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岩手、宫城等县共有10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260人。日本官方称,他们的地震预警系统提前10秒做了预报。但是,也有人认为,日本的地震预报不是预报。  相似文献   

2.
《百科知识》2005,(7S):36-36
美国和瑞士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套新的地震预报模型,在此基础上绘制出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24小时地震概率预报图。科学家们强调说,这套地图是根据他们对加州过去地震的分析,形成对未来各地地震概率分布的预测。根据他们的模拟测试,大约一半以上的大地震在发生之前能在地图上观察到地震概率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4.
雅安地震后,地震预报又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就目前的科技手段而言,对地震还做不到明确的时间地点的预报,但对地震的危险做中长期预测则是可能的。科学家正努力探索地震预测的各种手段。  相似文献   

5.
地震预报机     
天气预报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了,如果人类也能像预测天气一样预测地震,那该多好!  相似文献   

6.
张田勘 《今日科苑》2013,(12):68-70
新闻背景四川雅安芦山7级地震发生后,关于地震预报问题又引起很多人的议论。中国海城地震预报是得到国际上承认的唯一一次成功的短临预报。但是,地震的成因、发生机理和触发条件等非常复杂多变。事实上,不消说是否能准确预报地震,即便在地震能不能预报的问题上,科学界内部也是有着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7.
季东 《潜科学》1992,(4):48-52
  相似文献   

8.
9.
地球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板块运动的发现,使得过去20年期间板块边缘地震预报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板块内部地震的预报研究仍然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攻克这个难题的努力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以确定板块内部未来地震的地点和强度为主的长期预报研究,包括:板内地震的构造环境和孕育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大陆地区强震危险性和地震灾害的预测等,二是以确定未来大地震发生时间为主的短期预报研究,包括强化地震前兆的观测,改进观测技术,以及前兆的分析和机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石绍先,江苏泗洪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长期从事地震预报和相关课题研究。中国地震学会第三、四届前兆、预报专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  相似文献   

11.
就世界范围来讲,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仍是当代世界一大科学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90年代年度地震预报的评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R评分方法 ,对中国地震局 1 990到 1 998年的年度地震预报进行了统计和评估 .随机猜测预报R为 0 ,完全准确预报R为 1 .我国 90年代的年度预报R评分平均为 0 .1 84.如果把地震局实际预报与选取最大背景概率地区预报相结合 ,可以使R评分提高到 0 .336 .统计表明 ,中国年度地震预报对 5级以上地震的预报水平还不高 ,特别是在人烟稀少、台站缺乏的高地震背景概率区 ,预报效果较低 ;但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重点监测地区 ,中国地震局年度预报高于随机预报 ,实际预报取得了一定效果 .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多个实例分析,根据震前震后地下水强烈的异常变化研究表明,地下水强烈的异常变化可以作为预测地震预报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对于"地震能预报吗"这一问题,国内外地震学界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社会公认也存在着广泛质疑。地震预报难,这是全世界学者公认的,但地震预报本质上不可能,却不是业界的共识。目前,地震预报正处在慢慢探索期。面对全球、全国乃至云南的地震形势,地震预报不仅不能、不应放弃,反而应该强化其基础研究的地位,同时多措并举,做好建筑物抗震、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地震预测预报,中国有令人鼓舞的成功经验,也有沉痛的失败教训. 1975年海城地震成功预报就是一个范例,这次成功预报地震是政府部门与科研机构、科研人员通力合作、积极应对的结果.同样,我国也成功预报了1976年的松潘地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众》2000,(1):10-11
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要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其前提是认识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过程,包括地球介质物理、力学性质的异常变化。但目前人们对地震成因及其发生规律还知道得很少,主要是因为地震是宏观自然界中大规模的地下深层变化过程,不  相似文献   

17.
18.
地震预报是一个尚未解决的世界性难题.中国的地震专家虽多次作出成功的预测,可是国际地震界认为这类预测缺乏科学依据,我国的许多地震专家也默认如此.  相似文献   

19.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特大地震突然爆发,数万生命陨落、家园顷刻间轰然倒塌,多少老人、孩子被孤零零地留在了这个世上……哀兮!痛兮!灾难来得如此突然,我们怎能不哀、不痛?手足离散令我们痛彻心扉,地震灾害对于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以及面对灾难时人类的缈小与无助,则更令我们感到恐惧。哀痛、恐惧……在种种极端情绪的笼罩下,各种言论被激发出来:"预报地震,专家不如青蛙准"、"应该枪毙几个地震局长"……相信这些网络上"讨伐"地震局的说法大家都不陌生。除了百姓的愤怒与恐慌,汶川特大地震的发生,更是引发了地震工作者内部,长久以来便已存在的,对于"地震是否根本不能够预报"这一理论分歧新一轮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20.
结合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与地震科技期刊工作实际,指出了地震科技期刊在防震减灾工作及地震科技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分析了地震科技期刊的现状及人员情况,提出了地震科技期刊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