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镇朱家角的金超老先生完整地收藏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选举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15张《选民证》,时间跨度从1953年至2003年整整50个年头。这15张薄薄的小纸片见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进程的历史。我和金老先生同是集藏爱好者,有多年的交往,他集报,集票证,还收藏大量的酒瓶酒坛等,但得知他完整地收藏了全套的《选民证》却还是不久前的事,我同他讲起市档案局要举办《百姓档案话发展》的民间藏品展览,于是他抖出了珍藏半个世纪的《选民证》。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选民证》的历史,我同他预约了时间上门去采访他。面对着排开后占了一个桌面的《…  相似文献   

2.
在石家庄市档案馆里珍藏着一张照片,记录了绘田大师徐悲鸿在1950年为当时一位子弟兵的母亲田的素描小品,照片中的这张素描作品在1988年北京出版社和徐悲鸿纪念馆出版的《徐悲鸿画集》第五集——(素描部分)可以找到.这位母亲叫戍冠秀,1944年2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大会授予她"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名人.徐悲鸿为她田像,采用了他先前在西方学习的写实手法,人物刻田真实传神,很好地体现了西方传统审美中追求的务实求真的艺术精神,同时,我们从他松软灵动的笔法中又分明看见东方独有的绵绵不绝,欲说还休的精神气质,我想这种中西绘画艺术精神的汇流和结合正是研究中国当代绘画审美取向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江西省档案馆就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2张60年代的选民证,1张50年代的定期定额存单。这3张老票证是由南昌卷烟厂一位名叫温保根的内退职工捐赠的。  相似文献   

4.
1975年冬,住队的贫农老房东将他的第一张选民证送给了我.我收藏了26年,倍觉珍贵. 一,外形特征:证书长10.5厘米,宽8厘米.纸质微黄.外镶门字形粗线边框.右边沿,稍有缺损.  相似文献   

5.
近日,已经85岁高龄的抚顺市档案馆原馆长张殿尧老先生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三张毕业证书捐赠给抚顺市档案馆。第一张毕业证是抚顺市公立亲仁国民学校毕业证。上面写着"第三十四号毕业证书,张殿尧,民国十六年三月十五日生,右者在本校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此证。"落款为抚顺市公立亲仁国民学校校长王绪,盖有校长个人印章。时间为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民主需要训练北京通州区宋庄镇大兴庄村,离村委会换届选举还有一周,该村出现买卖选民证现象,价钱已涨至600元一张。现任村委会成员与竞争对手互相指责对方做了手脚。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媒科技》2007,(10):28-28
<正>在传统报业面临新媒体、新技术挑战的严峻形势下,"数字报刊与跨媒体出版系统"成功建立了"一次生产、多元发布"的全新报业新闻信息综合处理以及跨媒体出版平台,提出数字报业发展战略思想,推出中国第一张  相似文献   

8.
王群 《军事记者》2007,(11):62-62
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厚厚的剪报集,那是在我人生的"紧要处"母亲送给我的。每每读起那一篇篇文章,眼前总会浮现出昏黄的灯光下,母亲为我剪报的情景。我  相似文献   

9.
文海拾贝     
红军第一张铅印大报《红军日报》武汉档案馆珍藏有半张《红军日报》,这是红军的第一张铅印大报。1930年7月27日,彭德怀指挥红军第三军团攻入湖南省长沙,红军得以在大城市利用较完善的设备印刷发行《红军日报》。难能可贵的是,在局势不稳定的形势下,《红军日报》一面宣传民众,一面还不忘要求投稿者写稿规范化。武汉市档案馆珍藏的半张《红军日报》,即是8月4日(星期一)出版的最后一期(据悉这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实物)。《红军日报》只出版发行6期就被迫停办。(摘自《长江日报》)  相似文献   

10.
亲切的接见     
珍藏在大连市甘井子区档案馆的这张照片,是江泽民总书记1990年8月19日接见建国以来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时的一张.当时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之、照片中前排左二的青年,是曾任甘井子区区长、现任瓦房店市市长杨吉奎同志.  相似文献   

11.
<正>犍为县档案馆珍藏的一张"赠给误入歧途的朋友们"的"安全来归证",是川南区剿匪委员会1950年4月1日印发的。它详细记录了当时剿匪斗争的宗旨和开展斗争的群众性、广泛性,见证了一段艰苦的剿匪岁月。这张"安全来归证"正面为川南区剿匪委员会命令,即"凡属土匪、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前,我从扬州一位旧书商手中高价购得一张抗日将领陈中柱烈士写于抗战期间的手迹,珍藏至今。近日在藏友的建议下,撰文予以介绍,供抗战史料和民国档案爱好者研究。陈中柱烈士手迹是他用钢笔竖写在他的名片背后的:"兹有总部第一总队水上游击大队部队东去请予通过。"正  相似文献   

13.
二哥珍藏着一张老照片,照片拍摄于1957年11月15日,至今一个甲子有余.照片里的父母年轻而有朝气,照片里的四兄妹,衣着整洁,笑容满面,透着满足感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照片背后父亲书写的字体"家属还乡生产,全家合影留念"仍然清晰可见.正是这张已经泛黄褶皱的老照片记录了我们家两次家属随军、一次家属还乡的经历.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三昧》2008,(1):17-17
1997年1月1日零时,广州新年出生的第一个婴儿发出第一声啼哭,南方都市报记者刘晨按下快门.这张母亲目光温柔爱怜地望着孩子粉嫩小脸的照片,成为同一天涅槃新生为日报的南方都市报的头版头条.在激情洋溢的发刊词中,南方都市报豪气冲天地宣称:"我们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比好的更好.我们承诺,在追求真相的路上我们争先恐后.如果说责任,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对社会的理性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5.
那一行字     
有这样一张字条一直用心珍藏,"心意收下,钱退回,谢谢!" 一位时任副厅级领导干部的父亲去世了,作为下属又是同一个单位同事的我们去其家里探望,临走时将一份"心意"留给了他的爱人.其父亲出殡那天,我们去殡仪馆送殡,临近中午,副局长备了几桌饭菜,请大家用餐,到场的人没有推辞.几天以后,局办公室副主任来到我们办公室,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纸条,上面有一行副局长本人手写的工工整整的字迹,"xx:心意收下,钱退回,谢谢!"随即,办公室副主任将我们送给副局长爱人的钱如数退回.  相似文献   

16.
现存淳安县档案馆一张陈旧照片,是1912年(民国元年)10月10日拍摄的,已经有近90周年的历史,是本馆珍藏的各类照片的"老祖宗".  相似文献   

17.
佟福贵 《中国档案》2007,(10):64-65
我有两张照片是20多年前在辽宁省档案馆工作时拍摄的,并珍藏至今。题图为档案馆技术室的同志1984年夏在沈阳北陵游园时的合影(左二为本人)。另外一张是我与时任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同志的合影。这两张照片,引起我对往事无尽的回味。睹物思情,这里面,刻着我青春脚步的"烙印"。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档案馆特藏档案陈列室始建于2004年,共展出了270余件珍贵档案.并配有30多张历史照片作为背景资料.特藏档案陈列内容共分为"山水圣人"、 "清代珍藏"、 "民国卷帙"等八个部分.特藏档案陈列室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迎来了三周岁生日。从2009年盛夏飘出第一张散发着油墨香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到如今数十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各界读者品读珍藏、高度重视,1000多个日夜的披星戴月、辛勤耕耘,《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份学术理论专业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文化自觉的演变中,张元济、高梦旦、邹韬奋、郑振铎、叶圣陶等出版人作为"少数人"的代表,形成了知识分子的群体自觉,完成了从传统士大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这一转型既以近代出版业为平台,也与出版的现代化同步。在转型中分化出来的两大主流——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成为中国出版业的中流砥柱,也成为近代文化自觉中从"少数人"走向"多数人"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