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教<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创意如下: ●激趣--苏子难舍荔枝味 1093年,天才诗人苏轼被贬至南岭惠州.较之于京城,惠州是个蛮夷之地,然而苏子却似闲云野鹤,落得逍遥自在;甚而口占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好个"长作",荔枝竟有如此魅力?据说,此诗传到京城,当朝宰相章悖慨然道:"苏子瞻竟然如此快活?"于是一贬再贬,贬到海南儋州.浑不知,儋州的荔枝比惠州更甜,差点让苏子忘却了贬谪之苦.  相似文献   

2.
苏轼爱民亲民惠民的淑世情怀与超旷豪迈自强的人格精神是东坡文化精神之核心,它对打造惠州惠民之州、开放之州和铸造惠州自强不息的文化性格,提升惠州城市文化软实力之竞争力影响甚大,极具现实意义。提高对以东坡文化为核心软实力建设的认识、深化东坡文化理论研究、以创作为契机宣传东坡文化、创建东坡文化主题公园等,对提升惠州文化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苏东坡晚年被贬岭南,谪居惠州,留下了不少的文物遗址,为古城文化增添了光彩。最近,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东坡寓惠的重要文物遗址——东坡井和王朝云墓,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坡井座落在惠州城东的白鹤峰之上(现惠阳地区卫生学校内),井深约14米,井口直径约60多厘米。据考,该井位于已毁的东坡故居“德有邻堂”的前面。苏东坡贬谪惠州时,曾先后居住在城西的合江楼和城东的嘉祐寺(现市第八小  相似文献   

4.
对于苏东坡与惠州文化的关联的认知,官方、民间、地方学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偏弊,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强调东坡对惠州情有独钟;二是夸大东坡对惠州人文发展的作用。为此,要进行反思与纠偏,准确、全面、透辟地把握东坡与惠州文化之间关联度,既不能急功近利地停留在肤浅庸俗的宣教层面,又不能近距离地观照而导致学术理性的缺乏。这种反思与纠偏,不仅对惠州的苏东坡研究,而且对其它地方的地域文化研究,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荔枝情     
上学期,学杨朔的<荔枝蜜>,老师讲得很生动,讲得我们差点流口水;可荔枝蜜的香味只能在我们的想像中飘荡,荔枝的甜美也只能在东坡先生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中体会.这学期,学白乐天的<荔枝图序>,老师依然讲得很生动,还找了许多荔枝图来,让我们看着图画学课文.临下课时,老师不无遗憾地说,要是有荔枝拿来给我们看看就好了,可是现在不是季节.  相似文献   

6.
苏轼在仕途生涯中曾被贬谪到广东惠州,贬谪时间总计约两年半。基于对苏东坡贬谪惠州时期的行踪事迹和创作诗词,发现苏东坡传播健康的饮食养生观念,挖掘传统食材、改良烹饪方法的观念,促进了东江菜系的形成,对惠州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对惠州东坡饮食文化进行价值评估,从而为惠州东坡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对策提供依据,有利于积极开发东坡饮食文化资源、继承与发展东坡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惠州西湖的孤山上,有一座掩映在绿树中的古香古色的楼房,这便是新建的东坡纪念馆。大门上面,“东坡纪念馆”这五个浮雕镀金的正楷大字,是著名书法家秦咢生先生的大手笔。大门两侧,悬挂着一副木刻的楹联,上联是,“与客话坡仙,几经瘴雨蛮烟,依然是明月当头,罗浮对面”,下联是,“凭栏俯城郭,趁此落花飞絮,最难得岭南春暖,江左人来”。这是清代王鸣鼎先生专为白鹤峰东坡祠作的,现集明代书法家唐寅的笔迹。  相似文献   

8.
惠州单列成州,在公元917年,入宋在971年,向来为岭南重镇。惠州知州数目历来统计较多,但存在争议。来惠州之谪宦于惠州发展作用明显,与惠州守官之态度亦密切关联。而惠州守官与惠州经济、文化、教育等直接相关。宋代惠州守官大多来自福建,优劣不一。文章综合方志、正史,对北宋惠州守官做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9.
惠州被誉为“中国小小说之乡”,在小小说领域取得了不少傲人的成就,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惠州小小说现象”。惠州地处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文化交接处,其小小说创作深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在意象与叙事上都蕴含着丰富的“岭南”元素。惠州小小说的“岭南”意象展现了岭南的自然风貌、社会风貌与人文风貌,其叙事过程的“岭南”元素亦呈现了岭南质朴温和、关注人性和晓畅活泼的特点,从中可以窥见惠州小小说的特点与成就。  相似文献   

10.
正宋绍圣元年(1094年),年届六旬的苏轼被他昔日的学生,而今的皇帝哲宗贬谪惠州。九月渡大庾岭,十月到达惠州贬所。两个月后,苏轼度过了他在惠州贬所的第一个春节。追思往事,东坡老人难免感伤:"前年侍玉辇,端门万枝灯……牙旗穿夜市,铁马响春冰。今年江海上,云房寄山僧。亦复举膏火,松间见层层。"去年还在陪侍皇帝,何等荣耀,牙旗仪仗穿行于繁华的夜市,铁马踏响在冰河之上;而今年的春节,却在江海之上漂泊,是禅房寄身的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寓惠时期的事业政绩、功德文望和嘉言懿行, 已和惠州的朴野山水、淳良的人心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缠环糅合在一起, 构成了独特奇异的东坡寓惠文化现象, 所谓东坡惠州两相成。开发和利用这种文化, 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精蕴, 以文促商, 推进惠州文化产业建设, 提升惠州知名度, 繁荣惠州现代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葛(角)亮湖边洗藕,户户太白李(理)长庚(根) 宋朝苏东坡与当朝丞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左迁,谪居岭南,做官惠州。途径广州时,慕名游六榕寺和六榕塔。苏东坡喜名刹,善交僧,乐读佛,故号东坡居士,此次南下,得偿夙愿,因此  相似文献   

13.
新闻速递     
爱情 英81岁老人迎娶初恋情人 两位81岁的白发情侣于这周完婚。老翁迈克尔·费特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已恋上玛丽·奥顿,当时求婚遭拒。去年.他们各自的配偶都先后去世,这对老人在相识65年后终于幸福地举行了婚礼。  相似文献   

14.
明清惠州府进士98人,其中,明代44人,清代54人。惠州府进士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明代呈现着高度集中的两极分布格局,归善、博罗并驾齐驱;清代两极格局瓦解,归善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在科举实力总体平稳的格局下出现局部此消彼长的态势。虽然明代惠州府进士数量要少于清代,但其仕进情况却优于清代。明清惠州府进士的科举、文化成绩表明,惠州不仅是岭南重要的科举中心、人才中心,而且是岭南重要的文化中心,这为近现代惠州乃至岭南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活水还须活火赢,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构分江入夜瓶。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卧听山城长短更。这是一首有名的东坡岭南诗,当代各家选注苏诗,它几乎每选必中。同时,又几乎一律注明:“元符三年作于信州。”我以为这个注释是错误的,此诗应作于惠州。今不揣固陋,试论如下:杨万里尝叹此诗甚妙,以为“第二句六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世;深处取清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世;石乃约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波,非遣卒奴,五,也“(见《诚斋诗话》)。若综观全诗,窃以为尚可以申而…  相似文献   

16.
原所贤 《科技文萃》2000,(7):106-107
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博学多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万人传诵的名句,便是出自他之手.苏东坡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曾因"乌台诗案"入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便是他在荒僻偏远之地为官的写照.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苏东坡从贬谪地儋州(即今海南岛)乘舟北归,病死于毗陵(即今江苏常州),终年66岁,朝廷追谥"文忠".  相似文献   

17.
惠州原有的景观伴随着苏轼的到来愈加扬名。并且,在谪居的几年中,苏轼在惠州“首创”了一批人文景观,这些都成为后人经常游览的著名景点,“惠州景观”遂变为极具个人色彩的“东坡景观”。多重原因造成了此种转变:一是苏轼对惠州景观灵动的描述;二是世人对其“旷达”人格的追慕;三是后世对苏轼“不顾穷达,行仁利物”之济世精神的仰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相似文献   

18.
曾勤学 《广东第二课堂》2008,(5):F0002-F0002
春风和煦,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的岭南名郡惠州又添一道美丽的风景——广东教育杂志社惠州通联站暨校园小记者站挂牌成立了,《广东第二课堂》小记者又增添了新的活动阵地。  相似文献   

19.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东坡离檐北归常州行至江苏镇江金山寺时,曾作(自题金山画像)诗,给自己的一生作出了如下总结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放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增州。”东坡在官场和贬地尤其在海南增州,可说是历尽坎坷艰辛,已经被折磨得心灰意懒,但他也度过了颇富意义的即将结束的人生历程,创造出他值得自慰的“与渔樵杂处”、超然自得”的“功业”。对于东坡晚年遭贬海南信州的这段历史和“功业”,过去学者的研究较为薄弱,近读了朱玉书于1993年结集、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苏东坡在海南岛),我们…  相似文献   

20.
小哲理     
老翁的忧愁 有个老人富贵双全,子孙满堂。在过百岁生日的时候,祝寿的客人挤满了家门,老翁却很不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