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教育》2008,(7):90-91
跟生死、战争这一类波澜壮阔的题材相比。以教师为主角的影片似乎大多流于和缓、情节平静。但感人至深的力量便总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让我们泪流满面。教师来看“以教师为主角”的电影。自然又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2.
马刘 《考试周刊》2012,(11):17-18
《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写得十分出色的一个片断,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司马迁用其如椽巨笔精妙绝伦地书写了一幅关于楚汉战争的惊心动魄的艺术画卷.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人物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令人难以忘怀,这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手法的运用。作者精心着笔氛围描写,揭露了尖锐复杂的矛盾,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人物个性。情节安排紧凑完整,起伏跌宕.把人物形象的刻画置于曲折的情节之中.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语言朴实与文采兼备,许多成语广为流传,终成“史家之绝唱”“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的美国文学进入了相对沉寂的十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才逐渐涌现出诸如“战争文学”“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等文学流派。这其中,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运用无序的叙事和荒诞的人物情节设计揭示生活本质的特点毫无疑问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为文学发展的产物,阿尔比剧作中黑色幽默元素的出现就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说起杜甫,让人不由得想到“安史之乱”,提到“安史之乱”,不由得就想到了杜甫揭露统治集团的腐朽反映人民生活苦难的“三吏”“三别”。其中《石壕吏》因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那如何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在面对那悲惨的一幕呢?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的作者善于通过错综复杂的情节,巧妙地表现封建统治集团之间以及各统治阶级内部种种复杂、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尤其善于描写各种战争。他善于通过战争进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以人物为中心,有主有次地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来展现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赤壁之战”一节就充分地显示了作者驾驶材料、安排情节的深厚功力。 “赤壁之战”,是决定魏、蜀、吴鼎立局面的一次关键性战争。这场战争,作者从第四十三回开始,一直写到第五十四回,前后用了八回,对这次战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作了详尽描写。作品一开始就显示两条矛盾线索:主线是吴、蜀与魏的矛盾斗争,辅线是吴、蜀之间的矛盾。三个方面,二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但又主次分明。首先,作者用大量事实作为铺垫,描绘了战前的形势,暗示了战争的必然性。曹操经过十多年的征战,诛张绣,败吕布,除袁绍,基本统一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拥有雄厚实力。这时曹操尚未征服的对手,就只有刘备和孙权。而刘备兵微将寡,势单力薄,且值新败之后,不得不退居江夏,无力与曹操单独  相似文献   

6.
【课例简析】课文第7自然段写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自己壮烈牺牲。这是情节的高潮,也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生长在和平环境中,对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很陌生,因而难以理解董存瑞“舍身”的重大意义。为了突破难点,可动用电教手段教学,能收到较好效果。【导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叙述虽平实,但课文较长,内容较多,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肖洛霍夫战争题材小说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将叙述重点聚集在人的心灵上”,这也是小说具有持久动人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抓住“索科洛夫的眼泪”就串起了几个主要情节,比之停留于“遭遇悲惨”则更能接近文章思想内核.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伦理价值体系以“仁”为核心,从根本上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暴力手段的运用,在战争前或战争中常加以“义”、“道”等伦理规则的限制,在战后又通过道义评价影响后来的战争;西方传统伦理多崇尚“力”的运用,注重功利因素,在战争中表现出某种非道义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三复情节”是杜贵晨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艺术提出的理论概念,“三复情节”在《红楼梦》中有多方面新鲜别致的运用,不仅发展了传统“三复情节”的叙事技巧,更增强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红楼梦》“三复情节”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三复情节”是以全民族的眼睛去观察”而得出的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当代理论。  相似文献   

10.
戏剧情节论     
戏剧情节概念的内涵在历史上曾以重“内容”或重“形式”为区别点,经历过复杂的演变。戏剧情节结构模型可分为两类,其静态模型融“内容”与“形式”为一体,由“本事”、“情节”与“情节分布”三层次而构成;其动态模型依据情节分布的进展与延宕所建立。戏剧情节的结构形式则包涵了情节分布的展开程序与完形程序。  相似文献   

11.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无酒不成席”。细读《史记》名篇婚坞门宴》,可以发现其“无剑不成戏”。因为在《鸿门宴》中,几乎每个重要情节都与“剑”发生了密切联系,都离不开一把把“剑”的参与。换言之,“剑”对《鸿门宴》的情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直接推动了一些重要情节的发展。可以说,如果离开了这些“剑”,“鸿门宴”这出“戏”将难以演下去,  相似文献   

12.
“道路”作为一种时空体,在小说情节的建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呐喊》《彷徨》中,鲁迅写到了众多的“路”,这些“路”既制造了熟人的相遇,也制造了陌生人的偶遇,有的还以其隐喻意义有深化情节的内涵,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这些“路”上的人生,体现出的是小说人物痛苦、愚昧、麻木、冷漠的生存状态,具有深远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胭脂》的情节符合“三复情节”的标准。运用“三复情节”的艺术效果:首先,“三复情节”的运用使情节更加曲折;其次,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再次,使主题思想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14.
战争是自有人类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战争文学是中外文学史上特殊的一页,在战争主题的言说上.“人性”、“和平”、“启蒙”,乃是战争文学的重要母题,以此为内核而构成的和平文化及其思想指向,亦是战争文学的价值蕴含与灵魂所在。故,战争文本承栽着“民族历史”与“文化记忆”,而战争文学对于“人性”有着立体的透视与深度刻写,战争主题则内含着“和平”的诉求与“启蒙”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学术支撑,在世界战争文学的背案上,对中国当代战争文学展开理性透视与学理分析,在全面论述战争文学价值的基础之上,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辨证关系,阐释了战争文学内蕴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央苏区时期,黄陂作为中共宁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诞生地,在前三次反“围剿”战争中,分别成为反“围剿”战争的大本营、指挥部、主战场。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在此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发布大量的命令、通令,取得反“围剿”战争的胜利。黄陂是前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就一般情况而言,小说总是包含着一定的情节因素,因此,在小说教学中,常常需要对情节仔细地加以分析。这种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揭示作品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意义,而且由于情节是小说的要素之一,它的选择和建构体现着作家的艺术匠心,因此这种分析本身就很有意义。小说的情节分析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弄清情节的组成部分,理清情节的发展脉络。人们常常把情节的发展脉络叫做情节线,与此相对,我们也就有理由把情节的组成部分看作是一些“点”。当然、无论是“点”或“线”,都只  相似文献   

17.
李慧 《文教资料》2013,(24):1-2
“鸿门宴”是楚汉战争的缩影,它以生动而又惊奇、错综而又复杂、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的情节,再现了历史真实场景.其故事内容不仅是一场军事政治上的较量,更是人格力量上的较量,是项羽和刘邦两种截然不同性格人的殊死较量.通过赏析《鸿门宴》,人们认识到在人的一生中,性格才是决定命运的主要因素,因而《鸿门宴》在今天仍然有非常鲜明的教育意义与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玛纳斯》(第一部)的战争描写占有大量篇幅,是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它先后描写了七次重大战役。前三次基本上采用的单线描绘方式。第四次战争描绘进入新的境地,增添了借助大象与机械作战的宏大场面。第五次,主宰战场胜负的政治因素得以突出表现,为战争描写平增新意。第六次则另辟蹊径,描写一场“魔法大战”,给战争蒙上神奇色彩。第七次战役即玛纳斯对别依京的远征,是史诗的高潮部分。这是一场付出惨重代价包括玛纳斯之死的悲剧。论文除评述其战争的描写也分析了这一悲剧的原因。《玛纳斯》(第一部)的“金戈铁马气势夺人”的战争描写不仅给人以英雄主义的感染,也留下关于战争的思索。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中,用一种概念域来表达和理解另一种概念域的认知方式称为隐喻:用“战争”这一概念域来理解和表达其他社会生活概念的作法,语言学家称为“战争隐喻”。“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用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借用2007年《中国体育报》中军事词语的用例全面解析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用语中的运用,并进一步分析其修辞效果及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表层结构看,“死亡──新生”是洪水神话的共有结构式;洪水情节与造人情节加入神话结构的方式是不同的,这使得它们在故事结构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从深层结构看,洪水情节与造人情节在“死亡”这一点上有着互相转换的基础,特别是“无母”故事等材料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可得出“洪水造人”神话存在着一个潜在的主题:死亡。作为深层结构的一个展开,“多子”这方面的材料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这类神话还具有反映原始人迁徙经历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