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恩龙 《出版史料》2012,(1):103-108
在中国古代很多刻书行为是非营利性的,只有那些科举用书、童蒙用书因需要量大才会有书肆刻书。官府刻书、寺院刻书、私家刻书几乎全是非营利性的。尤其是私家刻书有很多值得景仰的地方,私家刻书大多是子孙为长辈刻书,友朋刻书,弟子为老师刻书,或作者刻印自己的著作。云南石屏人陈履和为其老师崔东壁刻书尤其值得赞赏。  相似文献   

2.
出版有生命力的书、有价值的书、长寿的书——精品书,而非跟风书、快餐书、铜臭书、市场奴隶书——速朽书,是品牌经营最起码的要求。因为,品牌经营的目的,无非是创造有生命力的“文化价值”,这种价值的积累和传承,甚至超越了人和时代。  相似文献   

3.
《四书集注》中说:“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古往今来,书的作用,书的美言数不胜数。很难想像一个有学问、有涵养的人是一个不喜欢书的人。林语堂讲过这样一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离不开书,一个国家离不开书,全人类离不开书。如果没有书,今日的世界不知是什么样子。古今中外的名人学士赞书颂书之言不止千万。一时想起的有这样几则:“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和书     
我爱书。 我爱的不是所有书,而是我喜欢的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我才知道哪些书是我喜欢的,哪些是不喜欢的;哪些是有长久保存价值的,哪些是哄闹一时的。 这一点,我不像我母亲。只要是书,她都喜欢。她是文盲,对书有一种盲目的神秘的崇拜,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初见兴送名片。书和人初见也有“名片”,我指的是书封面封底的介绍语。这“名片”用于介绍作者、书的内容、评论者和出版人对书的评语等等。它不是简单地把过去的“内容简介”移出印到封面来,它带有鲜明的广告意图。名片这东西是有个性的。读不同人的名片,感觉有时会有很大差异,读不同的书的“名片”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7.
柯灵谈书     
老作家柯灵,一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对书很有感情。他在一篇文章中深情地说: 书是我的恩师。书是我的良友。书是我青春的恋人,中年的知已,暮年的伴侣。有了它,我就不再愁寂寞,不再怕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它使我成为精神世界的富翁。我真的是“不可一日无此君”。在宁静的环境,悠闲的心情中静静地谈书,是人生中最有味的享受。书是太阳、空气、雨  相似文献   

8.
有什么样的书店,就有什么样的编辑。这句话似乎应该反过来说,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书店。很明显,编辑是书籍的核心制造者,是生产链的一端,而书店是销售链的一端。书店卖什么书,取决于编辑生产什么样的书,但逆向思维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书店卖的书,也在间接启迪编辑该做什么样的书。  相似文献   

9.
金陵书局是清末创办最早而且是最负盛名的官书局。在各种相关文献的记载中,后人对它四十余年经营中刻书数量有不同的统计结果,对它与江南书局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解释。本文是在对国家图书馆大量有关藏书翻检后写成的,从金陵书局初期的刻书情况,到总体刻书类别、版本特征、品种、数量等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江南书局刻书也做了统计,并谈了个人对两书局关系的初步理解。  相似文献   

10.
财经书不好卖,是台湾出版界这一两年来普遍的共识。对多数读者来说,书卖得好不好,与自己关系不大,但是财经书卖得不好的原因,可能跟很多人的工作或是企业经营有关。财经书卖得不好可能有很多原因。整体图书市场下滑了,财经书跟着等比例缩减,这是可能的原因之一。但是,财经书经常被出版业者拿出来说,表示财经书衰退的情况比其他书种严重。财经书下滑的另外一个可能原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与一个作者聊天,在谈到目前有很多书在书名、内容以至封面设计上都刻意模仿她的一本畅销书时,她说:"我的书与这些书相比,是有灵魂、有质量的书,它们模仿的只是形式,没有灵魂在里面."  相似文献   

12.
图书本来有二义:图与书。而且是先有了图,而后有的书。由图到书,人类是经过了象形思维到抽象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升华的。但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出现了返祖现象,有图的书又充斥市场,有人甚至断定,我们的社会进入到了“读图的时代”,不知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相似文献   

13.
书是文化产业,出版商人是文人、商人的融合体。从商业的角度,我们什么书都可以出,但是,有一个底线:出任何书,不能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14.
透析职称书     
“职称书”,故名思义,就是一些人为晋升职称而东拼西凑、相互抄袭、集资出版的所谓的专著,这类书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职称书”。“职称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是随着90年代职称评定工作走上正轨应运而生的,有百害而无一利。当然,“职称书”也并非全是粗制滥造的平庸书,也有一些是老专家、教授们集一生之研究而写成的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  相似文献   

15.
剔除不等于剔旧。剔旧,是剔除旧的图书;剔除,是剔除本馆无用的书。即使是新书、半新不旧的书,只要是本馆读者不用的,都在剔除之列。剔旧的书多数是不会再被利用了,剔除的书则不然,本馆剔除的无用书,完全可能是他馆有用、急用的书。这种情况,在我馆剔除是对的,在他馆收藏也是对的。剔除包括通常所说的剔旧,这是  相似文献   

16.
吴伟的有书,是意义深刻的有书,包括了30多年读书、教书、编书、写书、出书和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优秀图书。一生为书几乎是她生活、工作和职业生涯的主体,也是她执著的信念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书也有种类之分,有一种书,积累的是多数人所未知的知识,这种书是科学和民主的先行;而另一种书,往往重现了人们所不了解的真实历史,这种书能点燃社会的理性之光,并且照亮后来的坎坷行程。  相似文献   

18.
有什么样的书店,就有什么样的编辑.这句话似乎应该反过来说,有什么样的编辑就有什么样的书店.很明显,编辑是书籍的核心制造者,是生产链的一端,而书店是销售链的一端.书店卖什么书,取决于编辑生产什么样的书,但逆向思维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书店卖的书,也在间接启迪编辑该做什么样的书.因为编辑总是会逛书店,总是会从琳琅满目的书中发现自己的选题方向和目标读者.  相似文献   

19.
近来,书店里的书多起来了,这是一件好事,但还远远不够,有好些书人们想买而买不到,这说明书刊种类和数量是供不应求的。可是另一方面,书店里却有不少书积压着,堆积如山,无人问津。倒底是书刊多了还是不够?可以说好的书太少了,而不太需要的或质量不高的书太多了。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主要是受“四人帮”流毒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书商原指以经营书籍买卖为主要营生手段者。历代文献资料中关于书商、书肆名称有多种不同叫法,如书估、书贾、书友、书客、书佣、书侩、书驵及书船、书棚、书摊、书铺等皆是。另有坊贾、船贾、坊肆、冷摊等虽是泛称,但在许多文献中也是专指代书商、书肆的。本文中还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