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上看到:大连一位教师赴美执教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告诉中国的老师们,善待我们天使般的孩子吧,和中国课堂相比,在美国的课堂上课就像在天堂一样。  相似文献   

2.
<正>从纽约入境时,一群中国小学生吸引了我的目光。他们穿统一校服,跟着带队老师排队入美国海关。我问一个女孩:"你们来干什么?"回答:"来美国过夏令营!"每到景点、餐馆、机场,我都会看到这些中国孩子,一位女游客说:"这下咱们国内景区可算清净了,中小学生都到美国过夏令营来了!"此话虽然夸张,但我们在纽约时代广场、自由女神像游船、黄石公园、尼亚加拉瀑布……所到  相似文献   

3.
去年夏天,国内的几位语文教师应邀赴硅谷地区,为美国一所中文学校的少儿夏令营授课。作为随同人员,我目睹了中国和美国教师教课的有趣过程,对两种文化背景之下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有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夏令营营员的年龄都在6-10岁之间;大  相似文献   

4.
去年夏天,国内的几位语文教师应邀赴硅谷地区,为美国一所中文学校的少儿夏令营授课。作为领队,我目睹了中国和美国教师教课的有趣过程,对两种文化背景之下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有深刻印象和感受。夏令营营员的年龄都在6—10岁之间,大部分是  相似文献   

5.
我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上看到:大连一位教师赴美执教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告诉中国的老师们,善待我们天使般的孩子吧,和中国课堂相比,在美国的课堂上课就像在天堂一样。这位教师在给她曾经执教过的学校同事的信中说,美国的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非常平等,绝不会因为哪个学生家里有钱而另眼相看,也不会因为学生学习不好而歧视他(她)。在美国老师看来,一个学生学习不好但有特长或是生活能力强,这个学生和其他学生是一样的。学生犯错误,他们认为这只是成长中的问题,儿童犯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这位老师的感慨引人深思。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传统…  相似文献   

6.
<正>在美国教中文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带过美国小朋友两次的中文夏令营,每年暑期那五周我都处于痛并快乐着的状态。但回顾旧照,看着稚嫩的天使般的笑脸,留下的都是满满的感动。中文课里的苦在美国教汉语的一年时间里,也曾有过许多"痛"。一是因为上课时间非常紧凑和密集,五周时间,每天先带小朋友做中国第八套广播体操,然后就是在教室里等候大小孩子们来上课,每天五节课,第周二十五节,和我平日教大学生一周八节课的课量相比,简直是天上人间的差距。二是上课形式必须多样化,不然直率的美国孩子们可不像中国的乖孩子们,他们会直接双通过行动和语言来告诉你"我不喜欢这门课"。比如第一年刚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中国孩子的考试能力胜过美国孩子,但美国孩子的动手和研究能力往往比中国孩子强. 一、美国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下长大 美国孩子的功课很少,回家以玩为主.到了考大学时,也不必和国内高中生一样走高考独木桥,美国孩子想上大学只需凭学校的学分积点、老师的推荐以及社会活动的表现,就可申请.录不录取,全凭大学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麻州有一所北京中文学校,已经建校6周年了,学生从开始的两个班22人发展到了目前的9个班120余人;教师由1人到今天的9人。老师大多是来自国内的有多年教学经验有爱心的老教师;也有一些是热爱孩子热爱教育的家长。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有一颗爱心,要把海外的孩子带进中文世界里去翱翔,给他们营造一处具有中国文化的环境,让他们在英语世界里不忘学好中国文化。 北京中文学校确确实实从丑小鸭逐步成长起来了。就拿一直坚持学中文五六年的第一班的情况来说吧。这个班的十几名学生从第一册的拼音开始学起,学到了第十册(国内…  相似文献   

9.
杨雨 《教育》2013,(16):63
美国的孩子也一样,5至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那么,美国教师是用什么办法处理孩子之间相互告状的呢?小智慧能解决问题一是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比如有个孩子跟老师告状说某某不跟他玩,老师问的第一句就是那你是怎么试图解决的?老师鼓励孩子先用语言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去解决问题。当然,老师  相似文献   

10.
减法减掉了什么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力。对于教育,对于孩子,不能简单地使用减法。学校组织的有美国人参加的英语夏令营结束以后,每个孩子手里都赢得了不少卡片等小礼物,美滋滋地给家长看。外教的课,孩子们得到老师的奖励,几乎体现在整个课堂。一个同样的句子每个学生都要说一遍,谁说得好,谁就能得到小礼物。更多的是老外夸张的手势,“OK!Verynice!Youareveryclever!”等等,虽然孩子还有些听不懂,但从孩子脸上自豪的表情可以看出:我答对了,老师表扬了我。美国同行告诉我,对于低年级的孩子,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所以他们测验学生的时候,单词写错…  相似文献   

11.
钱桂林 《教育》2013,(24):9
前不久,有媒体曝光一名14岁男孩在夏令营中被老师扇了一巴掌并踹了一脚,还被要求在孔子画像前下跪思过,举办该夏令营的"普明私塾"教育机构负责人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并无不妥。如今的夏令营可谓鱼目混珠,众多夏令营往往打着鲜亮的招牌引诱孩子及家长上钩,而从教育效果来看,不少夏令营成了孩子的"集中营",不时招致体罚或变相体罚,让孩子身心  相似文献   

12.
美国某地一所幼稚园教师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校园绘一幅画。当看孩子们的“作品”时,发现其中一个孩子的画与众不同,无论如何也看不出画中描摹的是学校的哪些建筑。老师冥思苦想,反复揣摹,忽然眼睛一亮:这个孩子画的是一幅鸟瞰图! 我国某小学,来了一位美国的女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三个月的美术教学。有一次她出了一个主题”快乐的节  相似文献   

13.
孩子的较量就是国家的较量,孩子的隐患也是民族未来的隐患,孩子牵系着国家的前途命运。面对新世纪的国家间竞争,成绩高分、身心“软骨”的孩子是难以担当民族脊梁的重任的。13年前,一篇关于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的纪实报道——《夏令营中的较量》震动全国。短短的一次夏令营,中日孩子的行为能力差异显著,充分暴露了中国孩子在生存能力方面和中国青少年教育中的诸多弱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国游感想     
罗颖怡 《留学生》2014,(18):48-49
正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美国游夏令营。这次夏令营和我以往的旅行有很大的不同,一是学校组织的,由学校老师带队,和同年级的同学一起去;二是前往美国——这个第一语言是英语的西方发达国家。20号那天,我们5点钟就要在真光门口集合了。我们坐上大巴之后,我看到下面很多家长还在等大巴开走了才离开,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要远渡到美国,家人肯定都会非常担  相似文献   

15.
王萍是一名参加赴美交流的中学老师,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伍德思托克公立小学上了10个月的课,空余时间她还到附近一所中学听课.让她谈谈中国和美国教育的差异,王萍认为不能简单地用"美国学生轻松,中国学生苦"来评价,中国孩子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严格的纪律让美国老师佩服,同样,美国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个性也让她这个中国老师另眼相看.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教师家庭,孩子很聪明,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跟人打招呼。学生经常会有问题到老师家里请教,出于礼貌,学生们常常跟老师的孩子说说话,但这个孩子很少接话,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学生觉得挺尴尬。学生不明白,老师常常教育他们要有礼貌,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提这样的要求呢?但这话只能憋在心里,谁好意思向自己的老师提意见呢?这位教师的家庭教育误区可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养”是容易被忽略的一门课我们常常认认真真地辅导孩子学习,并误认为教养是孩子学习文化的自然结果,于是忽略了孩子平时的为人处事方式,以为这些小事孩子长大自然…  相似文献   

17.
2004年8月12日至17日,由中国、韩国、日本三国90名青少年组成的国际草原探险夏令营在内蒙古举行。中国孩子的表现令人失望。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起十二年前的那场较量。早在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就曾经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举行了一次草原探险夏令营。夏令营结束时,日本人竟  相似文献   

18.
电视上的一节美国幼儿教师上的“蚯蚓”课深深触动了我。说实在的,这节课远没有我们国内的一些观摩课华丽,但他们师生间平等、亲密的关系,教师对幼儿自始至终鼓励、称赞的态度,以及幼儿无拘无束的自主探索、自由发展是我们永远不及的。 这位美国教师一上课就让幼儿到教室的后面去捉“蚯蚓”,然后观察,教室里闹哄哄的。我们或许会说,这像在上课吗?我们的幼儿敢捉蚯蚓吗?可这位美国老师却说:“孩子连蚯蚓都不会捉,怎么去认识?”提了蚯蚓的孩子们兴致高昂,纷纷做着各种尝试,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了老师。老师听后总是简短、肯定而又真诚地赞赏幼儿。  相似文献   

19.
有句话说得好,蹲下来看孩子。孩子是天真的,他们以为老师的想法常常是和他们一样的,而且孩子们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很想和你说说心里话。如果老师一脸灿烂,孩子就很开心,反之则会提心吊胆。只有走近学生,才会了解学生,才会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今天,我们聆听了孟英老师的课,感触颇深。虽然这节课浓缩了我们英语备课组团队的智慧,但是孟英老师的个人智慧和个性魅力在课堂中同样熠熠闪光。下面,就让我们用四个一来评述孟英老  相似文献   

20.
杨雨 《教育》2013,(6):63-63
美国的孩子也一样,5至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那么,美国教师是用什么办法处理孩子之间相互告状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