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的自主学习,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由教师创造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采取一系列教学手段,组织有效学习活动,还课堂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愉快、创造性地完成学习。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现行教育中只重视知识的掌握,忽视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培养,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习,动手与实践能力差,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等进行根本性改造。尊重课堂学生主体地位,要让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作为课堂主线,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相似文献   

2.
朱萍 《考试周刊》2010,(39):216-217
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重视传授重视结论,轻视探究轻视创新。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转变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探究;恰当地组织、指导、评价学生的合作性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为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呢?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课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取知识,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见解,忽视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特个性的培养。在乡村小学,这种现象尤为突出。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校条件以及师资和学生素质等多方面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时在农村学校难以实现。那么,农村小学生如何转变学习方式呢?一、树立育人新观课堂教学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见,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努力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的教学存在"照本宣科"的问题,其教学的基本模式依然是"三段式"教学——新课导入、例题教学、巩固练习。教学设计看上去"四平八稳",却忽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积累,忽视了对学生思考力和创新精神的深度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对学生已有的经验保持足够的尊重、重视,才可能让教学走出"照本宣科"的窠臼,走向"以生为本"的自觉。1.解构"经验"内涵,建构"经验数学"。  相似文献   

7.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新放出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更多地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文章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以及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感悟文本能力的培养,力求构建学生感悟文本的"绿色通道"。为此,教师应从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感悟;在反复诵读中引导感悟;在重点研读中提升感悟;在质疑和讨论中强化感悟;在课外阅读中自主感悟等五方面着手,提高学生感悟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存在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忽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重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包丽萍 《考试周刊》2011,(93):19-19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引导和统帅的作用,建立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其关键问题在于把学生看做发展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语文更是如此。语文教师要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给予他们展示个性的舞台。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学生,要把学生看  相似文献   

11.
自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重视。根据学生和语文课程的特点,教师可以从文本的"聚焦点"、教学步骤的分解和文本"结构图"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在以往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越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显淡薄.细究起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他们之所以不回答或不善于回答问题,主要是缘于教师长期以来没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习惯,没能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对话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所以说问题是知识积累、思想发展、方法形成的逻辑力量."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就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没有问题,就谈不上自主、合作与探究.我们知道,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和前提,"探究"就是以问题为本的教学.故教师的引导艺术往往就在于选择一个好的话题,或日"探索话题的预构".在这种适合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思想的火花互相碰撞,方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通过一些实例,来谈谈我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话题"设计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教学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个性思维得到张扬,生命活力得到释放。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成,切莫误走"歧途"。一、忽视生本,虚假地生成新课程提倡"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理念,在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在教案中预设了生成环节,可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  相似文献   

14.
<正>在传统的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恐怕就是忽视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没有把"人"放在主体地位上,没有重视学生的人格尊严。今天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其目的就在于和谐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这是我们的教育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塑造其健全人格,成为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也成为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素质。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个性,塑造其人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以"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学生只是生吞活剥地接受知识,而不能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正以飞快的速度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的.  相似文献   

16.
所谓"文本解读",就是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去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评价文本,进而创造性地运用文本的过程.当前,广大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解读文本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也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教者没能准确解读文本,忽视了教师自身和各具个性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当前的文本解读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误区. 一、过度解读文本语言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课文《梅兰芳学艺》的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梅兰芳勤学苦练眼神的事.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这部分课文时是这样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请小朋友们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梅兰芳练眼神儿时非常勤奋和刻苦?" 学生读完课文后纷纷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本应是生动、有趣的。然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缺乏个性与创造性,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初中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探求语文个性化教学,为初中语文教学注入新鲜活力,张扬教师"教的个性"与学生"学的个性",培养具有个性的初中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要求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可见,积极主动、勇于创新、能力优秀的未来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健康、丰富的个性。我们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必须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让教师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充当不同的角色,可以设计不同的课型。笔者认为可以设计这样几种课型: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我就从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实践来谈谈感受。  相似文献   

20.
张永梅 《宁夏教育》2010,(12):58-59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精读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提升。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更多地打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的个性,独特的感悟。阅读教学应以“读”为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