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将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要素简约成“问题-事实-推理-解释”。在这几个要素中,笔者认为“问题”是孩子们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事实”是探究上述问题的证据,“推理”是基于事实形成认识,让学生建立概念,“解释”则是应用形成的科学概念对周围的事实做出合理的分析与解读。基于上述理解,笔者以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过程是一个在教师的引领下,有一定价值取向的,主动获取、整理、分析事实,从而形成科学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观察蜗牛     
王春燕 《科学教育》2006,12(3):51-53
二期课改新课程《科学》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科学探究要求是:初中阶段的科学探究活动要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过程各要素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不是任由学生随意探究,而是应该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方向,在我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试图以“引导学生先通过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再通过设计实验,动手观察等”活动进行探究,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如我在上生物课“叶的结构”和“微生物”这两堂课时都采用了这一方法,但总觉得我的这一做法有许多不成熟之处。教师在教学中怎样…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是第一要素,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也就谈不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就物理问题的课前设计和课堂创设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课刚开设时,有许多科学老师对于“探究活动是否一定要有结论”这一问题,是有些争议的,有一部分老师认为有没有“结论”都无所谓,只要有探究过程就可以了。诚然科学课非常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也就是“经历科学”或者是叫“体验科学”,但因为探究活动总是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的。是有目标的,若没有结论,探究活动的意义就得不到充分体现。科学课决不是不要知识。因此暂时的迷茫过后,绝大部分老师都认识到科学探究活动一般而言是需要结论的。其实,《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有关“科学探究”的分目标中就要求学生“能住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相似文献   

5.
丁正良 《陕西教育》2006,(11):36-36
新课标明确提出初中生物教学要倡导科学探究,把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笔者认为,要使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得到落实,教师就必须把握好以下四个“度”:  相似文献   

6.
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人就教学实践中如何认识和实施实验探究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实验探究活动与科学探究活动有区别 ,它受到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 ,探究活动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但“导”不是注入式和包办代替 ,“导”是为了使学生逐步成为完全独立的探究主体。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为 :实验探究主题 观察探究 正确的事实和现象归纳推理 结论。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a .模式Ⅰ :问题→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  相似文献   

7.
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优先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学习,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科学实验,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创造性的思维.在充分体现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验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科学问题的有效手段.正如《科学》课程标准中所说:探究活动应当强调学生的直接体验,可以让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原理,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仍然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然而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课程标准里,科学探究所涉及到的过程与方法中,第一点就是提出问题。奥地利哲学家波普尔在《研究的逻辑》等著作中提出过“P~1-TT-EE-P~2”四段图式(P~1表示问题)。他认为科学始于问题。所以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创设多种情境,不拘一格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1.在亲身经历中发现。“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种经历就是典型经历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就成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在亲身经历中,学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优先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自主学习,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就是科学实验,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创造性的思维.在充分体现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验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科学问题的有效手段.正如<科学>课程标准中所说:探究活动应当强调学生的直接体验,可以让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原理,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仍然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然而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10.
罗岳庆 《中学理科》2005,(10):67-68
一、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探究过程的六要素分别是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观察与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从六要素的顺序看“提出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第一要素,也是探究活动的起点.科学史上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是从问题开始,通过科学家的探究故事,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开始,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可能会导致科学的发现,让学生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沈争光 《成才之路》2010,(35):I0018-I0019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一年多来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12.
王宝侠 《考试周刊》2010,(5):201-202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认为要使新课标得以实施.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科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是科学探索的一种模拟活动或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简约复演”,无论从结果还是从过程看,都不必要也不可能是真正的科学研究活动本身。因此,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不能机械套用科学探索的程序和技能。但学生的探究活动也要基本遵循“问题-假设-验证-结论”这样一种程序。为了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使探究活动富有实效性,我们要关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究活动的一切条件。  相似文献   

14.
现代物理教学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与方法·综观2005年中考,各省市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都很突出,能有效地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质,在选拔功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预测今后的中考中,科学探究题的比重还会增加·现从2005年各省市中考物理题中选取几道进行赏析、研究·一、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进行验证与评价例1(哈尔滨市)今年是“国际物理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提出一个关于“城市垃圾如何利用”的研究项目,请你就该项目内容提…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是一个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使科学课堂变“活”、变“动”,激活孩子的本能和欲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科学的最佳状态。一、课前准备,让学生“自动”科学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感性体验,学生掌握的相关事实越多,越有助于他们发现。课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具体环境的特点,有意识地布置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观察、调查、材料搜集、实际体验等实践活动,拉近科学学习与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中,生物学课程标准遵循的课程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新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主要包括理解科学探究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两方面.理解科学探究包括: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它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又需要推理和判断,与人交流和合作等.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作出假设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实施计划的能力、得出结论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中十大主题的首位,并在整个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的四册教材中,共设立了29个探究活动(表1),怎样才能开展好这些活动,真正实现课标的要求?笔者根据近4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成功开展探究活动需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学生探究的起点,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更失去了研究的动力“。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探究的机会,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科学课不应以下课作为教学的终点,而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科学课堂,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课外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后续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增长探究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这恰是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所在。一、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科学课堂科学学习是一个充满发现与乐趣的过程。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科学探究的…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是通过学生从社会生活或其它领域中选取研究主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通过试验,搜集证据,对获得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得出初步结论的过程。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探究课题的复杂性不同,因而给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下面就关于如何提高科学探究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方面浅谈以下几点。一、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学习的,它与传统的“读化学”“、听化学”的方法完全不同,因此,教材没有详细地告诉学生怎样进行科学探究,只是在各个学习阶段结合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了相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教师参与辅导。教师帮助学生设计方案,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建议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解释,并指导学生用文字或图表表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使学生在动手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领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基础喜好活动 ,喜爱探究是儿童的天性 ,而孩子们的成长也时刻与活动相伴。“自由研究”就是让学生以学习、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目标 ,通过亲自设计研究方案 ,参与探索 ,最后分析收集的事实证据 ,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 ,由于整个研究过程都是由学生主动参与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科学知识、科学事实 ,这对儿童的成长大有好处。教材编写者在科学教材中编入“自由研究”单元是赋予科学教师充分的“课程权力” ,强调科学教学应体现适当的灵活性 ,使教学过程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 ,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本单元是对前面较系统的科…  相似文献   

20.
本课是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假设”环节进行集中强化训练。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假设”,使学生能够有根据地对问题提出假设。让学生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要让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自己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一定要经过亲自实验或动手搜集有关证据来进行验证。知道根据经验提出的假设不一定可靠。教学过程分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假设”。课文首先创设了一个破案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但这种情境设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过于遥远,这就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