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行知路的选择:奋斗就是享受,小学校能够干出大事业 走行知路,这是我选择的人生道路。我的行知路的起点是南京五里小学。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基本上每天都在和孩子打交道.时间久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也转换了一个角度,生活似乎也变得简单,内心依然保有一份孩子的纯真.经常会有朋友问我,你还在那个小学校呢?我说,是啊.这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吗?对于我来说,工作在小学,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是一个很美妙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我从正则小学来到行宫中心校支教已经快一年了。在这一年里,其中有一点让我非常忧虑,那就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接受能力弱的孩子比例非常大,在班级里占了近三成。我查了资料,说有些孩子由于大脑神经中枢系统中掌握注意力的神经控制功能发展滞后,孩子本人也很苦恼,但身不由己,情不自禁,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注意力能否集中,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这道大门堵塞了,信息输入就受阻了,还谈何接受新知识呢?  相似文献   

4.
毛衣     
天空有一件蓝色的毛衣毛衣里睡着星星他们是一群爱眨眼睛的孩子北风有一件白色的毛衣毛衣里睡着雪花他们是一群喜欢跳舞的孩子每幢房子都是五颜六色的毛衣毛衣里睡着金灿灿的灯光还有被灯光温暖着的孩子妈妈你就是我的毛衣我就是睡在毛衣里听你讲故事的那个孩子毛衣!安徽@漪然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悲哀     
生命是一个奥秘,它的价值在于探索。因而,生命的惟一养料就是冒险。一个孩子到一座废弃的楼房里玩耍,他听见一阵阵悲伤的哭泣声传来。孩子寻声找去,在一个角落里,一个四四方方的铁笼里,囚着一个干枯得皮包骨头的人,哭泣声就是他发出来的。“你是谁?”孩子问。“我是我的生命。”那人说。“谁把你关在这里的?”孩子问。“我的主人。”“谁是你的主人?”“我就是我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五月的第三个周日,芳约我到她学校去看看,看看她教的那些聋哑孩子们. 芳是我师范学校的同学.毕业时分配在一个村小教书.因为教学小有名气,被好几所县城小学看中.可她偏偏选择了去特殊教育学校.真搞不懂她,那是一个只有几十个聋哑孩子的小学校啊!芳这一去,半年多都没见她一眼.偶尔有电话联系,我不解地问:"你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不憋闷哪?"她在电话那头笑:"孩子们都是些解语花!"  相似文献   

7.
我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在他近一年来的住校生活中,我们发现他长大了。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孩子的变化和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一些感受。会劳动 能自理住校生的一大特点就是生活能够自理。孩子离开了爸爸妈妈的照顾,穿衣、吃饭、叠被、洗漱等全部生活内容都要自己完成。这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确实不容易。可是,我的孩子做得非常令人满意。他每天都能换内衣内裤和袜子,并将这些脏衣服放在一个大塑料袋里。我经常对孩子爸爸说:“你有的时候还不如儿子呢。”孩子一年级入了少先队。他说要自己洗领巾,我就鼓励道:“好,以后的…  相似文献   

8.
一天,我碰到了这样一件事:一孩子不小心推了另一孩子一把,连声说对不起,没想到另一孩子蹦出这样一句话:"我就是不原谅你。"我非常感慨,"就是不原谅你"这句话一直回荡在我的耳边。我们的孩子怎么了?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一番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小儿6岁那年,就读于日本的一所小学校。放暑假的时候,孩子从学校拿回一棵栽在盆里的西红柿秧苗,并告诉我,这就是老师留的暑假作业。我很奇怪,这是什么作业?后来听孩子说,老师让他们将这棵秧苗继续养下去,无论是活还是死都必须认真作记录,记录的方式可以是图画、文字、数据等任何一种,开学后每位学生交一份观察日记。  相似文献   

10.
蒋一平 《教师》2014,(7):33-35
正一天,一位从事小学教育的温柔耐心的朋友对了我说了这么一句话:"想想自己是老师,应该比学生多一些道德。孩子闹情绪你也闹,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说明你也是个孩子!"当时这句话真的深深触动了我,并在以后的日子里默默影响着我!学期期末,我窝在开着暖暖的空调的办公室里用心写孩子们的评语。当这样一段评语一气呵成时,我的脑海那么自然地浮现出我和他相处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1.
上课了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了。让岁月止步,让时光倒流。让回忆记录我的感动,与童稚,与年少,与青春。一学生:老师,你的头发都白了,为什么还在教一年级?老师:孩子,我老了,心却离孩子更近。学生:你都教了三十年,不烦么?老师:可每一年,我教的都是不同的孩子啊。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道有趣的题,一道风景。学生:你一辈子都呆在小学,值吗?老师:小学就是我的大学啊,她让懵懂者觉醒,让早慧者聪颖。二老师:同学们,让我们起程吧。信心是帆,努力是桨,勤奋是舟,快乐是河流,起点是求知,成长是过程,同伴是健康,终点是幸福。学生: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我要去人类的…  相似文献   

12.
幼教工作的辛苦 ,恐怕只有一线教师才有深切的体验。幼教工作细致、琐碎 ,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活泼好动的孩子 ,要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社会上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再加上有些家长对幼教工作的不理解 ,许多教师都感到工作压力非常大。有一次 ,我班里的一个孩子不小心摔倒了 ,头上起了包 ,家长的反应非常激烈 :“你就是个看孩子的 ,怎么连个孩子也看不好。你这是———失职!”他们四处向领导告状,我开始变得缩手缩脚 ,诚惶诚恐。更让我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的是 :有一次 ,一名孩子把大便拉在裤子里 ,家长硬说是我不让孩子去厕所造成…  相似文献   

13.
种菜与教人     
十几年前,我在一所农村小学教书。由于条件比较艰苦,学校分给每个教师一块菜地。当我领了地后,心想:农村里出来的孩子,种菜应该不算什么难题,到时你就看我的吧。可是一年下来,别的教师是教学、种菜双丰收,而我呢,教学上差别人一截,就是种出来的菜也远远比不上他们。同样都是教书、种菜,为什么自己的收获和别人相差甚远,我百思不得其解。一天放学后,我独自一人走在校园外那条弯弯的小道上,小道边有一位老人正在悉心地翻耕着一片菜土。看着老人那十分专注的神情,我不禁停下了脚步,也十分投入地在一边看了起来。只见老人先用大锄头把土翻过来,…  相似文献   

14.
龙竹赞     
我见过小巧玲珑的水竹,见过亭亭玉立的南竹,见过四四方方的方竹,还见过被称为有着神圣力量的桂竹。但在竹子中最让我欣赏的还是那有着顽强生命力的龙竹。龙竹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植物,我曾在一个花店见到过。它有三尺多长,先是光秃秃的一截一截的,像一根竹鞭,它每一节的上斜部呈天蓝色,下斜部呈浅绿色,真像一根魔杖啊!它的下端直挺挺地立在水盆里,上部特别奇妙,在顶部十多个竹节的地方连续绕了三个圈。很像一条蜿蜒盘旋着的龙。大概龙竹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吧!在水中插了几天的龙竹下部节疤上会吐出一簇细银丝,这就是龙竹长出的根了。龙竹盘旋…  相似文献   

15.
在执著地追求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镇苗家小学苗桂兰地处本溪市南芬区下马塘镇境内的一个偏远小山区里,有一所只有3个教学班、不足50名学生、5名教师的小学校——苗家小学。然而,就是在这所小学校里,一位三十而立的年轻教师正在用满腔热血谱写着他的立业篇章,正在用...  相似文献   

16.
我正在一家书店买书,旁边一对父子的谈话声吸引了我。那位父亲正在为孩子选书,他非常尊重孩子,总是以询问的口气说:“这本书,你觉得怎么样?喜欢吗?”孩子也不隐瞒自己的想法,坦率地作出选择。我羡慕极了,呆呆地望着他们,直到他们走出书店。回想起父亲对我的教育,虽然有它的成功之处,但我觉得缺乏子女最渴望的尊重和理解,缺少朋友般真诚的心灵沟通和交流。我清楚地记得上小学3年级时的一件事。它印在我的脑海里,总也抹不掉。我从小就是一个书迷,小学3年级时,父亲带来一箱图书馆处理的旧藏书,有许多是线装、繁体字、竖版印刷,但这没有难倒…  相似文献   

17.
白石碱小学,一个山沟沟里的小学校,成了她事业的起跑线和记忆中永远难忘的符点。12个春秋的努力和奋斗中,她用爱书写着对人生的追求,用爱点亮了山村孩子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感恩呢?难道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爱,就是为了让我们能在他们老的时候照料陪伴、回报他们么?带着这问题,我不知不觉就上了小学。去年5·12大地震,我从电视里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妈妈,在废墟中双膝跪地,用双手支撑着身体保护着自己的孩子,当人们把孩子救出来时,发现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因为有母亲的身体保护,毫发未伤,而他的妈妈却已经死去多时。裹着孩子的被子里塞了一部手机,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没发送出去的短信,上面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相似文献   

19.
在我女儿进入小学前,我就跟她说做一名小学生是一件多么光荣并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那里能让你交很多的朋友,能学会很多的汉字,这样就可以自己看书,而且还可以成为一名少先队员,戴上红领巾。所以我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向往小学的生活,非常想早日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比较爱上网,由于工作关系,天天挂在网上。网上一些教育专家及孩子家长都说:在人生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小学是基础,是培育孩子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阶段。而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因此,小学一、二年级是基础的基础。经过孩子半年的小学生活,我觉得自己有辛酸,也有收获,有快乐,也有苦恼。主要有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邵统亮 《班主任》2010,(6):18-19
代偿惩戒:有心插柳柳成荫 有一个12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窗户玻璃踢碎了。玻璃价值12.5美元。孩子的父亲说,既然是你踢碎的你就得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个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个孩子就是美国前总统里根。他说:“正是这件事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