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阿城地震台竖直摆倾斜记录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原始曲线分析,潮汐分析和调和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内在质量评价,并搜索归纳了2011年9月——2012年7月以来全球7级以上强震的同震效应表现形态及特征,验证了阿城地震台竖直摆倾斜的可靠性和灵敏性。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使震区桥梁产生了许多典型破坏,同多对典型的桥梁震坏坏分析,可以为今后桥梁抗震设计总结出一些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以减少在未来地震中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滑坡在两个典型区域内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选择2个地震滑坡重灾区域(A/B),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震滑坡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高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及发震断裂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A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石墨片岩、石英岩岩组,研究区B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粉砂岩、砂岩、硅质岩岩组;2研究区内滑坡易发程度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升高,A区的滑坡发生优势坡度为44°,B区为38°;滑坡发育与高程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滑坡分布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与距离发震断裂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上盘滑坡发育程度明显高于下盘.  相似文献   

4.
房县三海村地下流体井与钟祥地下流体井相距230公里,两井均安装SWY-II型数字水位仪和SZW-1A V2004型数字温度计。全球6-7级地震两流体井静水位同震响应均为震荡性,7-8级地震才出现阶变型;房县三海村和钟祥马岭地下流体井记录不到近场地震;记录到的地震主要为环太平洋地震带西段所发生的地震。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1,(2)
本文阐述地震前人体感应特征,体感与地震预测之间的科学关系,以及汶川巨震前人体感应分析,系统阐述了人体感应在大陆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的探究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前兆特征和震源物理关系,本文针对2018年5月28日吉林松原M5.7级地震,开展黑龙江省重力仪器观测数据变化特征及差异性的研究,分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台和漠河台两个重力台站的重力同震响应特征,探讨牡丹江台重力固体潮残差异常变化的原因,对监测与探索地震孕育发生全过程及捕捉地震前兆特征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日本及其周围地区成为世界上典型的岛弧区,那里,大洋板块沿岛弧一侧俯冲回地幔中,那里既发生浅源又发生深源地震,而且不少地震引起海啸.日本是具有记录地震活动性历史最长的国家之一.当我们更周密地考察一下日本地震活动的特点时,就可揭示出一些令人感兴趣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几年福建省的数字化地形变资料,参照各台站仪器工作日志,排除了人为干扰、气象因素等台站已知干扰因素,通过综合分析总结了福建省数字化定点形变日均值整点值曲线在震前出现的各种异常图像,找出一定的判断规律,从而为地震预测及震后趋势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震同震变形的解耦分析对于地震反演和地质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4年日本新泻中越地震为例,着重探讨了通过地震前后DEM数据解耦分析获取同震变形的方法。通过假设相邻三质点在地震中经历刚体平动变形,可求解三维线形方程得到拉格朗日变形。本文提出定义名义平面和改善DEM可比性等手段使求解更为严密,并提出了适合当地地质条件和建设情况的截止窗口,利用移动平均法处理后得到同震变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同震变形与地震滑坡分布的相关性,同震变形的垂直分量与地震滑坡分布负相关,水平分量与地震滑坡分布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5月12日四川地震,牵动了全国民众的心.震感瞬间传至全国各地.有人认为,既然汉代就有"地震仪",为什么依然无法预测地震呢? 其实,地动仪无法记录发震时刻,更无法记录震级.因此,从现代地震学的角度来看,候风地动仪并不能记录地震,不是地震仪.  相似文献   

11.
地表温度年变化对地应力和地倾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有限元方法 ,对存在复杂地形时 ,气温变化的影响深度 ,及造成的地应力和地倾斜变化的量值进行了估算 .计算结果表明 ,地形造成的热汇聚和热发散会造成地下温度的不均匀分布 ,而不均匀的热胀冷缩会导致地应力和地倾斜复杂变化 ,其影响深度大于平地温度年变化涉及的深度 .在地应力和地形变台站的选址和观测中应该注意气温年变化影响及其干扰排除问题 .  相似文献   

12.
杨盼盼 《科教文汇》2013,(16):151-151,153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现场直播报道逐渐成为彰显电视媒体特色和优势的信息表达方式。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地震后,全国各大电视台及时推出现场同步直播报道。本文以芦山地震电视报道为例,试图探讨电视新闻直播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Previously, inadequate earthquake catalogs and the lack of method made it challenging, if not im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dominant period of earthquake occurrence. With the advent of densely distributed seismic stations in Japan since 2002, 410 642 M1.0+ earthquakes have been cataloged under the mainland within 30-km depth, which provide a superb dataset to identify the periodicity of earthquakes. We processed this catalog using time-frequency analyses and daily stacking, which are powerful in extracting weak periodical signal from strong random noises. We concentrated on the time sector from 0:00 to 6:00 (i.e. from midnight to daybreak), which is a reliable time window for much higher detectability of weak earthquakes, since it has the lowest affects from cultural noises. We successfully observed two apparent periodicities of 12- and 24-hour, which are much smaller than the fortnightly periodicity presented previously in the literature. Synthetic earth tides, after intentionally ignoring the contribution from the Moon, present similar dominant periods as the earthquakes. This may indicate that the dominant period of earthquakes is statistic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Sun rather than the Moon. The daily stacking number of earthquakes using a 15-minute or 1-hour interval shows a peak around 1:30, rather than usually expected 3:00 to 4:00. In addition, bigger earthquakes show more evident variations in the stacking results, and the trend is very consistent for various lower limits of earthquake magnitude from M1.0 to M4.0. These discoveries settled the disputes on the existence of the periodicity of earthquakes since 1886 and may open a window to unravel the mystery of earthquakes.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福岛核电站1、2、3、4号机组接连发生事故,如果说地震和海啸引起了人们关注的眼光,那么更加让全世界震惊的则是福岛核电站的爆炸。本应在自然环境中“雷打不动”的核电站,为何会出现可怕的核泄漏?福岛事件给日本民众乃至全世界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对整个核电产业的发展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出现核电站危机时,人们该怎样去应对?本文重点分析核电站危机应对机制的基本原则以及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边界吸收中镶边法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均匀层状带凹陷特征的介质模型为例,分析镶边法在常规边界吸收问题中的独到优越性;采用均匀倾斜模型数值实例,详细探讨外侧镶边法在边界吸收中的弊端及其成因.综合数值试算分析表明,外侧镶边法会引入虚假反射波,其原因是边界处速度延拓产生了人为绕射点.提出了内侧镶边方法,即以牺牲局部有效波场来提高数值计算精度、信噪比和可信度,实例验证该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16.
宋英华  李旭彦  王喆  王黎 《科研管理》2015,36(11):170-175
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既能检验政府部门的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又能使广大群众快速学习到地震的安全防范与自救互救知识。为增强地震应急综合演练实效性,构建了地震应急综合演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专家专业考评意见和群众参与度,并通过以评促建来规范地震应急综合演练体系化建设。以层次分析法来确定专业考评意见和群众参与度的指标权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效果评价中的多因素多层次信息进行定量化处理。通过2014年十堰市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效果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火电厂烟气量在线软测量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辉 《科技广场》2009,(5):215-216
针对火电厂锅炉烟气流量的在线监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在线软测量方法,并对软硬件系统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8.
韩冰  梁帅 《科技风》2011,(8):14+33
网壳结构中引入将粘滞阻尼器,分别输入两种自然地震波和一种人工波,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双层球面网壳进行了减震分析。比较无阻尼器和装有阻尼器的网壳不同的动力响应。研究表明,粘滞阻尼器对网壳的减震效果明显,安装阻尼器是网壳的一种有效的减震措施。提出在双层球面网壳的上下弦最外圈环向杆件上安装粘滞阻尼器是一种有效的布置方式。并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玻锥是彩色显像管的重要结构件,在玻锥生产过程中,面比较流行的两种测量定位方法——定位块定位和参考线定位,管颈倾斜和偏心是必测项目,文章介绍了在玻锥测量方以及特种CMT锥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震引发的四川旅游地灾害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玮 《软科学》2010,24(4):89-93
汶川地震给四川的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地震引发的四川旅游灾害风险表现为市场风险、心理风险和安全风险三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方法进行定量研判可以看出,三类风险对于旅游业的影响不一,而各地区对于灾害的抗风险能力有所差异。因此,应该提升产业风险意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合理转移风险来减少地震对四川旅游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