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家麟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称他为"中国加速器物理之第一人"。谢家麟一直将自己称作是实验工作者,是"做加速管的人",他的一生是与我国高能物理和加速器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从谢家麟作为实验物理学家的学术习惯切入,分析了谢家麟学术生涯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关键事件和创新方法等,挖掘其思想对当今科学发展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谢家麟     
《科学中国人》2017,(5X):2-2
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相似文献   

3.
谢家麟     
<正>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前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高能物理实验基地的建造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我国第  相似文献   

4.
1946年春,仅为大学二年级学生的李政道被选中赴美研修原子技术,原因与三位物理学大师密不可分。束星北对李政道志向物理学有"启蒙"之功;吴大猷选中李政道跟随自己赴美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引发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年轻教师的不满,但得到了理学院院长叶企孙的鼎力支持。李政道在学业上表现出来的天分和才华是吴大猷和叶企孙都选中他的根本原因。李政道早年的"机遇"与"幸运"是他后来不断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做出贡献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 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荣获201 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谢家麟,1 920年8月出生,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谢家麟     
<正>谢家麟(1920年8月8日-2016年2月20日),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被誉为"中国粒子加速器之父"。谢家麟院士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李政道和杨振宁对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不同观点和建议。李政道针对"文革"对基础研究的否定以及改革开放后功利主义的盛行,极力主张中国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支持中国建设高能加速器;杨振宁针对中国科技和工业落后的现实状况,极力主张中国要更加重视应用科学研究以满足国家建设的急需,并反对中国建设高能加速器。在如何看待李、杨观点相左这一问题上,不能陷入非此即彼的窠臼,非要评判二者孰优孰劣、谁对谁错。二人的观点都很深刻,都有理有据,只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李、杨二人观点相左,对于中国科技发展而言,反而是好事。不同观点的碰撞,能让中国领导人听到不同的声音,进而能让中国的科技战略决策更加理性、务实、周全。  相似文献   

8.
李瑶 《科教文汇》2009,(1):83-84
我国的博物馆事业从产生到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其中不乏对博物馆理论建树和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有识之士。他们的理论与实践对推动我国博物馆学研究以及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发挥其教育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蔡元培先生的博物馆教育思想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9.
刘则渊先生作为科学学领域极具影响力的杰出学者,多年来,他坚持致力于科学学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则渊先生对中国科学学的发展与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科学学理论也有着独到而深刻见解,在技术哲学、科技伦理、科学计量学、创新管理等多个领域上做出了开创性成就。为了缅怀和纪念刘则渊先生,本文重点评述了他在科学学领域的杰出成就,总结了他及其团队在科学学领域的学术成果,并对其学术贡献进行梳理和归纳。从时间维度对刘则渊先生四十年来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进行评析。根据学术论文主题,基于刘则渊先生各时期的研究方向,刻画了其科学学学术思想的演化变迁。希望科学学界能更多发展科学学理论,丰富研究方法,拓展科学学应用领域,为科学学事业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郑志鹏教授和李金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τ轻子和粲物理研究”,经4年的工作后于1996年6月结题。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麻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在验收意见中作了如下评价:“本项目所研究的粲物理和τ物理是当前粒子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上展开了有关J/ψ物理、ψ′物理、τ物理、D物理和D_S物理的研究取得了若干国际领先的重要成果…,受到国际高能物理界的好评与重视,在国际高能物理会议和国际轻子光子会议上被多次引用,部分结果已被国际权威的粒子数据表所采用”,“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为基地的中国国内的高能加速器实验物理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国际高能物理界开始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