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静静 《科教导刊》2021,(2):111-113
将新媒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大势所趋,但是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教育者思维方式僵化、教育对象话语权缺失、教育平台不能满足学生日常需求和网络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通过提升教师能力、建立教师主体+学生主导模式的思政课堂、完善新媒体平台和建立网络监督联动机制等方式,利用新媒体帮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树立正确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引导其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延伸及补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的产品及应用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这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本研究在梳理近四分之一世纪大学生常用社交媒体平台演进阶段的基础上,探究基于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弘扬网络正能量的积极性,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社交互动、休闲娱乐、消费与创业的主要媒介,深深影响着大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行为方式,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为牢牢把握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构建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信息网络化时代的迅猛发展下,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交流方式,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优化,一方面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地开辟新道路,进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则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和谐共同发展,能有效地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人生态度和理想、法律观念和道德品质以及身心健康和分辨能力形成了挑战。由于新媒体创设新环境、提供更广阔有效的平台、改变主客体、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等特点,可通过新媒体开展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网络平台建设;利用和借鉴网络多媒体等技术,创新教育方式;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学生鉴别力不足、行为意识出现偏差、教育者权威下降以及教育效果不佳等困境,高校必须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加强网络监控,净化网络环境,以此应对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文化全球化使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在影响着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使大学生思想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挑战着原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观念、内容和方法。文化全球化视域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一是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二是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三是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使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甚至颠覆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怎样正确认识和运用新媒体,抓牢新媒体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随之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系列的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在分析这些新特点、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新媒体为平台,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加强大学生"意见领袖"的培养工作等措施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艺术鉴赏的特点;其次,从鉴赏过程的复合性和鉴赏过程的互动性来探讨新媒体艺术的鉴赏过程中的特性;最后分析了新媒体艺术的鉴赏环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identify what kinds of online information are provided by institutions and needed b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social media. This study aims to identify critical constructs of study abroad information (SAI) that can generat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university. Specifically, this study attempt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suasive communication via social media among students looking to study abroad as well as examining their impacts on attitude change. This paper used the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to map ou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low of students looking to study abroad. Based on a series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ies, the finding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peripheral communication cues in influencing students’ attitudinal change toward overseas institutions and countries. This study uncovered that the peripheral cues mediate the relationship of study abroad online reviews and attitude change.  相似文献   

14.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计算机和网络的影响,因此,若要顺应当前的社会形势,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效率,就必须结合新媒体及英语教学的特点,探究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相应的新媒体素养。面对当前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普遍缺乏的现状,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新媒介素养阅览室、设置媒介素养课程体系和举办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等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当前,快速成长的新媒介为传统媒介带来了新的文化形态变革,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纪录片创作的生态环境,本文将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对纪录片新的文化形态,题材选择、影像风格以及叙事结构的艺术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其在新媒体新语境下的新特征做出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开始占领市场,相对传统媒体,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发布信息的平台,由于新媒体时代下,受众也不再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可以发布新闻、评论新闻,是舆论影响者。要传播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展示事件的真实性,这就对传播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想要快速把重要信息呈现出来,就体现了写作方式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以新闻写作中消息写作作为重点,分析了消息写作的特点和结构,以及新媒体时代下消息写作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1998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安南在一次新闻会议上提出一个概念——"第四传媒"即互联网。由此把传统媒体和新兴的媒体进行了分类,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互联网的出现,所有行为都变得数字化、网络化,后来又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相继出现手机、PDA、MP3和ipad等移动数字终端,也实时的给予了"第五传媒"的称号,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逐个出现并命名的过程中,总结会发现这些媒体的统一特点——交互性,新媒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数字化信息实质的"比特"。  相似文献   

20.
微信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新闻资讯传播工具,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日益广泛的影响,如今,这种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而是已经深入到经济领域中,依托新媒体下的微信的微信营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快速发展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