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神奇汉字:春     
<正>【字源解说】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种子萌芽扎根。春,甲骨文■=■(林野)+■(太阳)+■(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金文■将字形简化成"草""屯""日"三形会义:■=■(艸,绿草)+■(屯,生根发芽)+■(日,暖阳),表示暖阳暖风催生遍地绿草。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学研究》2015,(3):32-49
<正>"疾"字的由来■甲骨文■像人■被箭矢■射中。造字本义:中箭受伤,卧床休养。疾病的"疾"字,本义就是受伤,泛指疾病,古代人以弓箭为战斗的主要武器,所以人们常会被弓箭所伤。  相似文献   

3.
墨丽 《作文》2024,(2):20-22
<正>大自然中,随处都可以见到可爱的小草。甲骨文中,也有很多和小草相关的字。“草”的甲骨文写作“■”,字形像并排而生的两株小草,简化后,写作“艸”。今天的“草”字,其实是另外一个字“皂”,篆文写作“■”。“皂”的造字本义是指橡子,橡树的果实。后来,人们用“草”字代替“艸”字,草的本义就消失了。甲骨文中,草字还写作“■”,这是一株小草的样子,简化后写作“屮”。“屮”的造字本义是指小草刚刚长出来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正一、手掌掌,篆文■由"尚"■和"手"■两部分构成,尚是敞开的意思,手代表五指,造字本义是指五指张开的扇状手形。手掌有大有小,世界上最大的"掌"当数如来佛的"手掌"。在《西游记》中有这么经典的一幕,就是弼马温孙悟空在天庭中不满大家对他的不屑,开始大闹天宫,天兵天将们都抵挡不住,  相似文献   

5.
    
正溜,篆文■是由■水加上■留组成,造字本义是指液体悄无声息地流动滑动。后引申为不受约束地滑行、移动等。比如,溜冰、溜坡、顺口溜等。同学们都十分喜欢溜旱冰。有史可查的世界第一双旱冰鞋出现于1760年,伦敦的一个化妆舞会上,一个比利时乐师默林,穿着自制的带轮子的鞋溜进舞厅结果因为拐不了弯摔倒在地,引起哄堂大笑。溜旱冰是一项老少咸宜的健体运动,既有趣又易学。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开始,即使是刚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客"的甲骨文、金文、篆文三种字形讨论其演变轨迹,并结合东巴文分析"口"实为"凵"的异体字,进而追溯"客"的造字本义。  相似文献   

7.
墨丽 《作文》2024,(14):24-25
<正>“苦”和“答”这两个字看似和植物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在造字之初,它们也指植物。“苦”的金文写作“■”,上面是“艸”(■),表示这是一种植物;下面是“古”(■),表示读音。“苦”的造字本义是指一种叫作苦菜的植物,可以清热解毒。因为这种植物味道有点儿苦,所以,“苦”字引申为味道苦。  相似文献   

8.
正同学们,你们瞧:"秉"与"兼"两个字看上去很相像,想了解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秉,甲骨文■是由禾■(庄稼)加上又■(持握)组成,造字本义是指一个人一手执刀,一手持株,收割成熟的庄稼。手握一株为"秉"。兼,金文■是由两个禾■(两株稻禾)加上又■(抓握)组成,造字本义是指一个人一手同时抓握两株稻禾。收割时,通常一手抓住一株稻禾,一手执镰拉割;有些人则一手同时抓住两株或两株以上的稻禾,以达到一刀数株的收割效率。  相似文献   

9.
字源解说马,甲骨文■是长脸、大眼、鬃毛飞扬、长尾有蹄的动物形象。有的甲骨文■用大眼■借代口、眼、耳构成的头部■。造字本义:善跑的力畜。说文解字马马,一种会昂首嘶鸣的动物,勇武无比。因此,"马"字的字形像马头、马鬃、马尾、四足的造型。所有与马相关的字,都采用"马"作偏旁。  相似文献   

10.
    
东,甲骨文■像在包囊■上纵横交叉地捆绑■,古人将行李用一块布包扎在一根便于肩扛的木棍上,成为"橐"(tuó)。造字本义:古人出门远行时携带的、用布和木棍包扎成的行囊。古人称男子肩扛的行囊为"东",称女子手提的行囊为"西"。东西,也泛指各种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如吃东西、买东西等。  相似文献   

11.
舞 像一个人 两手挥动着花枝 ,在手挥花枝的人 的头上加"口" (歌唱),且舞且唱。篆文 再加"舛" (左右两足),强调双足配合双手,和着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歌 金文 = (言,倾诉)+可(可,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造字本义:求偶男女对唱情歌或互诉衷情。篆文歌=哥(哥,对唱情歌)+ (欠,吹奏),表示伴随乐声而唱。  相似文献   

12.
造字本义:从山岩或峭壁上飞溅而下的山泉。甲骨文■像峭壁■上落下的液滴■。有的甲骨文■像崎岖凹凸的岩壁■两边液体向下流泻飞溅■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山涧■。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崎岖岩壁的形象■淡化为流动的曲线■。  相似文献   

13.
"颐",《说文》解:篆文作"頤",""为其古字。""形似有口之匣状,笔者猜度其本义当于储物之器有关,"匜"与""形相近,"匜",古时盛水之器具,《左传》:"奉匜沃盥"。  相似文献   

14.
    
果,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的果实。造字本义是指草木结出的球状籽实。果的本义有果实、果品、果木等,引申为结果。下面我们说说几种水果。苹果是平安的象征,是看望病人的首选水果,也是平安夜必备之果。平安夜就是圣诞节前夜。圣诞节是12月25日,平安夜就是24日夜晚。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中国人寓以苹果"平安"的吉祥含义,于是就有了平安夜送  相似文献   

15.
小草的颜色     
墨丽 《作文》2024,(6):19-21
<正>小草的颜色多是绿色,但是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绿的程度有所不同。“青”便和小草的颜色有关,它的甲骨文写作“■”,上面是小草(■),下面是井(■),表示读音。“青”的造字本义是草青色,后来引申为其他的颜色。“青”引申为蓝色,“青天”就是蓝天;引申为黑色,“青丝”指黑头发。青,还是春天的颜色,生机勃勃的颜色。所以,去郊外游玩称作“踏青”,年轻人被称作“青年”。  相似文献   

16.
曹颖 《初中生辅导》2014,(Z5):91-92
武夷山是福建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期活动于这一地区的土著民族是闽族,这一民族以蛇为原始图腾崇拜对象。闽字,在古篆文中,为篆文闽=■=門(门,房屋)+■(蛇)即门里有蛇。在《说文解字》也中提到:闽,东南越,蛇种。种种证据表明早期福建武夷山区蛇类众多,当地人尊蛇为神的独特风俗。"闽"后来成为福建省的简称。2000多年前,越王勾践后裔来到福建境内,与当地居民组合成新的部族,称为闽越族。  相似文献   

17.
释"舍"     
"舍"字的金文形体由两部分构成,其上方为甲骨文里的"余"形,下方为"口"."余"的本义为房舍义,"余"在卜辞里已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这样"余"的房舍本义则是通过另造新字"舍"来表达."舍"的形体下方加上的"口",作为同源分化字的造字手段,用来表示该字读成上方部件的语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斤"(包括以"斤"为构件的字)的字形字义,分别从字形解读、造字本义、字义演变等角度加以解析,以求全面把握这几个字的造字理据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篇卷一词合用泛指书籍,分用也可分别作为量词使用,但二字在造字之初,各自的本义并不相同。许慎在《说文解字》【卩部】中这样解释卷:"厀(膝)曲也。从卪■声。"可见,卷字在造字之初并非跟书籍义有关,因此第一小节便是理顺卷字的词义引申方向。在《说文解字》【竹部】中许慎对篇的注解为"篇,书也",在第二小节,结合篇编为同源字的相关知识补足篇字的特有内涵。并在第三小节讨论篇卷分用时,阐述二字并存造成的混淆与麻烦,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元,本指人的头部,引申有"开始"之意.旦,指一天.元旦,就是"头一天"、"开始的天".旦为什么表示一天呢?这就涉及古人造字的本意了.@@中国第一部字书《说文解字》这样分析"旦"字:上面是日,下面是一,指地面,合起来表示日出地上.如此说来,旦是个象形字,本义指早晨.成语"通育达旦"、"枕戈待旦"、"危在旦夕"等,仍然使用着旦的本义.《诗经》有一篇《女日鸡鸣》:"女日鸡鸣,士日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灿."昧指太阳未出,旦指太阳已出,合起来表示天将明未明,故而可以看见启明星闪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