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认知老化是指个体进入老年期后认知功能的衰退过程,即与年轻时相比,老年时的认知功能出现的衰退现象,认知老化的发生是有其脑基础 的。身体锻炼对延缓认知老化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并且在脑科学研究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证据。(1)身体锻炼通过对某些大脑结构的重塑来 影响认知老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于老年人维持大脑灰质和白质容量、白质完整性等方面均表现出积极作用;(2)身体锻炼可以促进与认知功能 相关脑区的激活以及功能网络的联结,以维持老年人的认知功能;(3)身体锻炼还可以通过提高大脑神经加工效率来影响脑功能,进而对延缓认知 老化起到重要作用。未来研究需要关注身体锻炼对执行控制以外的其他认知功能相关脑区结构以及激活的积极影响,探讨身体锻炼促进大脑特定 脑区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以确定身体锻炼对脑功能网络的积极影响,综合使用ERP和fMRI等技术以探讨认知老化相关脑区的特定时间和空间机 制,细化锻炼项目设计以确定不同锻炼处方对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等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社会支持的心理健康效应和身体锻炼功能的双重效应,以徐州市8所中学的学生为个案。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身体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应激的影响效应。结果身体锻炼与心理应激和负性事件呈负相关,与社会支持、正性事件和中性事件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变量的出现,引起了身体锻炼对心理应激解释量和标准回归系数的降低;身体锻炼对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具有直接效应,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对心理应激起作用又可以间接起到中介变量作用。结论社会支持在青少年心理应激影响机制中充当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远  陈瀚文 《湖北体育科技》2022,(12):1060-1064+1124
目的 探究大学校园处于疫情封控期间,大学生体育锻炼、认知重评策略、心理弹性三者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检验认知重评策略是否在体育锻炼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方法 使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情绪调节问卷、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自编的人口统计学问卷,对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的385名疫情封控管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在体育锻炼量和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体育锻炼量与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呈显著正相关(r=0.153,p<0.01),体育锻炼量与心理弹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90,p<0.01),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与心理弹性水平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1,p<0.01)。3)认知重评策略在体育锻炼和心理弹性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体育锻炼量能够正向预测疫情封控管理大学生认知重评策略的使用和心理弹性水平;参与体育锻炼可以直接促进疫情封控管理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发展,也可以通过认知重评策略的中介作用对其心理弹性产生间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心理测量、实验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机理进行实证性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以延缓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衰退,其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各个因素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心理和社会健康纬度的效果要明显于生理健康纬度;锻炼组的认知能力优于对照组(最佳反应时除外);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更有益于中老年人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建议加强对太极拳健身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太极拳锻炼者最好长期坚持集体锻炼。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SDT)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与自主性动机影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路径机制。结合本土化研究取向,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44名现役少体校排球运动员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利用AMOS19.0对SEM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与自主性动机均可显著预测运动员心理疲劳(P<0.001);(2)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在教练员自主支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间起显著中介作用,具体由3条路径产生的间接效应组成,即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运动员心理疲劳(β=-0.26,P<0.001)、教练员自主支持→自主性动机→运动员心理疲劳(β=-0.04,P<0.001)、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运动员心理疲劳(β=-0.09,P<0.001);(3)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在教练员自主支持与运动员心理疲劳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基本心理需要→自主性动机的链式中介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通过SEM拟合度验证,有效支持自我决定理论预测模型可以有效解释中国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教练员自主支持、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和自...  相似文献   

6.
不同身体锻炼方式对老年人心理效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运用心理测量与心理实验方法,对参加36周不同项目锻炼的88名老年人(每周坚持3-4次,心率控制在100-110次/min,每次持续时间为30min)所产生的心理效益的研究结果证明:无论何种锻炼方式,对于改善老年人的主知功能,调节情绪状态,改善人格和提高生活质量等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身体锻炼方式不影响老年人身体与心理健康的总体效益;由于项目锻炼的方式不同,对老年人不同心理广大贩影响效果也不同,自行车,游泳、慢跑项目的锻炼方式对促进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提高效益明显,而中国传统的气功、太极拳项目的锻炼方式对调节老年人的情绪状态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魏瑶  李迎 《湖北体育科技》2022,(12):1035-1038+1097
目的 自主性动机是激发与维持青少年身体活动的重要动力系统,为了探讨基本心理需要感知对青少年身体活动自主性动机和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方法 本研究对323名中学生随机样本进行心理和行为问卷测量。统计分析自主、能力、归属等基本心理需要感知,自主性动机和参与行为的均值及相关系数矩阵,并运用AMOS软件对变量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修正模型路径并获得最终潜变量模型。结果 能力需要感知(β=0.524, p<0.01)、自主需要感知(β=0.376, p<0.01)直接影响参与行为,能力需要感(β=0.313*0.672,p<0.01)、自主需要感(β=0.202*0.672, p<0.01)和归属需要感(β=0.496*0.672, p<0.01)通过自主性动机中介路径,促进身体活动参与行为。结论 自主需要感知通过能力需要感知、自主性动机的链式中介路径,间接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大学生心理需要满足程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内在机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428名在校学生的心理需要满足、锻炼动机、锻炼行为进行测量,运用三步中介回归分析锻炼动机对心理需要满足和锻炼行为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大学生锻炼的心理需要满足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锻炼动机水平比较高,锻炼行为不足;由于锻炼动机的加入,心理需要满足中自主需要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回归系数由0.162降为0.144,能力需要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回归系数由0.105降为0.096。锻炼动机在心理需要满足和锻炼行为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考虑学生的自主选择,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内化学生的锻炼动机,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4,(2):96-100
针对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水平低下这一现状,本研究以基本心理需要理论为基础,采用体育自主性支持、运动基本心理需要、Godin的课外体育锻炼3个量表对664名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促进青少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路径模型。结果表明,(1)自主性支持、三种基本心理需要、课外锻炼两两变量间存有正相关;(2)自主性支持、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均可正向预测课外锻炼,但三种基本需要的地位不一,自主需要对课外锻炼的预测能力最强。(3)结构方程模型显示,自主需要在自主性支持与课外锻炼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而能力需要和关系需要不起任何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基于具身认知,以424名在职科研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探究身体活动对科研人员心理压力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身体活动可以分别通过身体负担感和积极情绪的独立中介作用以及“身体活动→身体负担感→积极情绪→心理压力”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科研人员的心理压力。研究通过身体负担感揭示了身体活动缓解心理压力这一过程中从生理到心理的内在机制,也为拓宽具身认知理论从哲学到实证的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282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测试对象,探讨不同锻炼目标对身体自我效能的影响,以及锻炼的心理需要满足在这种影响中的作用.结果发现:锻炼所追求的相对内部目标对身体自我效能、对心理需要满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需要满足部分中介作用于身体自我效能,即一方面直接影响身体自我效能,另一方面通过心理需要满足间接影响身体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内在机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体格焦虑问卷和自编的 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问卷,对752 名天津市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锻炼量与身体自尊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确实 可以提高身体自我概念。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和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 个变量分别在锻炼量与身体自尊关系之 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还将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 个中介变量整合在一起,构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 介效应整合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整合模型整体拟合较好,总的中介效应占39.32%,即体育锻 炼影响身体自我概念的总方差中有近40%可以由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解释。上述结果提示,身体锻炼可以通过提高 自我效能感,降低社会体格焦虑,缩小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进而促进身体自我概念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 的心理机制所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运动承诺视角的大学生锻炼坚持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运动承诺理论为基础,采用访谈和解释结构模型法建立锻炼坚持机制的概念模型。提出个体行为坚持的认知决策理论框架。通过117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和LISREL8.53的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锻炼承诺是锻炼者渴望和决心继续进行身体锻炼的一种心理状态,锻炼动机定向、锻炼效果评价、坚持锻炼可能性预测是形成锻炼承诺的心理决策过程,其中锻炼效果评价的决定作用最大;2)大学生认知到的个体和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是作为心理决策的前因变量,通过3个心理决策过程的中介作用,调节对坚持锻炼的承诺程度;3)在影响因素申,个人投入、运动能力、参与机会、社会支持、锻炼条件和锻炼氛围对锻炼坚持行为具有促进和加强的作用,而社会约束、运动风险、制度约束和参与选择表现出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与科学》2017,(4):94-102
采用《饮酒及重要疾病调查问卷》对受试者进行筛选,确定191名60-67岁之间老年受试者,采用《身体锻炼调查问卷》对其锻炼情况进行收集,采用问卷方式对其老化态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测量,采用计算机实验方式对其执行功能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体育锻炼不仅能够直接改善老年群体的执行功能相关水平,延缓认知衰老,同时还可以通过一般自我效能、老化态度间接促进老年人执行功能的改善和延迟衰退;每周至少锻炼3-5次,每次1小时以上,坚持3-6年,才会对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产生显著地促进作用;每周进行3次及以上的锻炼频率,单次锻炼时间1小时以上,坚持3-6年,便会对老年人的老化态度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5.
黄晓丽 《体育科技》2010,31(4):89-91,94
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急、慢性疾病、或运动器官功能不全、或体型过度肥胖(BMI≥26.5)或瘦弱(BMI〈20)、或体质虚弱的群体,也是当今大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群体。由于该群体在生理上具有体质虚弱、体型过度肥胖或瘦弱、身患残疾等特点,不仅造成了该群体体育运动能力的相对低下,也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自卑、交际范围狭窄、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消极的影响,这导致该群体具有体育厌学心理、技能学习的畏难心理体能低下的自卑心理等心理现象。从需要的角度运用社会认知理论探究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心理,认为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仍具有满足生理需要的、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满足情感需要等体育锻炼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身体活动已成为延缓老年人认知老化、提高青少年认知功能、改善学生学习等的重要因素,然而基于特定认知效益的锻炼处方设计仍需探索。研究分别从单次身体活动和长期身体活动角度探讨身体活动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身体活动频率、身体活动总量、身体活动类型与认知效益之间的量效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应该重点考虑身体活动4个要素的整体设计、考虑不同身体活动项目的认知效益、考察不同人群身体活动的认知效益、考察身体活动认知效益量效关系的机制等,进而为制定促进认知效益的身体活动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友谊质量、孤独感、运动心理疲劳和青少年运动员网络成瘾的关系,采用友谊质量量表、青少年孤独感量表、运动心理疲劳量表和网络成瘾量表对298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友谊质量与孤独感、心理疲劳、网络成瘾都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心理疲劳与网络成瘾均存在显著的两两正相关;(2)友谊质量既可以直接影响网络成瘾,也可以通过孤独感和心理疲劳的中介作用对网络成瘾产生间接影响,具体包括3条中介路径,即通过孤独感的中介路径、心理疲劳的中介路径和通过孤独感和心理疲劳的链式中介路径。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青少年运动员友谊质量影响网络成瘾的作用机制,对于运动员人际关系的提高和网络成瘾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未来,可以从提升运动员的友谊质量出发,帮助运动员改善人际关系,减少孤独感体验,进而缓解心理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相似文献   

18.
喻薇 《体育世界》2007,(6):84-85
关于木兰拳运动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国内外有诸多报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木兰拳运动对中老年人心理老化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报道。中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如何减缓中老年人的心理老化,使他们更加健康长寿,更好地为社会发挥余热,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木兰拳运动对中老年“心理老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木兰拳运动很好地减缓了中老年人的“心理老化”,使他们更加健康长寿,更好地安享晚年,为社会发挥余热。  相似文献   

19.
运动迷信心理探源及消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运动员产生迷信心理的因素分析,揭示迷信心理对竞赛心理和竞技能力的消极作用(诱发心理障碍、负性预示、认知性的归因偏差)。并提出以认知纠偏、动机激活、逐步脱敏为消除迷信心理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心理弹性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理统计法等方法等探讨其在身体锻炼对心理应激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最终得出理弹性在身体锻炼影响青少年心理应激中的调节效应成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