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十几年的素质教育搞下来.好像谁也说不清素质教育是什么了。理论的人习惯在书斋里海阔天空.热衷于满世界地找学问.喜欢拿外国的道理观中国的事;实践们云里雾里弄不懂.只好无奈地在“田野”里“实事求是”。素质,原本只是个常用词.素质教育则是个浅显通俗的教育目标.如今却成了复杂变革了。  相似文献   

2.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主阵地是课堂。为了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以“教为指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现代教学观。  相似文献   

3.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课堂教学上有什么区别?“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具有哪些特点?本文仅就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两个方面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就已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到九十年代,“素质教育”的呼声就越来越高。什么是“素质”,不同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一种代表性观点认为,素质包括三个方面: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燕国材教授在论述素质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时指出,素质教育有一个目的、三大任务。一个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三大任务:第一大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双基”,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是时代的呼唤。在研究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解决“什么是素质教育”的问题。素质教育是和应试教育、博雅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不同的一种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成人”的教育,“和谐”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校素质教育与“两课”教育是统一的,是互为促进的。实施高校素质教育,必须认识“两课”素质教育的实质,进行“两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人本”与“经本”博弈——素质教育何以步履艰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登华 《教育导刊》2007,(12):12-14
素质教育彰显“人本位”的理想追求,体现了对人的人文关怀;应试教育则反映中国现时“经济本位”的实际需要.适应了现代化先行国家自19世纪初以来的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在素质教育的理想追求与应试教育的现实适应性二者之间,存在跨越世纪的发展鸿沟。这种鸿沟,导致在“人本”与“经本”的博弈中,应试教育占有明显的阶段性优势,加之素质教育自身存在着先天和后的缺陷,从而使素质教育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紧紧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审美性和社会性这三个特性。据此,并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学任务要求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的设想,即“教”学阶段,“导”学阶段,“自学”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们谈论的话题之一是“素质教育”。的确,“素质教育”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现在和未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关系到国家兴衰的一件重要的大事。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即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0.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应当体现时代的要求。通过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不断深人和发展,实践证明,开展地理课外科技活动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长期的探索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2.
吴宗彦 《山东教育》2005,(34):29-29
今天要上的作文课是“假如我会克隆,我要……”我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克隆”的资料,了解什么是克隆,克隆在医药、基础医学、农业、畜牧业等方面的作用。然后讨论自己准备写“克隆”什么,“克隆”的东西对人类有什么益处。让学生扮演“校园电视台”的小记者,采访“小科学家”——同学们的“克隆”理想。孩子们的思路渐渐打开了,便开始动笔写却来.  相似文献   

13.
李宁 《农村教育》2005,(6):34-35
自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来,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文章可谓是铺天盖地.确实也有不少就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了深入地阐述.笔者就自身的理解发表一下个人的观点。总得来说就是:应试教育不能全盘否定.但原有的模式一定要改: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要摆脱“应试教育”影响,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不仅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总对策,也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我们结合具体实际,在“减负”和实施素质教育总体思路和确立工作重点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我区在十年目标教学研究的基础上,从1997年开始进行了“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旨在继承和发扬我区的教改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素质教育”这个词成了我们讨论教育话题时的一个“禁区”,提起它,不由自主地,教育者开始闪烁其词,媒体人士开始“绕行”,一线教育者们开始沉默,家长开始质疑,孩子们开始觉得遥远……特别是近来备受争议的“南京高考之痛”事件,让人们开始困惑:为什么教育改革越深入,反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越“懵懂”?为什么到“素质教育”提出若干年后,才有那么多人诘问“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那些用行动践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和教师们不再感到被尊敬和自豪?又为什么在我们听到“新课改”等更新的“名词”和“概念”之后,好像把“素质教育”这个曾令多少人慷慨激昂的“符号”遗忘了?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旨在提高全体公民素质的一种教育。具有全面性、全体性、主体性、个性性以及创造性。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既对立又统一。在育人的指导思想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在具体的教育方法、内容以及教育评价等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政府做出政策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高校“两课”教学要适应形势与时俱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增强“两课”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张人利 《现代教学》2005,(12):51-52
当今,“绿色”表示和谐,没有污染,可持续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今天,是否可以在十分敏感的教育参数“学业成绩”和“升学率”之前冠以“绿色”两字?加上这“绿色”两字又需要我们做些什么?以下是我们作的一些调查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如人不能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一样,当我们在赞美大洋彼岸是“儿童天堂”和“素质教育”的范本时,不能忘了自己正站在中国的土地上说话。“素质”与考试原不对立。有学校的地方就必然有考试,重要的是考什么、怎么考。将“素质”和“应试”融为一体,这正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