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晋朝法制上承汉魏,下启隋唐,开启了律令分道扬镳的历史,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文献资料相对匮乏,先前研究魏晋南北朝法制史的学者,大多注重对北朝法制的研究,而对晋朝法制关注不够,更未见系统的晋朝法制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2.
关伍 《初中生》2015,(1):20
世上总有那癫狂嚣张之人,恃才傲物.而物物相克,也有那博学温厚之人谦虚以待,折其锋芒.此话前半句,说的是习凿齿.习凿齿,晋朝时人,襄阳豪族,中原名士,居士.  相似文献   

3.
成语故事     
枫叶 《下一代》2011,(3):18-19
狼狈不堪 【出处】李密《陈情事表》。 【原文】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解释】形容环境十分艰难,进和退都不行的样子。 【故事】晋朝时,在武陵有个叫李密的人,他的品德和才能都很好,在当时有很多人都特别尊敬他。晋朝的皇帝司马炎也很看重他,就想把他召到宫里,但几次都被李密拒绝了。原来,李密很小的时候就没了父亲,四岁时母亲又改嫁了,  相似文献   

4.
<正>屠苏酒在晋朝产生,每年除夕,人们将药囊丢到井中,正月初一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人喝了这种水就  相似文献   

5.
In the Jin Dynasty,a filial eight-year-old boy named Wu Meng served his parents with devoted compliance.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His family was extremely poor and could not afford mosquito netting.On hot summer nights the mosquitoes would come swarming in as thick as smoke.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The little boy would remove his shirt and let the insects land on his bare  相似文献   

6.
草木皆兵     
<正>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  相似文献   

7.
枕戈待旦     
<正>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方分,常常聊到深夜。  相似文献   

8.
竹蜻蜓     
《中文自修》2016,(4):56
竹蜻蜓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儿童玩具,流传甚广。它是用竹片削成的,中间插一根竹竿,用力一搓竹竿,然后手一松,它就会飞起来,从远处看仿佛一只蜻蜓在低空飞翔。18世纪时,竹蜻蜓传到了欧洲。被誉为"航空之父"的英国人乔治·凯利的第一项航空研究就是仿制和改造了"竹蜻蜓",并由此悟出螺旋桨的一些工作原理。晋朝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提出过一个飞行器  相似文献   

9.
正《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写的一封书信:"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看,大雪初晴,羲之怀着愉快的心情向友人表达问候呢!这幅《快雪时晴帖》相当于现在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人们只知道“鸳鸯”是用来形容夫妻的,而不知道“鸳鸯”最早却是用来形容兄弟的.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鸳鸯的特性,晋朝的崔豹在《古今注》中说:“鸳鸯,水鸟,凫类也.雌雄未尝相离,人得其一,则一思而死,故曰匹鸟.”“鸳好内思”,说的就是鸳鸯不能落单,否则就会相思而死.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收录的苏武与李陵诗中吟咏道:“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  相似文献   

11.
本以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为背景,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法律制度的特点,充分肯定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法律制度由秦汉早期初创阶段向隋唐成熟完备阶段过渡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与汉魏制度不同,两晋十六国南朝以及北魏后期的封国行政长官为内史与相并存,这是西晋武帝太康十年区分王国与非王国行政长官的结果。此年改王国行政长官为内史,而公国以下行政长官仍沿汉魏之称为相。东晋南朝继承这一制度,至少部分十六国政权如前燕、后赵采用该制。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五等开建"后,封国行政长官也采用了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3.
北魏的门阀制度,自孝文帝推行之日起,就与魏晋南朝的门阀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显示出这一制度发展的先天不足。文中从四个方面概述了北魏门阀制度的缺陷,并试图从这些特点中窥见这一制度很快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越中是唐诗之路的心脏地带,自魏晋以来,达官贵人和文士雅客多隐居于此,中国的山水文学和山水诗就诞生在越中。大唐时代文士雅客纷至沓来,使昔日魏晋风流得以再现,其结果即是形成了今人所称的唐诗之路。从唐人诗文所载来看,他们大多是步魏晋人士的足迹来此访胜探幽的。可以说,魏晋风流在越中的活动是唐诗之路的先导。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怒江流域的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结合汉代及唐宋时期的有关史料,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分布在怒江流域的各民族及其社会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6.
魏晋玄学带来了魏晋士人个体的觉醒,而"人的觉醒"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更新,直接促成了文学自觉局面的形成,为文学独立自主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以魏晋文学杰出代表作家嵇康的创作为例分析魏晋玄学大潮中的文学自觉现象——主体意识的高扬、重视情感的抒发、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汉代士人通经致用、立功名于天下的“尚志”隋怀,魏晋士风的特点可以用谈玄论道、“称情而直住”的“重情”来概括。汉魏之间何以有此巨大变化?过去学人们大多演绎的是“乱世多感伤”的调子。体认一个时代士人的价值观与生存意识等应该更多地从时代性、社会性等方面加以考虑。基于此,对魏晋士风产生的历史背景(即“因”)与社会基础(即“缘”)两个主要方面作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8.
尽管土地国有制的屯田制是建安以来具有曹魏时代特色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对曹魏政权的立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恢复私有小农经济仍然是曹魏政权施政的主导方向。西晋占田制是曹魏屯田制瓦解的必然结果和法律确认。占田法就是课田法。西晋政权在确立私有小农经济的同时,对地主庄园经济也给以法律上的承认。重获生机的私有小农经济,在摆脱屯田制度压抑的同时,又立刻面临着封建庄园经济的蚕食。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朝的武职官,官位较高,在朝中的班次较前。地方武职官,较之民政官,品秩更高,职权更大。所以武职官政治地位较高。由于政治地位占优,经济地位也占优。但魏晋南朝人们对武职官则是轻视与鄙薄。这不在于武职官的地位,而主要关乎人们的观念。这些观念与士族的文化条件有关,也与这一时期的清浊观念有关,还与个人好尚有关。实际上,士族也离不开军功,武力。  相似文献   

20.
两晋南北朝时期,"白衣领职"是一种与"免官"并列存在而程度较轻的处罚方式,是对免官制度的变通,而不是免官的特殊形式,它显示了士族的身份和特权,反映了当时官僚处罚制度的完善。白衣领职的运用,能够产生"任使无损,以为肃戒"的双赢效果,然而它并非这一历史时期具有标志性的历史现象。隋唐时期,它处罚的对象主要是在军事活动中犯有过失的军将,体现了隋唐政权对于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的继承与发展。白衣领职的现象迟至清代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