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制造的侵略事件。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沈阳、安东(现丹东市),本溪、营口、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等地,到1932年2月6日占领哈尔滨止,仅仅4个月18天,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整个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0万同胞皆沦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的缘起日本帝国主义蓄谋侵略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明  相似文献   

2.
严冬 《学习之友》2006,(9):60-6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对华战争中代价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轻易占领东三省后,又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步步进逼,直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因此,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认真反思“九·一八事变”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在沈阳城北柳条湖地区,矗立着一个大石雕,那是用花岗岩雕成的巨大的日历书,它翻在1931年9月18日这一页上。这座“残历碑”时时在告诫人们,不要忘记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破我国山河,奴役和残害中国人民的那段历史。今年是“九·一八”事变70周年。为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把那段惨痛的历史告诉下一代,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勿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沈阳市皇姑区关工委组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对这一事件日本天皇究竟应当承担什么责任,近年来史学界众说不一:有的认为m日本天皇对此事一无所知;也有的认为,天皇实际上是一个“傀儡”,在这件事上身不由己.但笔者认为,九·一八事变是在日本天皇的怂恿下发生的.作为日本民族向征的日本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具有最大的鼓动性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5.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打破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均势,但是制定和维护远东“国际秩序”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分别采取了所谓的“不干涉主义”、“不承认主义”和“好人主义”的政策,而与中国东北接壤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实行了“两面主义”的政策。欧美大国对“九·一八”事变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起到了纵容日本侵略的作用,对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是一个重大打击。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以后,李烈钧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文章认为,“九·一八”事变后李烈钧一方面积极主张抗日和民主,督促国民党政府改变对内、外政策;同时也积极做过一些有益于救亡的具体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关东军在军部的鼓励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中国东三省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下一代》2001,(Z2)
日本侵占中国的图谋由来已久。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把对外扩张作为发展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手段。1895年,日本以中国、朝鲜为目标,发动了甲午战争。这场战争,清朝政府被打败,朝鲜落入它的手中,同时,日本还取得巨大的经济好处,除了物资掠夺外,还得到了中国大量白银赔款,从而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急需的资金。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土地上爆发,俄国战败,日本夺得俄国在中国的权益,即军港旅顺、商港大连、中东铁路等落入日本手中。日本为巩固其在南满的侵略势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后 ,日本提出一条吞并朝鲜侵占中国东北的路线 ,大陆政策初露端倪。田中上台后召开“东方会议” ,并密奏天皇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 ,必先征服满蒙”的方针。至此大陆政策完全形成。此后 ,日本为侵略我国东北作好了各种准备 ,随后“九·一八”事变爆发。  相似文献   

10.
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的、集体安全组织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调解活动中 ,曾采取一些措施 ,对日本的侵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强权政治基础及体制结构缺陷所造成的国联的软弱无力、国联内外西方大国的相互掣肘最终又不免使其调解“九·一八”事变陷于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九一八事变后国共斗争,集中驳斥了史学界流行的观点:九一八事变后国共两党仍在激烈斗争的事实说明,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阶级矛盾。明确指出:九一八事变后国共两党的斗争与当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现象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2.
<正>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这时,国共两党的任务就是团结起来,捐弃前嫌,一致对外,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斗争。但是,当时国共两党都没有认识到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没有转变自己的策略方针以适应形势的变化,不仅没有团结起来共同抗敌,反而展开了激烈的生死存亡的大搏杀,极大地削弱了中国的抗日力量,便利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方针何时开始转变?何时完成?标志是什么?这便是本文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在我国东北爆发的“柳条沟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公开走上发动侵略战争道路的标志。从此日本成为新的世界大战在远东的策源地。这不仅是中日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九一八”事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拟就这次事变爆发的原因略作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曾琦是现代中国政坛的知名人物,青年党的首领,其政治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本文着重阐述了他在九·一八事变前的政治思想,并剖析了其形成渊源。  相似文献   

15.
"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临危受命,主政东北。面对日本的威胁,张学良毅然宣布"东北易帜"。同时,采取巧妙措施应对日本:与日本进行铁路问题的谈判时,他采取拖延或推托的政策;采取"非暴力"的方式,从行政、经济等方面来打压日本;秘密支持床次组阁,以期在未来改善中日关系。张学良的对日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日本的政治和经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对中国东北的占领,满铁抚顺煤矿也开始了它的扩张活动.通过对周边土地的扩张,以及采用收买、租矿等形式掠夺其他煤矿,使得抚顺煤矿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应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迄今尚无定论,检视国内外学术界观点,共有以下五种说法:(一)三九说,以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与此相近的还有以1939年9月8日为起点的。(二)三五——三七说,认为在西方开始于1935年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和1936年德、意对西班牙的武装干涉,在东方开始于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侵占北京、上海。(三)三七说,认为“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  相似文献   

18.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首先侵占中国东北,开始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在此后的对日斗争过程中,成千上万的满族人民与其他各民族共同进行英勇的抗战,其斗争规模较为宏大,体现出广泛性、多样性、坚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政策以经济侵略为主。为推行其经济政策,首先着手操纵东北的金融领域。通过在我国东北发行货币、投击倒把、垄断汇兑及金融资本输出等种种手段,扰乱东北金融市场,破坏东北的金融秩序,欲挤垮东北的金融体系以取而代之。到“九·一八”事变前,尽管这一目的没能得以完全实现,但也确使东北的金融体系遭到重创。  相似文献   

20.
日本殖民者在侵略中国东北期间,强调日语的“国语化”;片面强调职业技术教育,通过推行其奴化教育方针,培养忠于日本的“会说话的工具”,严重地摧残了中国东北青年一代的民族情感和国民素质。事实证明,教育的民族性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