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刊今年第8期刊登了马良生同志所写“如何编写《大事记》”、“如何编写《校史》”的短文,一些读者来信反映,为庆祝电大建校十周年,各地都在做这项工作,希望能对编写大事记、校史的方法、原则、质量要求提供一些具体的参考意见。为此,我们请作者对文章进行了修改,在本期全文刊出,希望能对编写大事记、校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史的线索,分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文章依据作为历史线索的三个基本条件,通过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提出了以“一条主线,两种转变,两个时期,三大板块”来理清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处理其分期及编写体例的新论点。  相似文献   

3.
在本刊本期开始刊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讲授提纲(初稿),是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历史研究所中国现代史研究室、中共天津市委中级党校、南开大学、天津师大、天津师院、天津建设学院和其他有关机关、学校的一些同志.这个讲授提纲(初稿)原是为供天津历史工作者讲授和研究"国史"的方便而起草的.我们认为,讲授和研究"国史"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是史学界当前的艰巨任务,因此,经与原编者研究,先将这个提纲初稿在本刊发表,希望历史工作者能广泛地展开讨论,弄清一些基本的观点和方法,以便使我们能更好地进行有关"国史"的教学和研究?本刊将?续发表有关的讨论文章,希望大家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教研室在最近举行了一次有关农民战争某些问题的讨论会。座谈了蔡美彪同忐在“历史研究”1961年第4期上发表的“对中国农民战争史讨论中几个问题的商榷”一文。发言的同志认为,蔡美彪同志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值得重视的意见,对于开展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是有好处的。但是,在一些主要问题上,同志们之间也还存在着相反的意见。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彼此辩难,各抒已见,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这篇报导,是根据讨论会记录整理的。  相似文献   

5.
陈唯声同志在他的论文(《关于奴隶制经济的几个问题》,载《世界历史》1986年第2期)中,提出了一个确实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关于奴隶社会是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阶段的研究,人们“根据基本相同的材料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陈唯声同志着重在有关奴隶制经济的理论问题上作了分析。对于这个分析,我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围绕着陈文提出的问题,我也有一些思之甚久的看法。将这些意见和看法一并写出来,也许有助于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和李振江撰写的《究竟什么是论证》一文(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对刘宗棠,同志《论“承认”》一文提出了商榷意见,接着张盛彬、杨世秀同志又分别撰写了《究竟什么是成功的论证》(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关于论证、论据与承认》(载《贵阳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肯定刘宗棠同志的观点,并对我们的文章提出了商榷意见.为了对有关问题进一步展开讨论,以促进我国逻辑界对“论证”的研究,特撰写此文,对张盛彬、杨世秀同志文章(以下简称“张文”、“杨文”)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反驳如下:  相似文献   

7.
《辽宁师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了饶会林同志的《我国封建社会内资本主义萌芽的上限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饶文”),提出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上限,不在明清,也不在唐宋,而在两汉”,这倒不失为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但对饶会林同志的观点,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不揣冒昧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  相似文献   

8.
(一)对一些意见的意见。我以极大的兴趣阅读了七月号笔谈“改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文章,许多教师的意见都是很有价值,值得重视的。对课程设置顺序方面,我很同意张述翰同志的意见,并认为这个程序也适用于高中,就是高一学中国古代史,高二学世界近代现代史、高三学中国近代现代史。我也同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不断提高教师水平的看法。但有些同志的某些意见,我认为尚需要商量,下面仅就个人的体会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中国近代史分期标准问题提出了较为全面的意见,对中学教师同志在中国近代史教学工作中,掌握该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可能有一定的帮助.文中的一些论点,希望大家讨论.简题是从中国近代史分期周诬的甜篇引起来的。在中国近代史分期周题的对渝中,首先牵沙到的,是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准简题。有的同志基本上用阶极斗争的表现来做划分历史时期的标帆;有的同志以社会主要矛后的聆展变化为标准,有的同志将生产方式的表征和阶叔斗争的表征桔合起来考察。各人所持的标准不同,划分的历  相似文献   

10.
告读者     
本刊自2002年第10期开辟“关于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及教材编写的讨论”以来,得到很多学者专家和中学教师的支持。著名历史学家来新夏、冯尔康、何兹全、育民、赵树好、黄顺力等高校专家学者,先后应约撰文或接受了本刊采访,为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和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著名教学教材研究专家王宏志、叶小兵、聂幼犁以及朱煜、赵世瑜、姬乘新、李稚勇、陈辉、范红军、黄牧航、姚锦祥等,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编写问题。一些中学历史教师李德藻、杨润平、马凤鸣、徐云庆、马宏武、王升华等所发表的文章也非常具有代表…  相似文献   

11.
来函照登     
编辑同志: 贵刊2001年第2期《关于近20年来永州“柳学”发展状况的回顾》,对我近年来在贵刊上发表过的一系列柳学文章都作了评论,其中谬奖,愧不敢当,只作为对我的鞭策吧。 不过,对我2000年第2期的文章《当前柳学研究面临的三大课题》的评论中的一段话,我认为有必要冒昧作一些澄清。这段话是:“对王老文中提出的‘柳学研究人员老化’与‘研究成员散兵游勇’的现象,部分柳学专家持不同意见。……不过,无论怎样,王老的意见虽然有些偏颇,但其诚心可鉴。” 我要申辩的主要有两点: 一、我在《当前》文中完全没有“柳学研究人员老…  相似文献   

12.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国现代史部分,试用几年来,一般反映较好,但是,有些问题需研究改进,现提出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中国现代史分期上的两种意见,中学历史教材应采取哪一种意见? 关于中国现代史的分期,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近、现代史的分期,即1840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为中国近代史,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为中国现代史。第二种意见是以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即自1840年至1949年10月前为中国近代史,1949年10月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是以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的。作为中学历史教材采取哪一种意见较为合适,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高放同志写的“科学社会主义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来研究”一文(见“教学与研究”一九五七年第四期),我读了后,感到许多看法是有道理的。但是其中有些关系到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方面的问题,似乎还值得商榷,在这里,我提出几点意见。首先,在高放同志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近来有一些同志借口精简课程,减轻学生负担,主张在高等学校中取消‘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一课,而把此课的有用部份分别并入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现代革命史三门课去讲。这里实质上牵涉到要不要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来研究,因为如果它是一门独立的而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14.
王季、何保两同志在去年十一月号“人民教育”上对我写的“典范性是编辑文学课本的主要原则”一文提出了意见,说我“片面强调学古典文学的作用。”我参考两同志的意见,把我那篇文章反复地看了几遍,觉得两同志所提的意见也还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15.
课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课本的质量如何,对教学工作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教学改革中,各地区对中学数学教材的体系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但意见却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些同志主张把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合而为一,以函数为纲来编写课本,我省五年制中学和小学试用课本便是按上述观点来编写的,也就是按函数分类的体系来编写的。但是这样做法是否允当,还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我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一、第二期登载周抗同志和叶茂康同志关于“共同美”问题的文章后,收到不少来稿,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现在,我们择要摘录其中几个主要观点予以发表,并希望对此问题有兴趣的同志,继续争鸣,把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人才分类与教育分类──答费重阳同志严雪怡1995年10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探索与争鸣”专栏刊登了费重阳同志不同意我所提出“不存在培养技术工人的高等教育”这一观点的文章。现再申述一些补充意见,以就教于费重阳同志。首先,费重阳同志提出“高级技校培...  相似文献   

18.
“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创造历史,这是中外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某些重大的史学观念也在变更。这是十分可喜的。关于上述问题,即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近年来在史学界已成了热门话题。1985年,黎澍同志首先提出了质疑,认为上述两个观点都失之偏颇,提出应改提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当然这一观点反映了我国部分史学工作者的看法,也受到一些人的非议,从而引起争议。我是同意黎澍同志的意见的。本文拟从理论和史实角度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评人教社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的三篇文章 ① 已经阐明了自己的见解 ,文章力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充分肯定教材编写的成绩 ,同时着重就改进教材内容和编写提出商榷意见 ,并寄希望编写出适应新世纪需求的新课本。我的善意万万没有想到引来人教社的一场指责和送来几顶“帽子” ,自然我要给以答复。我的第二篇文章就是对人教社历史室署名“任史识”发表在 2 0 0 0年第 3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文章的答复。本来准备在 2 0 0 1年第 1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和 2 0 0 1年第 1期《学术界》同时发表的。至于第三篇文章即对人教社称…  相似文献   

20.
读到严钟奎同志的文章《人类的物质经济利益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见《光明日报》1980年1月15日。以下未注明出处者,均为此文或该报有关报导),和一些讨论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文章、报导,颇有疑义。对其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我是不赞成的。现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