指数分析和测度中日间电子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并进一步利用动态分类指标HIIT和VITT分析垂直型和水平型发展特点,然后构建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且呈现出由垂直型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转变趋势特点,规模经济、人均国民收入平均水平、研发水平差距是影响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战后,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以及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家如果要真正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入到产业内贸易的大潮流中去。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是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基础。我国产业组织存在诸多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通过对影响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组织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减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产业组约束,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构以及影响因素对中国与东盟文化创意产品贸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间中国与东盟文化创意产品贸易总体上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部分产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从产业内贸易结构来看,虽然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中国与东盟文化创意产品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所增长,但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占据主导地位。人均收入差距和文化差异是影响中国与东盟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广东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以广东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广东与东盟产业内贸易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东与东盟间的贸易正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并且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区域分布广泛,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通过借鉴引力模型,采用2003-2012年中国对非洲39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引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变系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促进了中非经贸发展.  相似文献   

6.
郑素静 《莆田学院学报》2011,18(1):42-45,49
针对2002—2010年上半年的最新中美贸易数据,运用格鲁贝尔和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测算方法,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基础上,计算分析入世后近几年的中美货物贸易的互补性。为理性看待中美贸易巨额差额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许多崭新的内容,如公司内贸易、产品内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等贸易方式的涌现与扩展。准确把握这些贸易发展的动向,对于贸易规模已位居世界前茅、越来越多地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业内贸易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业内贸易现象的思考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偏离传统的完全竞争假设,从而导致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诞生.文章通过对Brander和Krugman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的深入分析和扩展研究,揭示各国政府使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动因,从而为推动进一步的多边谈判并最终实现贸易自由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产业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原因众多,文中将主要从供给、需求、区位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云南省产业内贸易存在,但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随着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成为中国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因而由不同类型的直接投资所产生的产业内贸易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作用须予以重视和区分。在此,提出要积极吸收跨国公司的水平直接投资,推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提升中国的外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统计与中国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服务贸易两种统计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服务贸易的性质;分析了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现状;提出发展产业内贸易,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以机械及运输设备产业为例,利用我国1987~2011年间相关经济数据,就我国产业内贸易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从长期来看能够显著地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产业内贸易的生产率效应远大于国内研发的生产率效应。产业内贸易的生产率效应在短期由于受到吸收能力的制约表现出一定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贸易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垂直专业化贸易、公司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本文从对比研究的视角出发,在分析这三种贸易形式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内在形成机制及其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测算中新各类商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和整体产业内贸易指数,并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额、中国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与整体产业内贸易指数呈正相关,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的市场规模差异和贸易平衡度与整体产业内贸易指数呈负相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产业内贸易形成原因的理论探讨切入,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趋势、动因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扩大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的对策,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和贸易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7-2010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运用G—L指数和B指数以及TCL指数从整体上和行业类别上对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探讨高科技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和问题.共得出三个结论:中国高科技产品贸易存在着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但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程度高.但国际竞争力弱,且国际动态和国家相关政策对高科技产品竞争力有很大影响;从行业类别上来说各个类别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高低与国际竞争力的大小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正向或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自中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而日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近邻,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1998-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建立了中日贸易各指标与中国GDP增长之间关系的线性方程式,结果表明1998-2008年间,中日贸易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单向因果关系,中日进口贸易与中日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但中日进口贸易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8.
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产品内贸易和一般贸易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产品内分工和贸易会改善我国环境,而传统分工和贸易则会加剧我国的环境污染。我国应高度重视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发展,以此来带动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开展对我国内部经济均衡的一个重要影响是造成国内技术性劳动力和非技术性劳动力报酬差距的扩大。其影响途径在于:在华外国垂直型生产投资使中国企业加入到跨国公司的生产体系中去,企业对技术性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增加;这种投资造成跨国公司内部人员工资的调整;同时源自行业内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延伸至行业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制造业23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所作的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中国1995—2005年遭受的世界各经济体越来越多反倾销调查现状进行了回顾,进而构建了一个产业内贸易相互倾销模型,在局部均衡框架内对倾销与反倾销的经济学实质进行了分析,旨在说明含有运输成本模式的贸易倾销无法避免,本国一般会对倾销行为征高额关税,迫使出口国离开进口国市场。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