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与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是密不可分的,信息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和信息评价等五个方面,这五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通过对太原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分析。为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方案,尽快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是构成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教师参加过多次信息技术及相关培训。但是,不少教师在培训、考试过后往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日常教学中仍然是粉笔一支、教材一本,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依旧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由此看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除了加强他们的信息技术培训以外,  相似文献   

3.
信息素养是信息化社会高校英语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从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的角度出发,将信息能力细化为7类,通过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研究了河北、山东两省高校508名英语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及原因。研究发现,高校英语教师高度认可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但是信息能力中等偏下,信息研究能力很差;信息意识的年龄差异显著,信息能力的性别、教龄、海外经历差异显著;男教师整体信息能力仍然显著高于女教师。文章提出了提升高校英语教师信息素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赋予教育教学以新的活力,促进教育环境快速地变革.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来应对新的挑战.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特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意识素养、信息能力素养、信息道德素养、信息创新素养;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可采取的策略有: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教师的信息意识,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信息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浅析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赋予教育教学以新的活力,促进教育环境快速地变革。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来应对新的挑战。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特征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意识素养、信息能力素养、信息道德素养、信息创新素养;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可采取的策略有: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教师的信息意识,紧密结合学科进行学习和实践,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信息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张永芳  郭东军 《陕西教育》2007,(7):117-117,119
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应用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在新的形势下,高校教师急需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内涵 结合目前对于教师信息素养的有关论述,可以这样来表述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教师信息素养是指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处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师,须具有相应的信息素养,方能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本文阐释了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认为信息素养的每一种成分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信息意识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观念性前提,信息知识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信息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本保障,信息道德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航向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需要在职前教育阶段制定培养目标以明确培养信息素养的方向,建构完整的课程体系以确保信息素养的真正落实,在职后教育阶段完善职后培训以保证信息素养的持续提高,创设学习氛围以维持信息素养的自觉提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信息素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信息素养的内涵出发,结合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特点,探讨信息素养在促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作用。敏锐的信息意识是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前提,坚实的信息知识是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基础,强大的信息能力是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保障,而良好的信息道德则是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高等学校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使信息素养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适应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运用信息品质、获取信息知识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当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良莠不齐,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校的硬件设施制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应加强教师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组织建立优秀的培训团队和机构,做好新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加强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意识,即每位教师对信息、信息社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二是信息能力,即实际操作层面的素养,如有效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深入调查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的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进行阐述,并针对教师专业化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爆炸"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信息化"的特点、"终身化"的学习、"双师型"的要求、"边缘化"的学生,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信息素养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除了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外,还必须有制度上的保障,做到项目学习与系统培训相结合,健全激励评价制度,增强教师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调查研究——以武汉地区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为研究对象,利用实证调研和数据统计,对武汉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应用能力、信息伦理等四个方面的特征,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建议,指出加强有针对性的专业化培训并激发教师的自主学习是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适应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运用信息品质、获取信息知识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当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良莠不齐,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校的硬件设施制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应加强教师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组织建立优秀的培训团队和机构,做好新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加强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素养的教师反思能力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思性教学是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变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教 师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信息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本文从信息 意识、信息技能、人际互动、评价调控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师信息素养在提高其反思能力方面的作用,并 就此提出了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素养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应逐步建立完善的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活用信息、用活信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还存在部分教师信息意识弱、信息文化不全面、信息能力不强、信息道德不足等问题。学校管理引导不到位,资源建设不完善;教师信息意识弱,信息技术能力差及效果不理想是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根源所在。充分发挥实验学校的应有优势,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与能力,特别是优化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和培训制度则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以信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基本素养,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引起广泛关注。笔者结合自身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过程中的体会,对当前制约教师信息素养的因素,即教育观念、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培训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对中小学非信息科技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是提高其信息素养的关键。本文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含义,提出了非信息科技教师信息素养的目标,剖析了上海市杨浦区非信息科技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提出了培养策略、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还存在部分教师信息意识弱、信息文化不全面、信息能力不强、信息道德不足等问题。学校管理引导不到位,资源建设不完善;教师信息意识弱,信息技术能力差及效果不理想是影响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根源所在。充分发挥实验学校的应有优势,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与能力,特别是优化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和培训制度则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可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