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戏曲的观众基本上是些中老年人,即便有年轻人,也多是些专业艺术学校的学生。尽管有关人士为此而大声疾呼:“拯救民族艺术!”其结果却还是应了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先生所言——“台上振兴,台下冷清”。中国戏曲艺术濒临如此尴尬境地,自然波及到了当前的中学戏曲教育,并由此而衍生了一系列问题。中学阶段是否需要戏曲教学?新课改下的中学戏曲教学又将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2.
为了弘扬中华文明,提高全民素质,教育部2003年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古诗文教学提高到“弘扬民族精神”、“汲取民族智慧”、“形成文化底蕴”的高度。高中古代诗文的篇目,尤其是古代诗歌的篇目大幅度增加。就6本必修教材而言,教材总篇数为133篇,而古代诗歌教材达到16篇,包括戏曲唱词在内共72首之多,占课程总量的12%以上。  相似文献   

3.
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标也特别强调:“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但有人还在提出疑问:当代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习古诗文?我想这是由教育的育人本质决定的。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担负着培养具有中国民族文化之根的现代公民的使命。民族精神必以民族文化为载体,而中国古代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又是民族文化之精粹。这就是学习古诗文的根本意义所在。令我们深感鼓舞的是,党的十六大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把弘扬和…  相似文献   

4.
《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那么,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文言文教学的方向和考核内容。另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问题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语文教育的这个命意和文言文教学要求联系起来,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否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呢?很显然,文言文是学生接触、了解、感…  相似文献   

5.
“承中华美德,扬民族之魂”成为我校德育的主旋律。为了使孩子们能够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熏陶,我校与中国戏曲学院共同开发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中国戏曲文化”校本课程,将中国优秀的戏曲艺术在少年儿童中推广、传播,扩大戏曲的影响力,使我校的学生从小感受戏曲本身的艺术美,提高鉴赏戏曲艺术的素质,进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6.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戏曲艺术的传唱使学生感受历史文化的丰富与深邃。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立足地方戏曲特色,开展多种活动,将古老戏曲融入当代校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让戏曲真正地成为音乐课堂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与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我国地大物博,因而形成不同地区的剧种:如京剧、沪剧、越剧、川剧、婺剧等。戏曲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大文化食粮和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化身,而京剧更是被国人称为国粹。然而当前戏曲有着“戏院门前车马少,场内座位空席多”的不景气现象,港台流行歌曲、摇滚乐等快餐文化正以强大之势不断冲击着我们传统的戏曲艺术。振兴戏曲,弘扬民族艺术的口号提出来已经十几年了。十几年来,无论是政府的相关部门,还是剧团的广大演职人员、票友、媒介都…  相似文献   

8.
论“朴素”     
本文立足于中西古代绘画、诗歌、戏曲等艺术门类揭示其“朴素”的美学风格。意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重视朴素的美学思想,并在我国现代文化艺术中发扬光大,在中华民族当代文学艺术的百花园中开发出朴素美的花朵。  相似文献   

9.
胡敏 《教师》2019,(13):91-92
有着百年历史的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已经受到流行文化的极大冲击,正一步步走向衰落,为扎实开展“越剧进课堂”并有效传承越剧艺术,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可通过“望”“闻”“问”“切”等教学策略让学生更直接、更具体地去接受越剧文化,感受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进而继承和振兴戏曲事业,培养新一代的越剧爱好者和欣赏者。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之一。语文课程,对传承和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国学,“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计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语文课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标也特别强调:"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担负着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民族精神必以民族文化为载体,而中国古代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又是民族文化之精粹.所以我们要重视文言文的教学,开发好古人留下的精神和语言宝库.  相似文献   

13.
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语文新课标也特别强调:"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担负着传播民族文化的使命.民族精神必以民族文化为载体,而中国古代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又是民族文化之精粹.所以我们要重视文言文的教学,开发好古人留下的精神和语言宝厍.  相似文献   

14.
解玉峰 《江苏教育》2012,(Z1):84-85
2011年年初,《中国国家形象片》(角度篇)开始在纽约曼哈顿的时代广场户外大屏幕滚动播出。宣传片长15分钟,涉及中国经济、文化、风光等各方面,一些被认为代表中国的"名片"得到了推介,其中就包括戏曲。中国戏曲得以入选中国"名片",应当说是国人对戏曲极为珍视的一种反映,戏曲一向被称为"民族艺术瑰宝"也绝非偶然。那么,中国戏曲作为民族艺术之一,其魅力究竟何在?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不得不对"中国戏曲"这一概念加以界定。按照《中国戏曲志》等辞书的统计,我国号称有三四百个"剧种"。这三四百个"剧种"实际上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瑰宝 ,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弘扬、发展、繁荣戏曲艺术 ,笔者认为 :其一 ,要注重出精品 ,即与时代合拍、有生活气息的精品剧本 ;其二 ,要有敬业精神强、专业基础深、素质好、有一定创作能力的优秀表演、导演人才。做为戏曲教育部门 ,应该把培养尖子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现在剧团对聘用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急需培养一批尖子人才以满足剧团用人的需求。由此可见 ,戏曲教育是繁荣戏曲艺术的基本保证 ,关系到戏曲艺术今天和未来。那么 ,怎样培养尖子人才呢 ?何为尖子人才 ?不同时代…  相似文献   

16.
李冰 《文教资料》2009,(21):107-109
弘扬戏曲这一民族艺术瑰宝,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作者在课堂欣赏的基础上,开设了选修课<戏曲入门>,组织了戏曲学习兴趣小组,努力加强民族戏曲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从被动地欣赏转入积极地表演.实践证明,中学生是能够喜欢上民族戏曲的,在中学开展民族戏曲教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戏班史》填补了中国戏曲发生、嬗变、发展的一个空白。广泛地探索研究戏曲班的历史变化及其与戏曲艺术发展的关系.以艺术奴隶为中心。阐述怎样在几千年的恶劣社会环境中创造了璀璨的中国戏剧文化.张发颖历尽艰辛编写成书,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遍览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古代优秀诗歌,却没有一篇古文。小学高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现代文教材内容改编自古文,如《负荆请罪》《螳螂捕蝉》《孔子游春》……初步进行简单的小古文学习,可以使儿童感受我国深厚的  相似文献   

19.
准剧起源于盐阜及两准一带.她根生苏北,花开江南,流行于大江南北,是江苏乃至华东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主要剧种之一.她集音乐、美术、文学为一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准剧艺术引进校园,让民间艺术融入课堂,弘扬本土文化,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让草根艺术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一、实施淮剧教育,振奋民族精神 我国民族特有的艺术种类繁多,然而许多学生对西方音乐颇有兴趣,对外国作曲家了解掌握较多,而对中国音乐杰作却知之不多,尤其对我国戏曲艺术就知之更少了.准剧——江淮地区独具风貌的一种地方艺术形式的教学,由于其乡土性、草根性,必将激起学生对戏曲文化的认同和追求,激发他们的民族信心与自豪感.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古典文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而其中最璀璨的明珠,就是历代文人骚客所精心撰造的名句。它们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极高的审美价值。我们的民族,在自己悠长的历史岁月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情结,特有的思维方式,特有的立身处世准则,这些汇合起来,就形成了我们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而古代诗文中的名句正相当集中地体现了这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它必须担负起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更应该担负起用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滋润学生心田的作用,为了弘扬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道德精神,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古代名句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