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有人类便有人居环境。经历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字居等阶段,直到目前人类仍然在探索适宜的人居环境。现代的趋势不仅在于居住建筑本身,更着眼于环境的利用与塑造。从居住小区到别墅豪宅无不追求山水地形的变化,形成现代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之势。  相似文献   

2.
自有人类便有人居环境。经历了巢居、穴居、山居和屋宇居等阶段,直到目前人类仍然在探索适宜的人居环境。现代的趋势不仅在于居住建筑本身,更着眼于环境的利用与塑造。从居住小区到别墅豪宅无不追求山水地形的变化,形成现代建筑与山水融为一体之势。  相似文献   

3.
建筑装饰设计巧用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活天天与光相伴,建筑和城市与光息息相关。光是人居环境的要素,为人类居住的建筑和城市创造光明、舒适、绚丽。光是建筑艺术的脉动光塑造形象:物的形象只有在光的作用下才能被视觉感知。正确地设光(指光量、光的性质和方向)能加强建筑造型的三维立体感,提升艺术效果,反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居住环境里度过的,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在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中,要注重环境整体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即包括住宅的室内外环境空间的质量,又包括与住宅、道路、绿化配套的建筑小品及其设施。这些建筑小品及其设施,是居住环境的有机构成,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因素,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居住环境的水平。笔者以多年工作经验,介绍一些居住环境小品  相似文献   

5.
水是生态环境中最动感最活跃的元素,水的有无往往与美好环境的获得密切相关,对于人居建筑文化而言更是如此。本文探讨了水环境与人居建筑文化的基本概念,从历史和当代的角度分析了水环境与人居建筑文化的重要关系,以及水环境质量对于改善人居建筑文化的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在居住区建筑规划和建设中,对水环境进行探讨是适时的,也是必要的。有鉴于此提出了改善水环境提高人居建筑文化品质的一些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从过去仅仅追求一定的空间作为栖息之地的要求,发展到了创造适宜于人们生理、行为、心理及社会等需要高质量的居住环境。提高整体居住水平,不仅体现在室内现代化,室外同样要现代化。居住水平不能只理解为人均居住面积,居住外环境是居民整体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住宅内部环境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是居民进行日常室外活动和锻炼、相互交往、接触自然、保持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场所。只有使人居住外环境的质量水平跟上人均居住面积水平,才能真正达到居住水平的提高,步入小康社会。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确实令人担忧。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进程时间缩短,由此产生的城市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急剧恶化,城市化代价巨大。一些城市  相似文献   

7.
控制噪声污染是改善人居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它是提供人们一个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必不可少的条件。本文通过榆林城区人居声环境现状、成因及噪声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分析,提出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对策,为改善城市人居声学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从地域性角度出发,对城市居住空间外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性的概括,并以长春市居住空间外环境为例进行分析。文章从气候条件、社会文化、地域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根据影响地域性表达的因素来探讨地域性城市居住空间外环境设计的原则和策略。在新时代城市居住空间外环境设计的地域化,对发扬地域特色、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以后研究城市居住区外环境设计提供一定的资料储备和研究思路,也是对面向未来的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与自然风景浑然相融是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的优良传统,人类的居所从森林、洞穴到村落、城市,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城市,人们渴望绿地、水面、无污染的空气……走向自然的环境观已成为这个世纪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从环境行为学探讨新农村人居环境与乡土景观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妮娜 《软科学》2009,23(8):101-103
通过分析人们对居住方式和居住环境的认知过程,以及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村民行为心理上的变化和影响,探讨新的环境、新的行为方式如何与传统的乡土景观相互融合并形成良性循环,对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出可实施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问题和困境、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影响因素、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影响因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及路径5个方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对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进行简要评述;最后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古今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历史过程,论述了建筑文化与人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提出了建筑文化具有时空性和地域性。建筑文化应适应人类生活发展的新方向。只有保持丰富多彩的各民族建筑文化,吸收和整合世界各国建筑文化的精华,走继承传统,适应功能,采用高新技术,探索古今中外交融,实现建筑创作现代化的正确之路,才能建立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对园林的议论越来越多,既有来自社会人士的,也有专家学者的。可风景园林事业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建立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科。就建筑论建筑、就园林说园林的局面,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发展的要求。人居环境科学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一个大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首先总结中国传统民居的哲学思想和生态精神的基础,然后以北京为例,针对目前都市居住环境的现状,期望从中国传统居住环境街、巷、院的关系以及北方传统民居四合院等精华之处。为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传统空间肌理的城市探索和尝试性提出人居环境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从提高住户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出发归纳总结了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创造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满足居民生理心理需要和绿色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呼吁生态建筑、生态社区以及生态城市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首先总结中国传统民居的哲学思想和生态精神的基础,然后以北京为例,针对目前都市居住环境的现状,期望从中国传统居住环境街、巷、院的关系以及北方传统民居四合院等精华之处,为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传统空间肌理的城市探索和尝试性提出人居环境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沈鹏 《中国科技纵横》2011,(12):157-157
古村落,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有着它独特的人居文化思想。村落是自然与人工综合创作的艺术品,其人居环境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聚落中的古村落,贴近自然、融于山水,有着以“山为骨架,水为血脉”的环境构想;受“世外桃源”居住模式的影响,使追求恬淡、抒情风格的村居生活逐渐成为人们的向往;注重血缘,聚族而居,因此礼制秩序和睦族之风表现明显。本文从中国古村落成因、人文景观、理念基础、景观美学等角度,谈谈中国古村落空间的所具有的基本特点、以及古村落对于今人值得利用和借鉴的地方,展示古村落与我国传统建筑在人居环境文化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简单的仅仅满足居住功能,发展到对居住环境高层次多方位的功能需求。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周围环境,特别是住宅建筑的外部人文景观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正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化,如何创造优美的人居环境、维护良好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目标,也是我们广大城市建设工作者的责任与首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