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的倡导者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理论的思想内涵及其特点 ,指出了它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价值和影响 ,以及对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方法论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的倡导,本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了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理论的思想内涵及其特点,指出了它的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价值和影响,以及对当代中国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博仔 《湖南教育》2005,(18):10-11
晏阳初(1890—1990),原名兴复,又名遇春,字阳初,四川省巴中县人。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与乡村改造运动的倡导者。其主要著作被编成《晏阳初文集》、《晏阳初全集》。教育思想要点平民教育“四大教育”“三大方式”“化农民”与“农民化”  相似文献   

4.
说起平民教育,人们的头脑中一直以来有些不正确的观念,认为平民教育就是贫民教育等,在此作者想还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的原貌给大家。让大家彻底了解平民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起平民教育,人们的头脑中一直以来有些不正确的观念,认为平民教育就是贫民教育等,在此作者想还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的原貌给大家。让大家彻底了解平民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市人,世界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学家。他所提倡的平民教育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民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后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后又由晏阳初本人将其收获的种子播于全世界贫瘠的土地上,为中国和世界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培养了一大批平民教育专家和乡村建设人才。晏阳初早年留学美国,自1920年回到中国发起全国性识字运动,号召“除文盲,做新民”以后,相继成立了定县实验县、衡山实验县、新都实验县和华西实验区。1950年以后,晏阳初以定县实验的基本经验与中国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理论为基础,在泰国…  相似文献   

7.
晏阳初和陶行知都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倡导者,分别为平民教育的普及做出了贡献。随着平民教育思潮的推动,晏阳初和陶行知逐渐认识到国家危亡脱离不了国民素质,普及平民教育对当时混乱的中国来说是势在必行的。无论是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还是陶行知对普及平民教育事业的奋斗,他们在平民受教育这一关键上不断探索,促使平民教育这一理论逐渐在实践中得以运用。本文主要探讨晏阳初与陶行知平民教育思想的异同,同时提出对两者在平民教育普及问题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首创平民教育的著名教育家,也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的先驱者。平民教育运动肇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2 0年,晏阳初从美国留学口国后,全心全意地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50年代起他居住在海外,积极推行国际平民教育运动,为全球乡村改造而奋斗,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七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地从事平民教育的实践,并形成了一套平民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写下了独特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阳初,是乡村建设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世界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被国际人士誉为"平民教育之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平民教育理论.在21世纪里,进一步探讨和深化研究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尤其是其中的乡村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晏阳初是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与乡村建设的倡导者,他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事业,并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晏阳初从社会现实出发,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认识和解决农村的问题,并构建平民教育思想体系。本文主要是以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产生渊源为出发点,解读晏阳初平民教育的思想内涵,并以此为鉴,揭示其对当今农村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试论晏阳初定县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认识,在欧美新思潮的影响下,乡村教育家晏阳初在上世纪20-30年代引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河北定县从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从调查入手,他们构建了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的体系及方式,并进行理论探讨及实际推广,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乃至社会史的重要流派,对当今农村经济发展及基础教育的改革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出于教育救国的共同目的,为解决中国农村极为严重的衰败问题,乡村建设运动应运而生。晏阳初领导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和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当时乡村建设运动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两个派别。晏阳初和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晏阳初是基于平民教育的原则采用三大方式进行四大教育,从而进行乡村系统改造;而梁漱溟则是从文化复兴中国的角度,着重于建设一种新的社会组织。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对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晏阳初的教育历程与西方在华创办的近代基督教教会学校相联系,在此过程中,晏阳初逐渐成为一个融有"三C力量"(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苦力Coolies)的基督教信仰者。而正是这一独具内涵的信仰作为其内在的精神力量,才支撑着晏阳初为全球乡村平民教育事业奋斗终身。  相似文献   

14.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是20世纪中国留给我们的非常宝贵而又特殊的精神资源,是当代中国教育的走向和方向标。其平民教育思想具有平民性、表证示范性、系统性和扬弃性四大特色,并且对开创教育重心下移与对象扩大以及开创真正意义上的博士下乡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晏阳初是 2 0世纪中国教育家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世界性人物 ,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中。赛珍珠是一位高产的美国作家 ,曾长期在中国生活 ,她与晏阳初虽国籍不同 ,性格各异 ,但却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他们都是人道主义者 ,都对中国及世界的劳苦民众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巨大的精力。  相似文献   

16.
卢作孚、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实业家卢作孚、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杰出代表。他们提出了建设“农村现代化”的共同目标,在怎样建设农村现代化的问题上,又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卢作孚创造了实业兴乡的“北碚模式”,晏阳初则探索了教育兴农的“定县模式”。笔者通过对二者乡村建设思想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对我国当前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晏阳初精神是晏阳初平民教育实践所体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和崇高品质。晏阳初精神蕴含着丰富的乡土德育资源.充分利用该乡土德育资源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增强该地区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方面。文章概括提炼了晏阳初精神的具体内容,并提出川渝冀湘学校开发利用晏阳初精神提高川渝冀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晏阳初和朱焕章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的两大教育家,晏阳初率先在河北进行定县实验,朱焕章则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教育实践。纵观两者,我们会发现两者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存在诸多共通点,突出体现在都怀有基督宗教的博爱情怀和对教育现实的深刻思考,坚持教育的普及性和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平教运动的师资培养,平民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本土性特征等等。比较他们的教育思想,对于教育家办学以及当代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县政改革"与乡村建设运动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县实验在30年代前后兴起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乡村建设和平民教育运动是在一个相当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运作和推行的。晏阳初所倡导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是突破学术研究的局限性而进行的社会改造尝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但贫困地区的农村和农民的脱贫仍面临巨大挑战。晏阳初在乡村改造中积极开展农民教育,针对农民“愚、贫、弱、私”四大问题,从生计教育到公民教育,将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相结合,具有丰富的现代价值。鉴于晏阳初农民教育思想,我国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应大力发挥教育脱贫作用,激发农民内生力量;开展精准职业教育与培训;强化人才支撑,充实扩大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更好地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