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词教学,要构建起诗词与学生当下生命的联系,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实现诗词教学的三重境界:读得清楚,理解诗词的字面意蕴;读出画面,还原诗词的生活意蕴;读懂神韵,体悟诗词的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2.
群文阅读是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范式,在古诗词教学中挖掘诗词内容的言语建构功能,发现诗词教学中思维进阶的路径,走向诗词教学审美能力的培育,需要从诗词教材的“三重境界”出发,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发掘诗词的内在魅力,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词的绝美之境,只有真正走进了那个境界,才能得到深刻的领悟。在我看来,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指的是古典诗词,更是指其中的精华和灵魂,也是学生不太容易把握的部分。近当代的诗词由于使用了白话文,学生学习的难度并不太高,主要是古典诗词的教学成为老师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4.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为了打破传统古板课堂,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素养,就要关注诗词教学的三重境界:欣赏,思考,创新;为了提升三重境界,就要培养学生相对应的"赏、思、创"能力。从声音文字层到思想主题层,再到审美创造层,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诗词鉴赏习惯,拥有感性与理性的体验,才能让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5.
吟诵教学是把吟咏和朗诵相互结合,在深入了解吟咏和朗诵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吟诵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最终让学生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上达到入情入心境界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古典诗词吟诵教学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旨在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意境,这是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诗词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达到这种境界,应做到三点:第一是朗读,要读正确,更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第二是想象,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将诗词精当、凝练、含蓄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第三是表达,将头脑中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表达能激活思维,能使头脑中的形象更加丰富、丰满、生动。用现代语言将古代诗词描绘的意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努力体现上述三点,带着学生进入到《清平乐·村居》那美妙的意境里,与作者…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阐明的意境和境界,是诗词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是诗词作品永恒艺术魅力之所在。好诗离不开美的意境,引导学生突破语言、意象表层去体悟诗词的意境美,达到审美的深度,是诗词鉴赏教学中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8.
带领学生进入语言描绘的意境,这是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在诗词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达到这种境界.应做到三点:第一是朗读,要读正确,更要读出诗词的节奏感和音韵美;第二是想象.教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将诗词精当、凝练、含蓄的语言转化为头脑中的形象;第三是表达,将头脑中生动形象的情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表达能激活思维,能使头脑中的形象更加丰富、丰满、生动。用现代语言将古代诗词描绘的意境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是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努力体现上述三点,带着学生进入到《清平乐。村居》那美妙的意境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9.
李新 《文教资料》2012,(23):44-45
诗词教学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心游目想,进入境界;展开想象,补足形象;抓住突破口,沿波讨源,才能入乎其内;分析、综合、推理、博观约取,辨别源流,才能出乎其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出入”说是王国维诗歌美学的重要理论,它与“境界”说共同构成《人间词话》的关学体系。“境界”说立足于诗歌审美的本体,“出入”说则立足于诗歌审美的活动。“出入”说对于诗词鉴赏与批评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为诗词的审美体验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范例,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在诗词体验式教学中,分析诗人如何“入乎其内”、又如何“出乎其外”,是审美体验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怎样把古诗词课堂变成学生享受诗意的乐园?这需要教师用丰富多彩、流畅优美、鲜活动听的语言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情感美,呈现诗词的意境美,挖掘诗词的哲理美。一、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情感美教师的语言有感情,教学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带领学生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在《饮酒》教学中,为表现陶渊明淡泊安逸的情怀,我这样引导学生———师:随风摇曳的菊花、空旷幽静的南山、衣袂飘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情与景、虚与实、形与神在不同层面的有机融合,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灵魂,正如王国维所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因此,诗词教学一定要把引导学生品味、体验意境当做根本任务,要使学生从与诗词意境隔的状态上升到不隔的状态。隔与不隔的问题首先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通过举例提出,朱光潜在《我与文学及其他》作了进一步解释。  相似文献   

13.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由此可见,意境是诗词的根本,进入意境方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情趣。而意象是诗词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诗歌的意境就是透过这样的意象浸润出来的。朱光潜在《诗论》中说:"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让学生见到这份意象,从而体会到  相似文献   

14.
在欣赏古代诗词中 ,不同内容的诗词各有其表现的境界与美感。宋词中有许多篇章是写“愁”的 ,本文认为词里有两种境界最能体现“愁”的美感  相似文献   

15.
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几千年文学造诣的精髓之作,是我国文学经过历史变迁而逐渐积累而达到的登峰造极的境界,在古代诗词教学的众多方法之中,诵读一直是广受推崇的方法之一,诵读对于古诗词教学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诵读的教学方法展开探讨,分析诵读对于古诗词教学的积极作用与促进诵读教学应注意的几个关键.  相似文献   

16.
郭冀香 《学周刊C版》2015,(10):116-117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具有鲜明的节奏,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感情,丰富的内涵。寥寥数字,单单几行就勾画出优美的意境。我们常用诗意来形容最美的境界。小学阶段每一学期都要学习几首古诗词。诗词是美的,学诗词,背诗词也应该是诗意的。可是我们的学生却不喜欢诗词。因为以往的古诗词教学往往只注重讲解字词、顺诗意,把诗词中优美的意境分析得支  相似文献   

17.
路玮 《陕西教育》2004,(8):24-24
清代诗词理论家王国维在其名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境界”的概念。王国维之“境界”有三层含义:其一、“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其二、情景须真;其三、真情真景须鲜明地表达。 “境界”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境。如何才能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长期以来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古  相似文献   

18.
那些能够被后世所传诵、流传千古的诗词大部分都为读者创造出一种非常独特的意象,能够表现出一种含蓄之美。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体会这种诗词意境,真正走进诗词作者的内心,这样才会容易达到背诵状态。诗词的主旨往往就是作者写作目的,如果让学生在学习诗词时认真体会,用心分析,心灵就会得到净化,自身道德修养也能得到提高。这同时也实现了学习古诗词的最高境界,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境界”说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为诗词创作和批评建立的美学批评的主要理论。是书开宗明义揭出“境界”说的大旨:“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又在第九则总结说:“……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认为严氏、王氏之说只涉及诗词创作的表面,只有他的“境界”说才触及到了根本。《词话》还结合文学史上的具体现象,从诗词创作的实践,运用“境界”说进行实际鉴赏和批评。  相似文献   

20.
论意境     
<正> 一、意境的孕育时期与概念内涵意境(亦称境界)是开展诗词评论重要纲领和美学原则之一,蕴义精深,涉及知识丰赡,概括言之有二:(一)意境在诗词创作中居有重要位置。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就以有境界而“独绝。”可以说,诗词若乏意境,如人之丧目睛,顿失精神。王国维论姜夔词,说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