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说文解字>是我国现存最古老而成系统的字书,它贮存着丰富的古代饮食文化信息.从其中一系列相关部首的字群里,可以发现中国饮食民俗文化的形成发展和先民传统饮食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的国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具有很强的等级性和礼仪性.<说文解字>中的部、革部、糸部、衣部、履部汉字及相关字群字义反映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进程及其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3.
梁书恒 《考试周刊》2007,(43):81-83
一部《红楼梦》,也是一部民俗文化典籍,衣食住行、园林建筑等各方面处处彰显着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特色。翻译中,由于杨、霍二人有着不同的文化取向或翻译目的,两种译本对其中民俗文化的翻译和传播的结果也就迥然不同。本文拟将二者民俗文化部分的译例加以对比分析,找出差异,以期在此基础上,对民俗文化翻译中两译者的翻译目的及文化取向的不同试作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4.
范成大所著的《吴船录》历来都被看作是一部游记,具有很高文学价值,事实上,《吴船录》中还记载了很多民俗文化,特别是宋代巴蜀地区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有利于我们研究宋代巴蜀文化,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总集,不但表现了复杂的思想内容,在写作上也有较高的技巧,在散文的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造字取象的具体直观性和义理概括性,可以为考察古代民俗化历史提供科学而有价值的信息。在《说解字》中,巢部、穴部、一部、门部、囱部、土部、木部、片部等部首字群很多都与我国古代居住方式、建筑格局、建筑材料等民俗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冬云 《天中学刊》2000,15(1):66-68
<隋书·经籍志>是一部重要的史志目录学著作,又是一部指导学术研究门径的重要著作.<隋志>的最大贡献表现在其体例完备,实现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宗旨.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清初小说<姑妄言>,是一部在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艺术上均有创新的章回小说,是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又一部世情小说杰作,是集中国古代小说性描写之大成的奇书.本文仅就<姑妄言>的思想内容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三言><二拍>这两部古代白话小说集都大量描写了商人的日常生活和经商活动,塑造了形象丰满的新型商人形象.但二者在塑造商人形象上又有众多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相貌形神上女性化、文人化与市井化、民主化之别,商贾之道上的重道德修养与重谋略技巧之别.通过这些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达,给商人的生活及思想观念带来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周易>虽是一部古代占卜的书,它却涉及了包括教育在内的众多领域,深奥而玄妙.<周易>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蒙>卦上,无论卦序、卦形、卦象还是卦辞与爻辞,无不蕴含着后人一直沿袭而且还将继续传承的一系列诸如教学为先、启发教育、尊师敬教、德才兼备、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进一步挖掘、整理和运用这些教育思想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同为人类历史上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有一些类似的优缺点,在当代都面临着强势的西方文化的挑战,同时也都有各自文化面向未来如何做出抉择的相似困境,然而,二者也有诸多不同之处。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比较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异同,吸收伊斯兰文化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以伊斯兰文化发展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为鉴,对展望中国文化的未来之路有很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裔作家拥有双重文化身份,具有双重文化视野,他们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出了想象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同时根据切身观察体验塑造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国文化形象。从形象学的角度研究这些可以发现美国华裔作家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中美文化产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华裔作家还应做的努力,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促进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增进世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中华大地的“网格”地貌和递变性气候为中华文化的多元发生提供了自然地理前提;从考古成果看,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分布在黄河、长江、珠江、辽河、黑龙江等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被学界梳理为六大区域系统等;从神话传说看,戎狄羌夷苗蛮遍布中华东西南北各地,学界由此提出“夷夏东西说”、“三大集团说”等。整合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获得的思考是:中华文化在史前满天星斗、多元发生,其中长江、黄河流域是文化发生最多的地区,而关中平原、燕山南北和环太湖区域是三个最重要的文化发祥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中国人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生成的过程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过程,人类的早期的活动都是围绕动物和植物而进行的,并且是建立在对动物和植物逐步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发端,是文化的源头。原始宗教观念也与此有关,它是原始人对人类知识和经验的发展,是用已知的知识推演未知的知识而已,宗教产生经过了对动物的崇拜、对半神半人的崇拜、对人的崇拜,然后再到全知全能的灵的崇拜的漫长过程,灵的崇拜是原始宗教观念的质的飞跃,它是现代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水门"事件引起中国门文化变异的同时,翻译过程中许多西化译词也成了汉语言文化发生变异的诱因。译者的词汇创造欲和所采取的翻译技巧与读者对译词的接受程度和心理期望是汉语言文化变异的主要根源。通过避免过度音译以及音译时遵循必要的原则是汉语言文化在全球语言文化交流活动中实现"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主客关系的角度提出“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并力图宏观描述中国文化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7.
以《史记·货殖列传》所述及的早期货殖家为线索,揭示中国商人精神与齐鲁文化的联系;提出商人精神与士人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种基本类型;中国商人精神一开始就与士人精神存在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吴磊 《鸡西大学学报》2013,(10):135-136,141
生死之事是人们无法回避且必须面对的问题。儒家重视生命的存在,重现世,轻来生,强调丧葬之礼和死而不朽;道家重视生命的自然本性,突出生命与自然相融合,实现适性逍遥的真实自我;佛家认为人生皆苦,生死无常,不要贪恋世间诸相,要看空一切,物我两忘,超越人生痛苦。梳理中国传统生死观,对实施生死观教育、提升当代人的生死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元典文化作为人类优秀的文化硕果曾创造了东方文化奇观 ,元典并孕育了汉民族的精神文明 ,元典文化作为历史文化已在中华历史进程中发挥过神奇的作用。这种文化元典极具历史超越性与时代再生性和“守本开新”、超越跨越的精神气质 ,是中国传统文化承传转换、不断发展、弘扬光大的内在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