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科学论坛》2002,(9):12-13
2002年9月10日,教师节,学校放假。早上6时半,还沉浸在梦境中浑浑噩噩的我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是我一个老同学打来的,寒暄了几句后告诉我:他准备到私立学校去闯荡了。接下来,我便与他“上下左右”一起权衡了一番利弊,他也照例跟我讲了一番“到更自由广阔的天地去发挥自己才干”的有关个人理想的话……最终,他还是向我袒露了心扉:其实私立学校最吸引他的还是4万年薪以及校方允诺的若干年后一套150平米的住房。  相似文献   

2.
特殊的母爱     
他一直讨厌他的母亲,因为多年来她除了向他要钱还是要钱,常常打来电话对他破口大骂。更可气的是,他越出名,她索要的钱就越多,骂得也越凶。后来她死了。尽管她只是个死要钱的母亲,但想到自己一直奔波在外,没有好好地孝敬她,他还是忍不住回去奔丧。丧事办完后,想到她再也不会找他要钱,不会骂他了,他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他的大哥给他一个小包袱,是母亲留给他的,里面有一本存折和一封信,存折上的数字高达数千万日元。他接着看母亲的遗书:“孩子,你从小爱乱花钱,我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才那样去做,一方面可以刺激你去赚…  相似文献   

3.
特殊的母爱     
他一直讨厌他的母亲,因为多年来她除了向他要钱还是要钱,常常打来电话对他破口大骂。更可气的是,他越出名,她索要的钱就越多,骂得也越凶。后来她死了。尽管她只是个死要钱的母亲,但想到自己一直奔波在外,没有好好地孝敬她,他还是忍不住回去奔丧。丧事办完后,想到她再也不会找他要钱,不会骂他了,他甚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他的大哥给他一个小包袱,是母亲留给他的,里面有一本存折和一封信,存折上的数字高达数千万日元。他接着看母亲的遗笔:”孩子,你从小爱乱花钱,我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才那样去做,一方面可以刺激你去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为了替你储蓄。  相似文献   

4.
笑话乐翻天     
构思上小学四年级的小文要写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他来找爸爸帮忙,爸爸鼓励他自己思考,他终于想出了《假如我是太空人》这个题目。爸爸对他的构思夸奖一番后,他接着说:"我就要到太空去探险,我可能会发现一个新的星球。"  相似文献   

5.
辛腾 《师道》2002,(3):19
朋友打来电话,让我帮忙搜集一些最新的教育信息寄给他。我不禁笑了,说:“开什么国际玩笑?你自己是人民教师,什么样的信息搞不到,倒让我这个外行帮你?”电话那头,朋友凄然一笑:“老兄有所不知……”原来,朋友所在学校的那个县,因为长期拖欠教师工资,已经有不少年轻教师被迫辞职(自动离职)到外地去谋求发展。面对这种形势,上  相似文献   

6.
用“疯狂”这个词来形容我妈妈,那真是一点儿也不过分。妈妈的疯狂还是多方面的,因此,我把妈妈叫作:疯狂多媒体。疯狂之一:购物狂。每次我和妈妈去超市,妈妈都要先“豪言壮语”一番,激励一下购物“士气”:“佳丽,为了买到好东西,我们冲!”然后,只听得嗖的一声,购物车随风而过……我被这购物旋风刮到这儿刮到那儿,不到一个小时,我们的购物车里就全是食品、面巾纸……疯狂之二:工作狂。妈妈不但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口琴的故事     
导读:这是少年时代的一个动人故事。“我”壮着胆子向兜里紧巴巴的父亲要钱买口琴,父亲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知道生活的不易,所“以我”特别珍惜,即使质地不好的口琴拉破了嘴唇,也不嫌弃它。但是,偶尔的疏忽,还是将口琴弄丢了。懂事“的我”没将这事告诉父亲,而“是把这个秘密埋进了心底”,离开了少年宫。动人故事的叙述结束了,但作者笔锋一转,写到今天他也做了父亲,他的儿子也向他要钱买口琴,他当然是如数照付,只是发现儿子对买回来的口琴并不表示珍惜……这个转折使少年时代的动人故事因此获得了深刻的内涵,虽然不再有文字的叙述,可故事却有了纵深的发展。(简平)  相似文献   

8.
《小读者》2012,(1):49-50
“三十你去伯伯家过年。”电话那头,传来爸爸不容商量的声音。“我想在外婆家……”尽管知道说出来也没用.我还是小声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特殊的母爱     
他一直讨厌他的母亲,因为多年来她除了向他要钱还是要钱,常常打来电话对他破口大骂。更可气的是,他越出名,她索要的钱就越多,骂得也越凶。后来她死了。尽管她只是个死要钱的母亲,但想到自己一直奔波在外,没有好好地孝敬她,他还是忍不住回去奔丧。丧事办完后,想到她再也不会找他  相似文献   

10.
特事特办     
上午刚上班赵老师找我来了。他想给刚出生的小孙子上户口,由于跟公安局管户籍的人不熟,怕不好办,便来找我这个在政府办公室当主任的学生帮忙。当年赵老师对我宠爱有加,我一拍胸脯:“没问题!公安局里我有熟人。”送走了赵老师,我给公安局钱局长叫通了电话,刚将要办的事说了个大概,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没问题!特事特办,中午下班后,聚仙楼见面细说吧……”聚仙楼见面后,我歉意地说:“这点小事还麻烦大局长亲自来……”钱局长重重地擂了我一拳:“嘿!看你说到哪里去了,你们政府官员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一会儿我给主管户籍的孙副局长打个电话…  相似文献   

11.
构思     
《小读者》2003,(12)
房产商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要写作文,题目是“假如是……”。他找来妈妈帮忙,妈妈鼓励他自行思考。他终于想出“假如我是太空人”。妈妈对他的构思夸奖一番后,他接着说:“我就要到太空去探险,我可能会发现一个新星球……”“好棒。”妈妈说,“然后呢?”“等地球上的人多得住下时,一部分人可以搬到的星球去。”妈妈很高,期待他说下去。“到那时,我就可以炒皮,发大财了。”他说。构思  相似文献   

12.
“我已经习惯了媒体的采访和人们的评论,我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当记者接通王朋的电话,告知想采访他时,他小声地在电话那头说报纸上登的不都有吗?但还是很礼貌地接受了记者的提问。的确,自从王朋被录取以来,上门、电话采访不断,让这个18岁的少年从刚开始的左右为难到如今的从容对待,也让他意识到原来自己做了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3.
领导去情妇处,尚有300米距离。便示意司机停车,说:“我散散步。你等我的电话,一会还是到这个地方来接我。”司机见领导下车后,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谢天谢地!幸亏他不让我知道他的秘密,否则,将来检察院找我问他的问题,我该怎么回答呢?”  相似文献   

14.
流年 《初中生》2005,(25):1
他一直讨厌他的母亲,因为多年来她除了向他要钱还是要钱,常常打来电话对他破口大骂.更可气的是,他越出名,她索要的钱就越多,骂得也越凶. 后来她死了.尽管她只是个死要钱的母亲,但想到自己一直奔波在外,没有好好地孝敬她,他还是忍不住回去奔丧.  相似文献   

15.
求哥哥     
妹妹央求哥哥:“你去跟妈要钱,我们一块儿去看电影吧”“干吗你自己不去要?妈是我的,也是你的”“可你比我早认识她好几年呢!”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我儿子今年已满六周岁,长得漂亮,又聪明活泼,亲戚、朋友们都非常喜欢他。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了他的一个坏毛病:每天早晨醒来以后,总赖着不起床,抚摸自己的“小鸡鸡”,神情也很奇怪。刚开始时,我总是跟他讲一些道理,他也爱听。我在时他不去摸,但等我不在时,他还是会忍不住去摸自己的“小鸡鸡”。现在发展到不愿意让我在他面前看着他。有时候,我也很生气,真想揍他一顿,但我知道那样做是没有用的。我真担心,他会不会变成一个“坏孩子”。对于他的这个毛病,我非常着  相似文献   

17.
放松心情     
检票员一天,拉里正坐在开往纽约的火车上,当时车厢里只有他一个人。突然,从后面的车厢里冲进来一个大汉,用刀子抵住拉里的脖子,威胁道: “要钱还是要命?”拉里吓得浑身发抖,哆哆嗦嗦地回答: “我……我身上一分钱也没有。”“那你为什么发抖?”大汉怒喝道。“我……我还以为你是检票员呢!”  相似文献   

18.
世安己安     
段奇清 《良师》2010,(2):37-37
1976年,他还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那时快过春节了,可他的手头实在拮据,于是只好向哥哥求助。哥哥却说:“你还是自己想办法吧。父亲说过,要让你多受点儿苦。就当是锻炼吧。”放下电话,他无奈地苦笑:这种锻炼也太过了吧!两年多来,他可是第一次向家里要钱啊。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背井离乡去了深圳,在层层筛选后和另外两人进入一家公司试用。试用期中,他尽显自己的聪慧、勤奋、热情、友好,但他的另外两名竞争对手做的和他一样出色。一天夜里,我已经睡着了,突然被他的电话吵醒,能听得出来,他暍醉了,边哭边对我说,下班的时候老板告诉他进行工作交接,三天后他将结束试用期,被淘汰出局。看来他又要开始新一轮的漂泊了……接下来的两天,每天傍晚时我都会给他打一个电话,想给他一份安慰和鼓励,当我询问他一天来都做了什么的时候,他告诉我,除了对交接工作进行准备,还是像以前一样,认真地做好自己的事情,工作主余一如既往代替不是很尽职的清洁工打扫办公室,和同事们说笑话……我不由得脱口说道:“都要走了,还这么认真做什么!”朋友却淡然:“习惯了,做事情总要善始善终吧。”  相似文献   

20.
“家”,一个好温馨的字眼。可我却没能有个完整的家。依稀记得,就在我三岁生日那天,母亲送我上了去上海的火车。当时父亲已经只身去了内蒙古,这到底是为什么?!不过,无法选择,我还是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可一到上海的这个“家”,我就碰到了问题。“儿子,上海天忽冷忽热,当心感冒……还有,在家里多帮爷爷奶奶干些家务,要听话……”电话那头不断传来母亲的叮嘱。也难怪,一个月才一次电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她的心,我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