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怎样才能让学生真实地在生活中触摸数学?3月12日.我校二年级学生开展了以“我们去植树”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课是以数学体系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安排,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好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感受数学的趣味,增强数学意识和运用意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本文将以五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课》的内容是"数字编码"为例,来谈谈如何在实践活动中活学活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并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要创设现实的情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富有兴趣地走进情境,积极投入实践活动。下面我就以苏科版七年级3.4《合并同类项》为案例讲述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4.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年级(下册)表内乘法、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1.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2.初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3.结合计算,解决一些有余数的平均分问题和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一、帮助学生在“分一分”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剩余,为形成余数概念打下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生活经验,如在家分糖果,在学校分组组织活动等。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够再平均分,这里“剩余”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近年来我校以“让数学在实践中生成”为理念,“小”题“大”作,使数学小课题研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一、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我们的数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可以让学生进行研究的课题,因此,我们要求各年级老师每学完一个章节,就根据不同年级的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特点,提出1~2道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或实践操作题,每学完一个单元就布置1~2道主题活动作业,将数学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发现、探究、认识…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如何在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呢?本文以教学二年级"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为例,剖析"步步生趣、层层感悟、环环深入"等过程,着力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妙趣横生、富有意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7.
注重数学实践活动,强调让学生“做数学”,是当今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带着这些问题和困惑,我开展了“微型的数学实践活动”。所谓“微型的数学实践活动”,就是活动围绕某一个小小的主题展开;活动的范围较小,不受时空的限制。同时,它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一、主题背景让孩子们主动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审视现实生活,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只重落实知识技能,忽视学生对数学现实价值的体会;学科教学界限分明,忽视知识间的联系、迁移、促进与渗透整合……种种“数学与生活分离,知识与实践脱轨”的现象或做法仍普遍存在。下面就新课程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的“生活中的数”的教学实践,谈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数学的应用性、生活性、开放性”“如何在数学的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如何在教学中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能力的发展”等方面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崔益红 《广西教育》2013,(37):19-19
“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我们自己”是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后的学习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用统计的方法收集、整理班内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了解班内的一些情况。现以“了解我们自己”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经历活动过程,有效落实课标要求。一、经历选题和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一、利用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确定学习的起点1.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增强学习的直观性。教学中经常发生的现象:“我听懂了,但很快就会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地理解了。”通过实践活动,用学生自身智力去消化数学,对数学体验更直观,使数学领悟与生活的联系更具体。如在“数量关系”教学中,“单价、数量、总价”比较抽象,但这方面的生活经历是很丰富的,课程设计可采用“小鬼当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长指导下去商店购买商品,在买卖的过程中去发现“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践活动直接地体现了数学学习过程,密切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真正体验了数学就在身边。2.利用熟悉的生活情景,增强学习的类比性。生活情景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被约定俗成了的过程回忆,它能带给学生共同的经验与感受。如小明从一楼上到三楼需要6分钟,那么从一楼上到六楼需要多少分钟?学生很容易说出:12分钟。其实答案是错的。他们忽视了从一楼至六楼,要上五个楼层的楼梯;需要15分钟。让他们的生活情景在数学学习中重现,同时激发许多类似的新想法,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二、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拓展学习的空间1.展示过程,变示范性教学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  相似文献   

11.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怎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这一直是我们思考和研究的课题。自2003年以来,我们在学生中创造性地开展了“自主编书”活动,以自主编书为抓手,融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四个领域,以此带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弄清“自主编书”的内涵,让学生学会“自主编书”在当今社会里,学生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教师不但无法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全盘传授给学生,更不可能将现有信息与知识全部讲授给学生,这就需要学生能自己主动地去探索、去掌握,…  相似文献   

12.
同课异构是优化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文章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综合实践活动——“数字编码”为例,设计以“调查—交流—引领”为主线、以“提出问题,启发思维,制订标准,自主建构,创造编码,实践运用”为框架的同课异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例,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全过程,从而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同课异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落实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是在实际生活背景下探寻数学学科内在规律的数学活动,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鼓励教师聚焦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融合其他学科知识的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为切入点,自主制定活动主题,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笔者以六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有趣的平衡”为例,分析跨学科的活动设计策略,阐述抓住关键问题“杠杆支点和刻度如何确定”“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平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经历“杠杆原理”的探究过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最终学会从数学角度解释生活现象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滕梅 《教育文汇》2015,(4):44-45
数学是一门富有美感的学科,数学教师理应成为“美育使者”“魅力教师”,其美感就真切地体现在数学课堂里。纵观我们冷漠的数学教学,我始终觉得缺少了数学课堂该有的“温度”,我们只能原地徘徊,难以超越自我,无法进入“柳暗花明”的境界。我常常在思索: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到底缺少什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是有趣的,促使他们依“兴”而生,随“趣”而行呢?“导”之趣【教学回放】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  相似文献   

15.
“小小设计师”是四年级的实践与综合运用领域的解决问题教学(植树问题)。孙老师将教材原有的内容进行创编,融入了富有现实意义的、鲜活的生活素材,即冰雪大世界会场四周插彩旗和冰景周围安装彩灯的问题。教师以这一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态度,带着“家乡小主人”的责任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激发了学生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也从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数学思维的乐趣,使数学回归生活。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传统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化的过程,把…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并在学习内容中设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内容.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拓宽途径,尽可能地让学生去实践,去体会数学的用途,让数学变得亲近、可爱,从而展现数学的魅力,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课题.下面是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周维 《山东教育》2003,(16):42-43
修订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结合有关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大纲还对每个年级的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要选择安排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联系周围事物、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而实践能力培养恰恰是我们教育的薄弱环节,小学数学教育更是如此。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身边的数学事实入手,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学生身边具体的事例出发,利用生活中的数学事实进行教学。即“生…  相似文献   

18.
<正>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以进步与发展。那么,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构建数学模型呢?我们针对“倍增问题”进行教学实践,在不断磨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思考。在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中,“倍增问题”以“打电话”的主题实践活动进行呈现。教材利用“打电话”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探究,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但是考虑到“打电话”这个场景对于学生来说过于熟悉、缺乏吸引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将主题实践活动由“打电话”改成“猎人”游戏,并经历了多次实践打磨,下面呈现两次典型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教委提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即“零起点”教学的要求,旨在让一年级起步教学和评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随意拔高要求,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学习生活过渡。在“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大背景下,如何让学生刚入学就能兴趣浓浓地喜爱我们的课堂,喜欢我们的学校呢?我们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现状,找寻真正适合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让学生学会学习、喜爱学习。  相似文献   

20.
【说课部分:牡丹江市平安小学赵莹】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12页“数学广角”。教材与学生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初步学习组合数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组合不仅是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也比较广泛。二、教学目标与确定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