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0年7月6日,小古灏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一场中泰足球比赛实况深深吸引,他手舞足蹈、情绪高涨。从那以后,古灏迷上了体育,电台、电视台的各种体育节目他从不放过,他和人交谈的内容也肯定是体育。古灏成了一个十足的体育迷、体育狂。古葆芝也开始了陪看、陪听、陪解说的岁月。年轻时的古葆芝,也是一个爱唱爱跳的人,因为有了儿子,她的这些爱好都被现实生活淹没了。儿子对体育的痴迷,也刺痛了妈妈的心。因为双目失明,儿子永远无缘去看一眼拼搏的运动场。古葆芝想,如果需要,她真愿意把自己的一双眼睛献给儿子。儿子性格开朗、热情,对体育…  相似文献   

2.
江奔 《早期教育》2001,(22):7-7
儿子五岁那年,他妈妈在一场车祸中走了。“没妈的孩子橡根草”。我天天要上班守候那几百元钱的工资,每天下班去接儿子时,幼儿园的孩子早己所剩无几,儿子常常是一个人趴在窗台上哭泣。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慧,后来她成了儿子的后妈。当后妈最敏感的问题就是如何同孩子处理好关系。我对慧说,儿子同他的妈妈有很深的感情,他妈妈在世时,把孩子当成心头肉,“儿子接纳你.肯定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儿子五岁那年,他妈妈在一场车祸中走了。“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我天天要上班守候那几百元钱的工资,每天下班去接儿子时,幼儿园的孩子早已所剩无几,儿子常常是一个人趴在窗台上哭泣。 经朋友介绍,我认识了慧,后来她成了儿子的后妈。当后妈最敏感的问题就是如何同孩子处理好关系。我对慧说,儿子同他的妈妈有很深的感情,他妈妈在世时,把孩子当成心头肉,“儿子接纳你,肯定有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爱好体育的朋友你们好,我是古灏,很高兴我们能在空中电波中相会,今天的一周体育要闻综述由我来主持……”1995年6月1日,当古灏那纯正的男中音通过电波从郑州经济广播电台传出时,他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对体育独到的见解评说使台长和搭档们紧张的神情松弛了下来,因为今天他们推出的新人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我国第一位先天失明的盲人体育节目主持人。古灏的成功立刻引起了社会轰动。12月22日晚,在北京中央电视台“体育沙龙”直播室里,古灏面对全国亿万观众倾诉了自己对母亲古葆芝深深的感激之情:“我古灏之所以有今天,全因为我有一个可亲可…  相似文献   

5.
一位妈妈说,她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从二岁就上幼儿园的婴托班,现在已经一年了,其他方面都正常,但她怀疑孩子有“恋母情结”,因为孩子午睡的时候总是惊醒,喊着找妈妈,孩子这样是不是有问题?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何锋 《中小学德育》2012,(12):49-49
同学们:年末将至,我们又将迎来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测试时间。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一次次的学习考试?在此,老师要和同学们分享一个故事——有两位妈妈,她们都有一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孩子:"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客人欣赏。"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带来一叠纸、一捆笔,...  相似文献   

7.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准备了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面墙。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贴在墙上,给所有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第二个孩子的妈妈给儿子拿来一叠纸、一捆笔,还有一个纸篓。她告诉他:你的每一张画,都要扔在这个纸篓里,无论你自己对它满意还是不满意。3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  相似文献   

8.
一位年轻的妇女和她4岁的儿子陪着她的父亲一道去春游。儿子口渴了,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两个苹果,要儿子给外公一个。没想到儿子将苹果拿到手后,在上面分别咬了一口。见到孩子这样,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担心父亲怪罪自己平时没将孩子管教好。“妈妈”儿子有话要说,看见妈妈狠狠地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位母亲培育孩子的故事。她体会最深的是,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必须特别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老师的偏见让孩子变成了性格退缩的人我有一个男孩,现在是小学5年级的学生,小名飞飞。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的孩子从小就被送到寄宿制的幼儿园。孩子2岁时,有一个周末我去幼儿园接他,还没进教室,就被孩子同班的一对双胞胎的妈妈拦住,质问我:你儿子把我两个孩子都打了,一个手被咬,一个脸被抓。我当时一点都没多想,就当着那位妈妈的面,把自己的孩子连打带骂了一顿,好让人家消消气。儿…  相似文献   

10.
曾经读过这么一篇文章,说是一个老师问她的学生:“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是挑着一盏灯笼,这是为什么?”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说:“他是给儿子买的灯笼。”有的说:“夜里太冷,他是想取暖吧。”……可能,这些回答都对,但这些年龄不到十岁的孩子都功利地认为盲人提灯一定是为了自己,所以,他们的答案不免令人失望。他们没有一个人回答:盲人也许是为了给别人(健全人)照亮,这样,别人才不会撞上他——盲人的心中装着一盏明亮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这些孩子不明白: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我们自己。为什么那么多明眼人在黑暗中会…  相似文献   

11.
近期读过一则故事《手心里的字》,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故事叙述的是学校开展亲子活动,其中有一个项目是让孩子通过摸手来辨认自己的妈妈,不少学生与家长都参加了这个活动。故事主人公的母亲是一位下岗工人,由于做搬运工手上磨起了血泡,儿子知道妈妈手上有血泡,所以母亲相信孩子一定能认出自己来。在活动过程中,母亲发现有个孩子在她手上划了几下走开了,妈妈猜想是某个学生与自己妈妈约定的暗号,没有在意。当活动结果最后揭晓时,母亲没有想到儿子竟站在别人面前,这  相似文献   

12.
一位年轻的妈妈喜好音乐,就把学前班的儿子送进少年宫音乐班学电子琴,半年过去了,孩子一个曲子也弹奏不出来。母亲有些生气,问教师什么原因,老师说孩子学习不经心。一天,她请了心理教师对儿子进行了智商测量。心理教师说:孩子的空间知觉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好,而音乐的节奏感、语言的表达能力却很迟钝。如  相似文献   

13.
明明今年上初一,他的班主任王老师是他妈妈。使他得意的是,每天和妈妈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偌大的书包不用自己背了,而由妈妈代劳。一天,一位邻居对王老师说:“如果你不教学,或你儿子不在你们校上学,他自己就不用背书包了?上了高中怎么办?”这一问,给王老师提了一个醒:不能太娇惯孩子。王老师心想,教儿子自立应从背书包开始。放学了,其他同学都背起书包一溜烟地“飞”走了,只有明明眼巴巴地等着妈妈。明明见了妈妈,一边责怪妈妈太磨蹭,一边将自己的书包扔上妈妈的自行车。王老师看着被自己惯坏了的儿子,不无后悔地说:“明…  相似文献   

14.
逗逗 《陕西教育》2005,(8):26-27
最近在北京举行的“儿童智宝新世纪好妈妈”评选活动中.10位妈妈当选“新世纪好妈妈”.清华大学的陈京琳老师,以其独特的教子之道,使他的儿子张雨辰.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还成了一个网络高手,由此.她获得了“网络妈妈”的称号。现在.许多家长都在为孩子痴迷于电脑游戏而发愁.那么.陈京琳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位妈妈在儿子入园前后所做的工作。妈妈的仔细和认真,使孩子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一切都那么顺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妈妈的讲述,或许我们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一位妈妈面对长大的儿子感到无比的伤心与迷茫。一直以来孩子都是她的骄傲,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是名列前茅,在学校老师欣赏,在家里亲朋羡慕。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从不让他操心,家务事也从来没让孩子做过。孩子现在上大学了,每星期仍然都会把脏衣服,包括内衣和袜子带回来由妈妈洗。其实,妈妈给孩子洗衣服已经成为习惯了,并没有什么怨言,但是,妈妈总觉得儿子这么大了,要是能说句关心的话,自己会舒服些,可是孩子没有说过。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中特别采访了一位中学生,他读书7年,上网却已经有8年的时间。同时采访的还有他的母亲,他母亲几乎是在哭泣着说话,因为在她的印象中,儿子自从染上网瘾以后,人全变了,从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态度暴躁、行为失态的孩子,而当记者面对他本人谈起网络的时候,他却表现出了一种快乐。  相似文献   

18.
柯云路 《教育》2006,(10):54-55
一个当妈妈的总觉得儿子的成长不如意。小学老师说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交流,而孩子回到家中却能说会道,很是活跃。平日无论怎样催促,孩子都不太努力,成绩却能在中上游徘徊。妈妈希望他再努力些,孩子显然有些抗拒,觉得不必要事事争当第一。此外,做事拖拉,凡事慢半拍,也成为让人头疼的坏习惯。做妈妈的使了不少劲,补充营养外加激励,但效果并不明显。于是困惑,不知怎样才能让儿子更优秀?  相似文献   

19.
一天,我们与两位孩子家长一道用“3.3.3智能学具”测查孩子的智能水平和个性特点。一个孩子四岁半,一个孩子五岁,同做“三维找房子(3.33智能学具的一类题型)”的竞赛游戏。事前,我特意提醒两位家长只能看孩子做,不要说话。开始,两个孩子都做得很好。做到中间,四岁半孩子的妈妈发现她的孩子把几何体放错了位置,就急不可耐地说:“错了!”并告诉孩子这个几何体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孩子按照妈妈的意见改了过来。过了一会,她又放错了一个几何体,妈妈又告诉她,她又改了过来。等孩子再拿出一个几何体的时候,她自己不再放了,一次…  相似文献   

20.
程艳 《家教指南》2006,(6):60-60
读过这样一篇短文——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假如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玩渴了,一时找不到水喝,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那么你会怎么做呢?”儿子小嘴一张,奶声奶气地说:“我会把每个苹果都咬一口。”虽然儿子年纪尚小,不谙世事,但母亲对于孩子这样的回答,心里还是多少有点失落。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她的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母亲握住孩子的手,满脸笑意地问道:“你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儿子眨了眨眼睛,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尝尝后,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那一刻,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她为儿子的懂事而自豪,也为自己给了儿子把话说完的机会而感到庆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