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七单元中提到了"可燃冰",那什么是"可燃冰"呢? 可燃冰不是冰,它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被称为"天然气水合物".它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产生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点火即可燃烧.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地质工作者在海洋中钻探时,发现了一种看上去像普通干冰的东西,当它从海底被捞上来后,那些"冰"很快就成为冒着气泡的泥水,而那些气泡却意外地被点着了,这些气泡就是甲烷。据研究测试,这些像干冰一样的灰白色物质,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混合物。目前的科研考察结果表明,它仅存于海底或陆地冻土层内。纯净的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呈白色,形似冰雪,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直接点燃,因此,人们通俗、形象地称其为"可燃冰"。  相似文献   

3.
王德亮 《初中生》2007,(5):58-59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是石油、碳等传统能源的替代品。目前的调查表明,中国的南海北部陆坡、南沙海槽和东海陆坡等三处均有可燃冰存在。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直径对甲烷水合物球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设计了甲烷水合物球燃烧特性的复合实验测试系统,分别构建了水合物火焰特性以及分解特性实验测试装置.定量分析了火焰高度、火焰温度、脉动频率等水合物火焰特性以及质量变化速率、表面形态演变等水合物分解特性,结合这两类燃烧特性,探讨了甲烷水合物球燃烧的复杂传热传质过程.结果表明,受火焰...  相似文献   

5.
甲烷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水合物的分解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运用现有关于气体水合物结构的研究成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甲烷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水合物每个晶胞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甲烷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该混合气体水合物分解时分为晶格的破裂和气体分子的脱附两个步骤;结合化学反应、吸附与传质理论,导出了甲烷与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水合物分解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适合纯水中悬浮的气体水合物粒子线性分解速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5日,从国务院国土资源部传来特大喜讯,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获得重大突破:5月1日凌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中国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实物样品。此次采样的成功,验证了中国有关基础地质工作的可靠性,证实了中国南海北部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恒压法、利用全透明蓝宝石釜及配套系统,考察了分解温度(245.15~271.15 K)、生成压力(5.5~7.0 MPa)、冷冻时间、搅拌对甲烷水合物分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水合物适宜的生成条件为3.2℃、压力6.5 MPa、静态、冷冻时间为4 h左右,甲烷水合物的适宜储运条件为常压、温度控制在-5℃左右。  相似文献   

8.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同时还有一个优雅的名字——“能源水晶”。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天然气与水混合便会产生结晶化合物,形似冰雪,点火即燃。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甲烷水合物的分子结构,相平衡特性,海底地层中开采与发掘等课题,并对日美等国在开发海底新能源甲烷水合物的研究与采掘情况作出介绍.  相似文献   

10.
谁都知道冰是不能燃烧的。但我国有关部门却在南海发现一种“可燃冰”,其蕴藏的能量相当于我国石油资源量的一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所谓“可燃冰”实际上是一种被称为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矿物,它是指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碳氢化合物气体(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与水分子组成的一种呈冰态的固体物质。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70年代,地质学家在海底发现了结晶天然气,用专业术语说就是甲烷水合物。这种物质广泛分布于大陆边缘的浅层地带,而且储量巨大,据估计它的储量是其他所有化石燃料总和的两倍。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水合物,也称气体水合物,是由天然气与水分子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合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因天然气中80%以上的成分是甲烷,故也有人叫天然气水合物为甲烷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多呈白色或浅灰色晶体,外貌类似冰雪,可以像酒精块一样被点燃,故也有人叫它  相似文献   

13.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国内众多媒体对此进行密集跟踪报道。报道中多采用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可燃冰"。这一词语将"冰""火"不容的两个矛盾体组合在一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热搜词。虽然它是一个语义自身矛盾的词语,但究其本质却是有科学依据的。对"可燃冰"一词的历史渊源与传播进行考证;分析了《现代汉语词典》对其释义的局限性,并对之进行完善,同时建议使用flammable ice或combustible ice作为其英文术语。  相似文献   

14.
佚名 《高中生》2008,(6):49-49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20世纪70年代,美国地质工作者在海洋中钻探时,发现了一种看上去像普通干冰的东西,当它们从海底被捞上来后,那些"冰"很快就成为冒着气泡的泥水,而那些气泡却意外地被点着了,这些气泡就是甲烷。据研究测  相似文献   

15.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这一点已得到广大研究者的公认。在地球上大约有27%的陆地是可以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潜在地区,而在世界大洋水域约有90%的面积也属于这样的潜在区域。  相似文献   

16.
正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分布在深海沉积物或陆地的永久冻土中。可燃冰密度高,全球分布广泛,具有极高的价值,是油气工业界长期研究的热点。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就制订了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计划。据了解,全球可燃冰的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美国、日本等国均已经在各自海域发现并开采出可燃冰。据测算,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为700亿吨油  相似文献   

17.
当人们提到能源时,浮现在脑海中的常常是燃烧的火焰,而绝不会是冰块。火与冰本来是两种相反的物质形态。但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未来洁净能源的最大一部分也许蕴藏在海底,以冰冷的能够燃烧的冰状晶体形式存在。“可燃冰及其基本特征所谓“可燃冰,实际上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型矿物,它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由碳氢化合物气体与水分子组成的一种类冰结晶化合物的固体物质。透明无色的“可燃冰外形似冰,能够燃烧。其分子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的“笼子,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每个“笼子里面“关着一个天然气分子(主要成分为甲烷)。关进…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南海海底,科学家发现有巨大的的“可燃冰”带,估计能源总量相当于全国石油总量的一半。据海洋能专家介绍,“可燃冰”外形似冰,能够燃烧,学名叫“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海底的低温与高压条件下形成的透明结晶。与石油、天然气相比,“可燃冰”的优点更为突出。1立方米“可燃冰”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天然气。目前公认,全球“可燃冰”蕴藏量是所有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总和的两到三倍。据推测,地球上含有“可燃冰”的面积可能要占海洋面积的30%、陆地面积的12%左右。如果是这样,它可真是一种引人注目的新能源。但是,“可燃…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甲烷水俣物的分子结构,相平衡特性,海底地层中开采与发掘等课题,并对日美等国在开发海底新能源甲烷水合物的研究与采掘情况作出介绍。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从发现到应用的历程:科学家于19世纪在实验室发现气体水合物,至20世纪,科学家在自然界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并确定了天然气水合物的概念。随后,科学家从影响因素和形成模型等方面探索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理,且致力于把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新型能源进行开发利用,已在发电系统、储存和运输天然气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