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莱辛在《天黑前的夏天》中利用水之意象的呈现、缺失及其隐喻描述了因受制于社会道德规范而面临“失我”困境的女主人公凯特治愈分裂人格,获得自我新生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2.
小说《天黑前的夏天》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于1973年发表的一部关于女性主义的小说.该小说讲述了45岁的女主人公凯特遇到心理危机,并在一个夏天艰苦寻找自我的历程.而对于该小说中的结局部分,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小说的结局是积极的,而有的学者认为该小说的结局是消极的.本文试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小说中对人物塑造有较大影响的隐喻“海豹”进行分析,并藉此来解读小说的结局.通过研究发现,女主人公凯特自我寻找的历程同海豹寻找海洋的历程一样,最后的结局是海豹找到了海洋,凯特也找到了内心中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3.
莱辛在《天黑前的夏天》中利用水之意象的呈现、缺失及其隐喻描述了因受制于社会道德规范而面临"失我"困境的女主人公凯特治愈分裂人格,获得自我新生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4.
2007年,英国著名当代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凭借《天黑前的夏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部讲述中年女性精神危机的巅峰之作,书中的女主人公凯特通过反抗男性权威、回归自然,最终成功走出迷途。论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解析凯特从既定生活模式的迷茫状态到"出走"后回归顿悟与平静的成长之旅。  相似文献   

5.
针对《天黑前的夏天》中体现的女性主题,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从对女主人公凯特在一个夏天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分析,探讨作品中所展现的中年家庭妇女所面临的问题和精神困境、以及她们的出路,进而揭示多丽丝·莱辛在步入中晚年后有关女性问题的更加深刻的思索和她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对《简·爱》相关情节的概述,以场景的转换为线索,通过分析小说中鸟类意象的象征意义,分析了鸟类意象与故事情节发展及主人公心理及命运变化的关系。象征在小说中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鸟类意象与主人公简的命运息息相关,与小说内容紧密联系,成为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和纽带,预示着主人公的命运,为小说的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多丽丝·莱辛中期小说《天黑前的夏天》结局的矛盾性出发,拟从文学伦理学视角探讨"房子"及"海豹"等意象的伦理意义,最后指出女主人翁回归家庭有其必然性,体现了文学的"伦理教诲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20,(4):99-104
《天黑前的夏天》中"离去"与"归来"结构隐含着独特的叙事艺术。该结构以"多重叙述"的方式在平行走向之下又呈现出的对立之意构成了小说内含的叙事张力,使得"离去"与"归来"结构呈现多种样态的叙述功能。特定的叙事序列、单一叙事模式以及情节反转的结构方式,表达了莱辛呼唤女性气质回归,反对英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激进女权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吴组缃小说<菉竹山房>在叙述人物悲情命运时,摒弃了人物对话和复杂曲折的情节,运用了多种意象,通过意象所指的内蕴,塑造了一个既让人怜又让人恨的"二姑姑"的形象.对小说意象内蕴进行解析,并与<简爱>中被囚禁的"疯女人"进行对比,能够揭示其悲剧命运的根由.  相似文献   

10.
意象创造是张爱玲小说中惯用的艺术手法,花是张爱玲小说中重要的审美意象。在张爱玲的小说中,用花来衬托女主角生存的环境,花成为女主角命运的象征符号。张爱玲的小说把花与女子命运相联系,从不同方面和角度来阐释花与女子命运的关系,花的意象有了更加广阔的所指和更深层次的拓展,张爱玲创作的花意象是对古代花意象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无名的裘德>中意象和对比及其在叙事过程中的相互回应,一方面理性而含蓄地赋予小说中的事件、人物及其价值观以象征性的评判,使小说的逻辑叙事更加密集,小说层次更加丰富;另一方面,所有这些意象、对比的象征性运用,同时表达了哈代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即上帝或操纵宇宙的力量对人及其命运的漠视以及现代社会的躁动性.  相似文献   

12.
小说《飘》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创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反映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爱情故事的小说。小说从主人公斯嘉丽命运的变迁、情感的经历反映出人生命运的变化无常,在小说的创作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并通过一系列意象表达了小说的文学主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为此,本文结合小说内容,从意象解读、审美理想、人性思考等角度深入探究小说《飘》的文学意蕴,并对小说中的美学进行解读,旨在加强对这部小说的深入理解,充分彰显出这部小说的时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先生的长篇小说《极花》是一部饱含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品,通过象征主义手法的使用,将"高跟鞋""极花""剪花花"等多种意象集中于小说女主人公胡蝶一身,表达了贾平凹先生对于乡村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中国贫苦农村发展现状的担忧。  相似文献   

14.
《渔舟图》是英国作家艾伦·西利托的一个短篇小说,发表于1959年。小说以诺丁汉郡为背景,以现实主义手法描述了二战期间英国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主人公哈利是一个邮递员,他生活麻木,对婚姻玩世不恭,对妻子情感漠然,哈利以此方式来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战争的厌恶。小说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识。值得称道的是,在小说的结尾,妻子凯西的惨死让哈利从颓废迷茫中猛醒,他重新认识到了生存的意义和自我价值。"渔舟图"这一意象贯穿于小说中,作者以此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的生活和美好婚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渔舟图》是英国作家艾伦·西利托的一个短篇小说,发表于1959年。小说以诺丁汉郡为背景,以现实主义手法描述了二战期间英国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主人公哈利是一个邮递员,他生活麻木,对婚姻玩世不恭,对妻子情感漠然,哈利以此方式来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战争的厌恶。小说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识。值得称道的是,在小说的结尾,妻子凯西的惨死让哈利从颓废迷茫中猛醒,他重新认识到了生存的意义和自我价值。"渔舟图"这一意象贯穿于小说中,作者以此表达了对和平宁静的生活和美好婚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6.
《桥》是废名颇具代表性的一部小说。通过解读《桥》中的"桥"意象,探寻作者所表达的爱情主题。废名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投射到了这部小说中,通过小林、琴子和细竹之间的情感关系,诠释了对爱情的向往、抉择以及对女子命运的思索。"桥"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具有浓厚的彼岸色彩。  相似文献   

17.
斯坦贝克小说《人鼠之间》中出现了很多动物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这些动物意象和象征在塑造人物和深化主题方面有重要作用,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对小说中主要的动物意象及其象征意义的探讨,揭示出小说的主旨即人类在命运和不公正的社会制度面前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以"黑人会飞"这一古老的民歌为故事的主线,用黑人音乐记录非裔黑人在美国的痛苦遭遇,音乐叙事在小说中有着记录历史、表达愿望、安抚心灵和重塑自我的功效,这种叙事策略反映了作者对黑人音乐的感悟并表达了由此而产生的对民族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关于"意象",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就已有了明确定义。认真研读铁凝小说我们可以发现,早在创作之初她就已经在运用意象,小说中的那些空间场景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已经不再单纯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概念,而是能够充分表达人们内心世界和揭示人类情感关系的空间意象。作家铁凝通过有力地刻画城市空间,向人们展示了城市空间对于人们心灵的严重禁锢,从而阐明了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父权制思想千百年来伤害着女性,男人以此压迫和剥削女人.莱辛的作品《野草在唱歌》《天黑前的夏天》《幸存者回忆录》中反应了这一问题,这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已有所呈现,但莱辛关注女人的同时也关注男人.从全新的视角解读莱辛的作品,分析此三部小说中的男性的悲剧命运,指出女性受到父权制思想毒害的同时,男性也是该思想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