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贤亮曾经是浪漫张扬、激情澎湃的诗人,却因一首《大风歌》被剥夺创作权力、强制劳动改造,他的诗人才情和青春岁月在宁夏贺兰山的劳改农场一起被消磨殆尽。后来,他通过《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作品重返文坛,至今还没有哪个作家像他那样细腻、逼真地展现落难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和复杂心理,在当时略显寂寥的宁夏文坛上,张贤亮的出现,如同荒凉大地上长出的一株大树,为当时的宁夏文学注入了血液与生机。同时,张贤亮也为宁夏文学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张贤亮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写到了"马"意象,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马"意象和其他作品中的"马"意象不同。随着文本的推进而逐渐变异,最后变成了一匹"骟马",真实地再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在高压中的挣扎、苦难、纠结、矛盾、压抑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围绕着《绿化树》的争论余波未息,张贤亮又以其非同寻常的胆、学、才,识,掀起了一股势头更高的浪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为那段人所共知的苦难历程的过来人,张贤亮已不再一味地抚创叹痛,咀嚼生活“恩赐”给他的苦果,而是站在时代和社会的审美阶梯上,居高临下地对过去那段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回顾。他  相似文献   

3.
张贤亮带自传色彩的小说《绿化树》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有关“性”的描写在特定时代下包含了更多的反省、哲思和伦理批判,恋母情结以及作者力比多的人格化身是主人公在追求爱,超越生命本身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其中也蕴涵着深沉的忏悔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 张贤亮的《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企图用艺术形象揭示和解决人的本质问题,小说中的主人公章永璘给了我们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深深的哲学思考——人的斯芬克斯本质即人性与兽性的整合,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而要达到这样纯粹的整合与统一,就必须恰当地攫取人类或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在自然性与社会性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对人类进行有效的创价活动。“艺术的创造力存在于生命之中,存在于与时代生活紧密联系的活生生的主体之中,文学如果离开人道主义本质和对人性的理解是很难成功的。”(见刘再复《近十  相似文献   

5.
黄建新改编自张贤亮小说的电影《黑炮事件》,在叙事情调、人物性格、镜头语言等方面都显示了与原作的不同,由此奠定了黄建新20年电影创作的基调:用理性的目光关注非理性的人物,以平淡的口吻讲述荒唐的事件,透射出导演勇敢的批判精神和反讽的荒诞风格。  相似文献   

6.
以"性欲压抑"这一话语资源作为文学创作基础的小说并不多,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层一度是书写的禁忌。本文主要将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和东西《后悔录》做比较阐释,来探讨隐藏在"性欲压抑"这一象征体背后的话语权利转换。  相似文献   

7.
作家张贤亮在其作品《我的青春期》中披露了这样一则故事:说他小时候曾在北京某中学就读。一天,班上一同学的钱丢失,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一向被班主任另眼相看的张贤亮成了重点嫌疑对象。在班主任  相似文献   

8.
张晓震 《教育》2010,(4):42-43
作家张贤亮在其作品《我的青春期》中披露了这样一则故事:说他小时候曾在北京某中学就读。一天,班上一同学的钱丢失,因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一向被班主任“另眼相看”的张贤亮成了重点嫌疑对象。在班主任的“诱导”下,本没有“作案”的张贤亮承认了“事”是自己干的,结果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张贤亮与其母亲一起被羞辱……几十年后,当这所中学建校80周年,而张贤亮作为著名校友被邀请并题词时,他写到,“感谢母校给了我一个艰难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借助男性叙述主体塑造了为男性作家所压抑和变形的妇女形象,并提供了一种典型的男性叙事范式。通过对作者叙述圈套的解构及女性形象批评,充分体现了叙事与性别之间的亲近关系,而且生发了富于召唤性的存在性思考:女人何为?  相似文献   

10.
张贤亮小说的知识分子言说,揭示了20世纪中国社会里发生的知识与政治权力的冲突。本文以他的《绿化树》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为例,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一,身份的认定与身份的认同;其二,忏悔与伪忏悔;其三,个体回忆与集体回忆。  相似文献   

11.
从孕育那一棵美丽而充满荒原气息的《绿化树》开始,直到沉重地诠释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一既令人震慄又使人深思的命题,张贤亮勇敢地进行了一次艰难的跋涉与探索,将他的足迹深深地,踏进了章永璘的内心世界。他在那里开垦欢乐,更多的(?)挖掘痛苦;他严肃、深亥甚至颇为残酷地剖示了章永璘的内在灵魂,展现出这位苦难的主人公向着新的高度不断超越的思想历程。一般人认为,欧美作家比较擅长于细腻的心理刻画和描写,中国作家则少有如此。但是,张贤亮在这个领域的耕耘却显示了相当的深度和力度。他笔下的章永璘正是一个在精神上艰难跋涉的苦行僧,背负着沉重的行囊不断探索着一次又一次的彻悟和涅磐.可以说,章永璘的内心活动史成为了推动《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情节发展的真正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这一角度出发,将张贤亮小说《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主人公章永璘,与哥德笔下的浮士德作一粗略比较,认为章永璘与浮士德一样,是很成功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横向对比,相信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张贤亮小说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3.
张贤亮小说《绿化树》的叙事带有浓重的理性色彩,主要表现在主人公章永璘在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过程中,以《资本论》作为理性追求的武器,以自我反省为主要表现形式,以人格忏悔为心灵搏斗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田华 《考试周刊》2009,(51):27-28
20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小说一度呈现出繁荣的状态,许多作家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出知识分子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的精神追求和崇高信仰。本文作者通过对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重读来重返80年代文学,指出在人性与政治的斗争和生命感觉与道德观念之间的较量中,作家张贤亮给出的答案是前者战胜后者,并讨论了性与政治话语权利的颠覆和重构问题。由此,作者认为张贤亮的系列作品把文化大革命留给人们的伤痕和反思带入到了一个新的空间,给予人们新的精神启示。  相似文献   

15.
《南方周末》2013年7月25日E23版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张贤亮先生的“自传未定稿?雪夜孤灯读奇书”,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沉沦》和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我国现当代的涉性小说,由于选材的同一性带来了许多相似的之处,但它们毕竟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作者的笔下,因而显示出不同的审美风格,本文试着从多个角度来比较分析两篇作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题材、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就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和中国作家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部小说做了比较研究。文章指出,两部小说是两幅颇为相似的不同时代的荒原画卷。因为哲学观不同,两位作家对“如何生活在荒诞的世界中”这一问题提供了两个不同的答案;两位作家都运用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的《沉沦》和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我国现当代的涉性小说,由于选材的同一性带来了许多相似的之处,但它们毕竟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作者的笔下,因而显示出不同的审美风格,本文试着从多个角度来比较分析两篇作品。  相似文献   

19.
"'月光宝盒'使500年时光倒流,在这500年里,一个人不可能只扮演一种角色.一个样子太闷了,他怎么不能变成别人?"张贤亮沧桑而刚劲的声音在北京大学民主楼二楼会议室回旋. 张贤亮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宁夏文联主席、镇北堡西部影城董事长,曾创作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绿化树><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习惯死亡>等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与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两篇小说在主题叙述方面呈现出一致的关于历史的批判与时代的反思,在人物塑造方面也都表现出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影射与隐忧。在叙事策略和立场方面,两篇小说则有交集也有差异,本文试对两部小说进行对照阅读,进行内部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