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一朝虽不及百年,但统治者对制瓷业很为重视,任景德镇设置了督烧瓷器的官府机构——浮梁瓷局。据《元史·百官志·将作院》记载:"浮梁瓷局,秩正九品。至元十五午(1278年)立。掌烧瓷器,并漆造马尾棕藤笠帽等事。大使、副使各一员。"浮梁瓷局的建立对景德镇  相似文献   

2.
范世峰 《收藏界》2012,(5):46-49
1279年,在海上飘荡的南宋朝廷被元军消灭,全国统一。这是一个蒙古人统治的朝代,是一个疆域广阔、多民族融合、文化交融的大时代。蒙古人在统一全国的前一年即至元十五年(1278年)便设立了专门掌管烧造瓷器的官府“浮梁瓷局”,元代景德镇还创烧了枢府卵白釉瓷、瓷、釉里红瓷等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元朝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浮梁瓷局”后,使景德镇瓷业出现了许多新工艺、新装饰、新器形和新画面。其中青花瓷就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它的成功烧造,使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和装饰艺术在全国窑业中名列前茅,也凶此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下面根据文献和笔者在窑址调查中对出土元青花瓷片和窑具的仔细观察分析,结合高仿元青花的实践体会,来复原元青花瓷烧制工艺中主要的四个部分。抛砖引玉,与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4.
叶蓉 《收藏》2007,(12):68-72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的横跨欧亚的强大帝国,虽然仅有短短90余年的历史,但却是瓷器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元朝初年,社会动荡,北方瓷窑在战火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不少北方名师巨匠流入景德镇,南北制瓷技术在这里得以交流和提升。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政府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管理陶瓷产业的机构——浮梁瓷局,专营烧造皇家用瓷、朝廷祭器和商品瓷。政府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优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瓷土资源,  相似文献   

5.
周宇婷 《收藏》2007,(5):68-71
没有年款的御窑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年号为“洪宪”。这位只做了83天的短命皇帝,却留下了一批民国瓷器史上品质最高的仿古瓷——洪宪瓷。  相似文献   

6.
陈树群 《收藏界》2011,(6):59-60
顾海林(1845-1894年),江苏省江都人,扬州派画家,最近几年,其纸绢作品屡屡上拍。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此人于光绪早期在江西波阳云林阁创作的一批瓷绘作品受到浅绛彩瓷收藏界一批发烧友的狂热追捧,而对其身份的考证,则牵动了笔者三年的神经。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7,(11)
正元世祖忽必烈在1271年宣布建立元朝,在建立元政府的第七年就宣布设立"浮梁磁局"。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管理一个这么大而复杂的国家,需要办理的事情有多少?一个缺乏使用瓷器传统的民族,为什么要急着建立"浮梁磁局"?我国烧造陶瓷的历史悠久,有人说蒙昧到野蛮的过程,是从学会制陶开始的。而朝代总是在更迭,战争频繁,破旧创新,进入元朝,两宋时  相似文献   

8.
上海 胡荣华(先负)火车头 于幼华 (2003年1月4日弈于广州) 五七炮双直车对屏风马右炮封车 年尾岁初,一年一度的“五羊杯”全国冠军赛如期在“象棋城”广州举行。 个决赛一场由“棋坛司令”胡荣华对阵2002年的“新科状元”于幼华。双方首局弈和,第二局的胜负将决定谁能进入最后的决赛(如弈和则加赛快棋)。本局胡老师执先一反常态,弃用了“镇山宝”飞相局,改走中炮  相似文献   

9.
刘越 《收藏》2007,(4):50-52
郑和七次远航的壮举距今已600多年,当初被郑和船队以及他的后继者们带出国门销往世界的中国古代陶瓷中的特殊品种“外销瓷”,开始悄然走俏。这些外销瓷中尤以从海底沉船中被打捞出来的“海捞瓷”最为人关注,一批又一批曾被深埋海底的古代珍宝重见天日,引起全世界的惊叹。  相似文献   

10.
古棋招法     
本期,咱且从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谱》绕回去,换换口味,再赏《施定庵先生所批十八局》。说到这“所批十八局”,前些日子,有棋友指出,他看到的版本,叫“手批十八局”。这一“手”一“所”,不无小异。另外,在央视围棋节目的一个十分钟栏目中,我讲施襄夏的“凡遇要处总诀”,也有棋友指出,他手边的版本是“凡遇要法总诀”,并给我发来了影印件(非常感谢啊!)。这一“法”一“处”,也不无小异。对此,我的考虑是,第一,我手边的版本,出自于国内正大有名的出版社,似乎没有必要在无伤大雅的单个文字上存疑;  相似文献   

11.
位于“四大天王”末位的李庆全,算得上是旧中国棋坛的一位“炉火纯青”的棋手。1936年,“七省棋王”周德裕和香港孔圣会名人李善卿在港出版的《象戏勾玄》一书,列专章选评了李庆全的20则遗局。在李庆全之《事略》中则云他“与人对局,胜者居多,然和亦不少,败则十不得一,故间有能胜其一局者,则认为无上荣光。”“周德裕亦许为劲敌,尝感叹李布局运子如铜墙铁壁,无懈可击,临以大力,亦复颠扑不破,为一等能手”,服善之意,溢于言外。而“四大天王”之首黄松轩在评论他们之中的另三位“天王”时则说:棚仔(卢辉,当时仅20多岁)尚年轻,火候略嫌嫩,泽叔(…  相似文献   

12.
王剑平  王立新 《收藏》2001,(12):20-21
70年代中期江西景德镇生产的“主席用瓷”(见《收藏》2000年第6期)近年受到藏界极大追捧。2001年夏。湖南醴陵当年秘烧的“主席用瓷”又在长沙浮出水面。被文物界和收藏界誉为末代“红色官窑”。详情且看:  相似文献   

13.
国际排联宣布,排球规则又有新的修改:(1)双方在局比分16平后,只要一方胜一分即为胜者。(2)在第五局的决胜局,采用无论发球或接发球一方,胜球均可得分的新规则。并从1989年起开始执行。其目的:就是要缩短比赛时间,使比赛争夺得更加紧张激烈。特别是第五局的新规则规定,将对比赛的胜、负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另外,新规则也对运动员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研究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以国际排联在1988年香港举办的“超霸杯”和“日本杯”赛(采用新规则),做的调研。另一,对比京、天津、河  相似文献   

14.
近年陕西彬县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冯晖墓出土一批瓷器,其中青瓷器均可判定为耀州窑瓷。由于出土在五代纪年墓葬中,它们的断代价值极高,有助于解决五代耀州窑青瓷断代及烧造特点等学术争议,也验证了“裹足釉支钉烧”确为该窑五代青瓷烧造特征之一。冯晖墓青瓷托盏曾收录于《咸阳文物精华》,《五代冯晖墓》考古报告(重庆出版社,2001年)也已面世,但未就出土瓷器的窑口予以  相似文献   

15.
答棋迷问     
提问:《象棋竞赛规则》(1999年版)中“第24.1条”中说:“一方‘长将’立即判负。”但我觉得《规则》中所说的“长将”十分不明确,“将”多少次才算“长将”?我常看到许多排局(如《棋艺》中的“攻杀妙旨”栏目及其它排局谱)的连将杀局往往达到10多个回合乃至20多个回合的“将军”才胜。那么请问:这种“连将”算不算“长将”呢? (湖北·柳义皎) 回答:《规则》第28条第10款关于“长将”的术语解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五羊杯”棋赛只剩最后一轮了,积分表上指出:柳大华十分、胡荣华八分、杨官磷四分。最后是柳胡对垒,胡负或平柳,则获第二;如胜柳,积分与柳相同,还要加赛一局快棋(每30分钟走满30着)从而点燃夺取桂冠希望之火。在此关键一战,胡抓住柳的求稳怕输的心理特点,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鼓作气,夺取了胜利。  相似文献   

17.
一、天价“定瓷”面世2006年1月10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古瓷之争》节目,探讨镇江新面世一批“定窑”古瓷的真伪问题。两位嘉宾都是重量级的专家,一为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杨静荣,一为民间收藏大腕马未都。他们共同的看法是这批“天价定瓷”与宋代定窑的形制、釉色都不符,流传经历也有悖常理,从根本上否定了这批“天价古瓷”。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09,(5):3-3
中国篆刻是一门独步于艺林的艺术,它一般先篆印稿,然后根据印稿镌刻成作品。用时只要粘上印泥钤于纸土即可。清末时期,受内外部环境因素等影响,一批文人画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将完整的中国画概念,包括诗书画印一起大规模地移植于瓷上,于是便产生了风行一时的“浅绛彩瓷”以及这种画在瓷上的“画印”艺术。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6,(21)
正在第一届纽约TEFAF秋季展上,豪尔赫·威尔士画廊(Jorge Welsh Works of Art)展出了一系列罕见的中国和日本制造的外销瓷器,均是16~18世纪欧洲、亚洲及非洲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诞生的精美艺术品。本次豪尔赫·威尔士画廊带来的一系列富有趣味的中国外销瓷展品中,有一件18世纪罕见的青花清真寺吊灯,这是针对伊斯兰市场特别制作的。传统的清真寺吊灯由金属或描金珐琅装饰的琉璃制成,通常用于装饰伊斯兰的宗教建筑。  相似文献   

20.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皇室供奉大圣真身宝塔的地宫面世,出土文物引起轰动,其中有13件瓷器明确记载为“秘色”瓷器。根据出土的入藏时镌刻的供奉品《衣物帐》石碑,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年)“恩赐”物中有“瓷秘色碗七口,内两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表明这两件饰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