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魏佳 《世界发明》2003,26(12):28-28
1879年,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结束了人类“黑暗”的历史。人们在欢呼、庆祝这一伟大发明的时候。富有远见的科学家已经看到了白炽灯明显的不足之处:它只利用电能的10~20%,其余80~90%的电能以热损耗的形式被浪费掉。“白炽灯靠电流加热,使热能转换为光能,这种电能的利用形式太浪费了,能不能开辟一条电能利用的新途径呢?”  相似文献   

2.
楚杰 《发明与创新》2007,(11):40-40
1879年,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结束了人类"黑暗"的历史,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人们在欢呼、庆祝这一伟大发明时,却也有科学家已经看到了白炽灯的不足:它只利用电能的10%-20%,其余的80%-90%的电能以热损耗的形式被浪费掉了.这种电能的利用形式实在很浪费,能不能开辟一条电能利用的新途径呢?  相似文献   

3.
1879年,美国人奔走相告,在即将赴北极探险的“佳内特号”考察船上,装有由爱迪生发明的电灯(白炽灯)。许多人涌向码头,希望亲眼看看电灯的模样。虽然在今天看来,这种内部装有炭做成的灯丝的灯泡,只不过比手电筒亮一点,但是在当时的确是一个杰出的发明。可是在130年之后的今天,我们却要向白炽灯说“再见”了。  相似文献   

4.
<正>人工点火开始了人类照明领域的第一次革命,而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被公认为第二次照明领域的革命。现在,环保、节能的LED照明则标志着第三次照明革命的到来。由于在LED照明上的贡献,3名科学家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分别是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和日本科学家赤崎勇、天野浩。在颁奖词中,诺贝尔奖委员会写道:"白炽灯照亮20世纪,而LED灯将照亮21世纪。"  相似文献   

5.
正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但你也许不知道,历史上有许多发明纯属意外。很多人以为科学史上许多伟大的发明都是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努力研究的结果,然而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的许多著名发明其实都是"运气"的偶然产物。高压锅的发明:只因为吃了一顿生土豆300多年以前,法国青年医生帕平因故被迫逃往国外。他沿着阿尔卑斯山艰难跋涉,打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I0018-I0018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发明了即剥即贴太阳能电池板,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像创可贴一样被剥离下来粘附在任何表面上,它能提供和普通太阳能电池板一样大小的电能,重要的是,该太阳能电池板不需要任何装配,大大拓宽了太阳能技术的潜在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2011年5月10~11日的中国科技会堂,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新者和发明人,空气中充满了发明与创新的热情和活力,第五届"中国发明家论坛"暨第六届"发明创业奖"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中国发明协会理  相似文献   

8.
说起白炽灯,大家都知道它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其实,在爱迪生之前,就已经有不少科学家在进行白炽灯的研制工作了,只不过那些灯泡都不经用,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坏掉。爱迪生在前人的基础上,对灯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了选择发光强、且价格便宜的耐热材料作灯丝.爱迪生先后试用了一千六百多种耐热材料。结果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有许多军事发明,都是科学家在探索动物奥秘中得到启迪而发明的。  相似文献   

10.
发明难,要开发发明更难,要开发学生的发明作品则难上更加难. 学生发明作品比起专业人员的发明,虽然技术含量较低,但也不乏有创造性高、实用性强的作品,如一年一度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全国发明展览会上的获奖作品,大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如果不加以开发利用,实在可惜.浙江省新昌中学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尝试,走出了一条"以发明养发明"的新路子,使学生发明作品由展品、样品变成了产品、商品,推向了市场,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体温计应用于临床已经有半个世纪的时间,然而它的发明研制却花了近三个世纪。体温计的研制应该从温度计的发明产生说起。1592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创制成功第一支温度  相似文献   

12.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他又是一种社会现象。观其一生,在许多时候起到了发明与资本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因而使许多发明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3.
发明市场     
寻求合作单位 共同开发新技术新发明本人有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明。由于资金和试验条件的限制,无力单独完成每项发明的开发,愿寻找国内外合作单位共同开发。包括:煤炭长距离管道运输新技术(无须粉碎、混浆即可用管道输送,是煤浆式输送的换代技术);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的新技术(仅需对现有铁路稍加改造即可使运输效率提高2~4倍);一种提高大中型港口吞吐效率的新方法(包括可提高装卸效率3~10倍和提高航道运输能力20%~50%两项);一种高效船舶驱动方式(可节能20%~50%);一种高抗浪型船舶(可降低船舶颠播率50%~70%,使船舶在大浪条件下正常航…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的许多研究和发明成果,往往来自动物的启示.无论是昆虫还是巨兽,都可以为人类发明激发灵感、引领思路.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发明不是曲高和寡的事儿,也不是只有科学家和工程师才能完成令人惊叹的伟大发明发现,更不是只有深奥玄妙的高科技才是发明,才有推广的意义.其实,生活才是发明的源泉,发明的灵感就在于对生活的热情和执着的追求,只要你用心去感觉,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用创新的态度去寻找生活的快乐,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需要用你的双手去改变.这时,爱好发明的你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发明令生活更便捷、更美好的东西,让许多的人生活得更加惬意.此时此刻,你会不再"众里寻她千百度",因为,发明就在你的身边.  相似文献   

16.
该还是不该,这是个问题。诺贝尔曾有一句名言——"人类从新发现中得到的好处总要比坏处多。"的确,没有新发现、新发明,就没有人类的进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具体到某一项发明上,情况反而复杂多了。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它应该被发明出来还是将它发明出来压根就是个错误?有时候真的不容易回答,即使聪明如爱因斯坦,同样会面对这样的难题。面对嚣张的纳粹,爱因斯坦曾向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可是到了1945年春天,美军进占德国西部,发现纳粹的核研究只限于实验室阶段,并没有制造核武器计划。爱因斯坦有些后悔,因为他知道核武器的厉害,于是,马上向白宫提出没有必要再使用原子弹了。然而,包括核弹在内的武器一旦研制出来,使用还是不使用的问题就不是由科学家所能决定的了。在如此严肃的问题上,科学巨人爱因斯坦都无可奈何,这充分说明评判一件发明是好还是坏,真的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有些东西,刚发明时谁都说好,也许过一段时间,它便成了过街老鼠。发明由"好"变"坏"是人们认识提高的结果。过去,人们病了,医生常常会给你开一大把四环素——它还真有点像万能药,对有些病治疗效果奇佳。可是,后来才被发现,长期服用这种东西,容易出现"四环素牙"。可以肯定,四环素的研制者的初衷并非如此,但他给人们制造了一口黄牙。现在不吃四环素了,牙齿也不黄了,可是更多的人的初衷竟也改变了,心也黑了。医疗新发明层出不穷,一种比一种"疗效显著",直骗得你没病也被气出病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未来世界将会面临哪些或善良或邪恶的奇妙发明吧。  相似文献   

17.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他又是一种社会现象。观其一生,在许多时候起到了发明与瓷本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因而使许多发明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8.
那些领导科学潮流的主要发明,许多都不是由有着高薪厚职的专业科学家完成的,而是由那些既有天分又没那么多思想束缚的业余或"外行"人士完成的。比如,发现天王星的是一位教堂风琴师,而复印机是由一位律师发明的,发明彩色摄影的人则是一位钢琴师……的确,这样的事例着实不少。  相似文献   

19.
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被称为20世纪的一项伟大发明。有了它,通过与红色和绿色LED组合,才可能出现全彩色LED屏幕,并产生能够取代白炽灯和荧光灯的新一代节能照明灯具。它的发明人就是日本科学家中村修二。  相似文献   

20.
公元132年,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公元78~139年),发明了测报远方地震的科学仪器。这项发明标志着人类第一次超越感觉器官的局限,用科学仪器获取重要的大地运动信息。张衡注意到地震发生时,远离震中的大地会发生两种运动,一种是沿震中方向水平震动,另一种是垂直于地表震动。在远离震中的地方,地震时第一次发生的水平震动总是使地面背向震中朝外移动。在这一科学发现的基础上,他利用惯性原理发明了地震仪。当年,张衡在水平地基上竖起一根高重心直杆,用它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