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背拳在我国北方流传很广,在武坛上亦久负盛名,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背拳流派较多,在辽宁省以五行通背拳流行最广,其风格特点是:劲力要求冷弹柔进,坚韧交错,腰背发力;步法要求闪展灵活,虚实分明;动作要求连贯圆活;手法要求甩膀抖腕,立抡成圆,肩臂松顺,放长击远。五行通背拳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在实战中行之有效,且在健身益寿、防治疾病上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武兵 《武当》2004,(2):34-36
一、简介 通背拳是传统武术之精品,拳理、拳功、拳技都十分系统完善,流传非常广泛。在武林界存有三种同音异字的名称。即通背、通臂、通备,三种拳义各不相同,通臂拳是因拳法多上肢动作,两臂犹如猿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对洪洞通背拳的现存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使其在现代社会里实现良性发展,使我们更好地利用它为社会服务,从而实现洪洞通背拳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佳 《体育风尚》2020,(1):67-67,79
中国豫北地区的武术随着历史的进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承载了历代传人的精神思想和理论研究,在各个阶段展现了属于当代武术的个性与风采。本研究主要运用了田野调查法,对陈氏通背拳的历史形成、传承情况等做了详细的记录,并收集了非常珍贵的文字资料、照片、器械、视频等,结合现有资料对陈氏通背拳研究会的人员进行采访,听取陈氏通背拳传人的意见,重新整理了陈氏通背拳的健身技击等资料,为当地的地方性拳种的研究完善了资料储备,为陈氏通背拳在社会的推广与传承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柳德恩  高树山 《武当》2014,(6):38-39
白猿通背拳是通背拳的一个流派,流传在辽宁省锦州地区的白猿通背拳是祁家通背拳的一支。传承脉络如下:  相似文献   

6.
《精武》2008,(2):58-58
通背拳术串珠共六趟,每趟四手。共二十四手。此二十四手即是前法二十四手拳术串成。然每一手要练习一来往。名日两趟。四手练习四来往。即是八趟。此八趟要贯穿练习才成为一套。此法即是一手练习分为两趟。四手练习共分为八趟。但是一趟串珠四手。六趟串珠共二十四手。又因每一手分为两趟,于是一趟串珠分为八趟,六趟串珠共合四十八趟,此串珠之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拳经总论》的内容综合解析,从战略思想、战术意识、基本技法、临战经验等方面对洪洞通背拳《拳经总论》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洪洞通背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拷问通背拳     
韩宝轩 《精武》2008,(3):26-27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真相”抑或“假象”中,读者更希望看到通背拳的实质——到底是一个拳种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地变革的问题,还是通背拳史特殊时期多方利益的纠葛?通背拳名家、辽宁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本溪市公安局溪钢公安分局局长韩宝轩先生对通背拳史的拷问和梳理,或许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洪洞通背拳是一支土生土长的传统拳术,在其主要拳势套路中包含有108个不同形态、仿形取意的拳法和招式,其中包含了对动物行为、人物形象和生物造型等方面的仿生,这些仿生性拳势不仅突出了生物的形态特征,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技击原理。因此,对洪洞通背拳的仿生学研究,将更深入的探索武术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技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拓展了仿生学的研究领域。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仿生学、动物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对洪洞通背拳的仿生技术和文化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挖掘中国武术仿生学原理以及在当代社会和仿生学的现实意义,为武术仿生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现代化发展的视角对祁家通背拳进行审视,提出祁家通背拳在传统武术发展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契机下,把祁家通背拳看作一种文化进行推广,同时结合时代特点,派出优秀传人参加武林大会,提高祁家通背拳的国内知名度。并且效仿八极拳,让祁家通背拳与格斗游戏合作共同开发,为祁家通背拳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法等研究方法,对猿仙通背拳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猿仙通背拳的渊源、发展及特点和基本技法,以推动猿仙通背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祁家通背拳是一门优秀的传统拳术,其发展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文章对祁家通背拳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以探寻其文化价值。研究发现:祁家通背拳在其发展过程身受着中国传统的兵家思想、美学文化与"三冀文化"的影响,同时其自身也具备了传统的武德文化思想。传统文化寄寓于祁家通背拳之中,同时祁家通背拳又是这些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洪洞通背拳的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及与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并对洪洞通背拳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发展对策,以期使洪洞通背拳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9年4月12日,2009山焦杯洪洞通背拳全国选拔赛在山西省临汾市举行。本次比赛由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中国大学生体协主办,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洪洞县人民政府承办,洪洞县委宣传部、洪洞县文化体育局、山  相似文献   

15.
袁东 《武魂》2013,(5):30-30
通背拳是中国璀璨的拳术文化之一,也被称为通臂拳,以背或臂取势。通背拳侧重实用,求招法而不讲究套路。其风格特点是:放长击远,大劈大搓,粗旷豪放,凶猛沉实,雄浑有力,舒展大放,而又刚柔相济,内外兼顾。通背拳的劲力以缩小软绵巧,冷弹脆快硬为主。通背拳中的散手动作完美的结合了人体的机能,以至于能发挥出巨大的击技功效。通背拳中的斩首劈山掌其技法是放长击运,势猛力沉,劲力火爆,冷急脆快。现就斩首劈山掌用力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解剖其中的力之美。让广大爱好学习者了解它的运动之美。同时促进通背拳的传扬与继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祁家通背拳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后发现,祁家通背拳是一门非常注重技击实战的优秀传统拳术,其实战技击有着严、长、准、变、连的特点.同时祁家通背拳又有着强身祛病、自卫防身、教育、促进和谐农村发展的价值功能,这些研究为祁家通背拳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武当》2014,(9):I0012-I0012
辽宁省本溪通背拳研究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会长兼总教练韩宝轩,携全体会员和广大通背拳爱好者,“发扬传统不能因循守旧,尊重科学不弃传统法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在省市级和国家级武术赛事上,以及世界传统武术大赛上,先后夺得百余块金牌。  相似文献   

18.
赵宝安 《武当》2013,(10):42-45
肘法在散手和搏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屈臂为肘,肘尖坚硬,好似兵器锐韧,攻击力之强,堪称一绝。肘的招法隐蔽、疾速、短而猛,变化莫测,尤其在贴身搏击中可发挥出不可估量的攻守实效性。拳谚中有“手轻,脚重,要命肘”,“宁挨十拳,不挨一肘”等说法。在武林各门各派的拳法中,几乎都有肘击之法。  相似文献   

19.
刘贵仁刘贵仁,1947年出生,现年64岁。11岁开始习武,先从秘宗拳徐承宝大师学习,徐承宝大师过世后,跟随梅占元老师学习功力拳,在摔跤队摔过跤,练过拳击。后拜在韩鹏尧门下开始系统的学习五行通背拳及形意拳。并次参加省市武术比赛,拿过多次第一名。尤其精通五行通背拳,曾写过数万字的练功心得和体会,得到大家的好评。1964年学于韩尧先  相似文献   

20.
李英杰 《精武》2009,(4):23-23
螳螂拳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太极梅花螳螂拳是清道光年间梁学香所创,由郝恒禄、郝宾传到东北,所谓太极梅花螳螂拳是指技击手法精准,招式连发,招招相扣,恰似梅花朵朵,瓣瓣相连,故称“梅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