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这不仅成了一些病人甘于忍“苦”服药的精神支柱,而且不少人把它推而广之,成为一种生活哲理。尤其是将它推到教育工作中,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要教育好学生,使用的“药”以“苦”为良,似乎“药”越“苦”疗效越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五味清心     
五味清心这是一道以苦菜为主的时令凉拌菜。苦菜见诸文字最早的是《诗经》,《唐风·米苓》中有“采苦采苦”之辞,《邶风·谷风》中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茶即苦菜,可见我们的老祖宗们对苦菜也是情有独钟的。吴其的《植物名实图考》载有“苦荬”“筐荬”数种,在现...  相似文献   

3.
说“苦”     
人们常说人生五味:苦、辣、酸、甜、咸。“苦”字当头,统领了生活中的各种感触。苦有苦的独特之处,没有苦做参照,就衬托不出其他多种多样的滋味了。至于“苦尽甘来”等则一步步从味觉领域提升到人生境界了。我自小与苦做伴,吃了不少的苦头,现在也就不怕吃苦,甚至颇爱吃“苦”。今天就和大家谈谈我熟悉的几种“苦”。  相似文献   

4.
从佛教的角度关注现实,体现人生的“多苦”意识,是许地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本在对许地山小说创作“多苦”意识的成因、具体表现以及“多苦”意识与佛教中的“多苦现”之根本区别的论述后,指明了作家坚韧执着,积极向上、奋斗不懈的求存精神和积极的现实意义、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吴艳华 《沧州师专学报》2003,19(1):14-15,71
鲁迅杂文中有一个显在的命题——“苦”:“生”之苦与“战”之苦。这正是鲁迅先生执着一生的“路漫浸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想个性与精神本质的具体写照。对“苦”的透视、剖析,“苦”中的挣扎、搏击,使鲁迅在虚妄与绝望中杀出一条“血”路,从而获得“过客式”的悲壮动人的精神拯救。  相似文献   

6.
以境生情情境交融──浅谈愉快教育中的情与境孙艳秋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实在太苦了。其苦大致表现在三方面:课业负担过重之苦,学习生活枯燥单调之苦,师生关系紧张之苦。应运而生的愉快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就是把这“三苦”变为“三乐”(学...  相似文献   

7.
我曾就“苦与乐”这个专题在同学中作过一次访问。我发现,同学们对于“乐”全都是非常向往,而对于“苦”概括起来就有两种态度:一是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只是一个“烦”字;二是保持乐观的情绪,激励自己去克服困难。我当然赞同后一种做法。我认为苦与乐是辩证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苦中有乐,喜极也会生悲。当我们学会把握好自己的情绪,学会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时,那我们就真正长大了。辩证对待苦与乐@李慧哲$河源市娴兰中学初一级  相似文献   

8.
《新教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扈伟玲主编)一书中,关于《从百草园到一味书屋》一文,编者的评析是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比、对照得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三味书屋”足“我的苦地”。对“百草园”是“乐园”这已是共识,但“三味书屋”是“苦地”,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一个“半边户”教师的日记湖北阳新一中胡隆佳×月×日星期三阴晚饭时,几位老师在食堂里边吃边聊。话题转到“谁是最苦的人”时,大家列举出种种理由,都说自己是最苦的人。最后,我说,只有我才是最苦的人。因为我是“半边户”,除了要完成学校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时常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关“苦吟”诗派诗论的理论内涵进行了论析和探讨。中、晚唐的“苦吟”诗派的理论表述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和历史背景。除了社会现状和诗歌发展阶段的因素外,诗人潜在的“自苦”意识是其深层的心理依据,而这一心理依据是与中国文士的传统人格观念密切相关的。在中、晚唐“苦吟”诗人的作品中,在关于“苦吟”的诗论以及唐代诗歌创作论的演变中,这一特点都有着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刘妍 《现代语文》2004,(11):34-34
在人类所品尝的诸多滋味中,“苦”大概是最复杂内涵最丰富因而最富有哲理的一种味道了。人的味觉器官对苦的排斥性恐怕是先天的,譬如给一个婴儿吃苦药,往往会遇到最强烈最原始的抵抗。而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凡是沾上“苦”字的词。大都是苦难而低沉的:经受艰辛叫“吃苦”;无依无靠叫“孤苦”,身体或心灵极不好受叫“痛苦”……。佛家语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儒家语  相似文献   

12.
人们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数学,只“苦”是不够的,要有方法才能作舟。在数学学习方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数理化》2005,(5):23-23
有一句古老的格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它强调了学习是无止境的。可“苦”的事情,人们又大多是不太愿意去做的。  相似文献   

14.
勿庸置疑,学习是件苦差事,古人就有“十年寒窗苦”、“头悬梁、锥刺骨”之说,当然这些作法近乎自虐,不足为取。通常,我们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是由“苦悲入手”,没完没了的作业习题,各种各样严格的要求,天天要加班加点……孩子累得苦不堪言,难怪进入大学的许多学子再也不想碰书本,甚至把书撕得粉碎,由“苦悲”进入学习就是把人生无尽的阴霾过早烙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15.
浅议“苦教”左杨生“苦教”之说日盛于不少的中小学校,有些学校还将其定为校风之一。何为苦教?见仁见智,多有差异。就笔者所知,有两种苦教颇有代表性。有的学校领导认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老师须不怕苦。因此,他们要求老师详写教案、多布置作业、作业要全批细改...  相似文献   

16.
“苦吟”是中晚唐时期之重要诗坛现象。对于唐人“苦吟”,李嘉言先生认为有“生活苦”、“思想苦”、“态度苦”三个方面的含义。今本于唐代苦吟诗人诗中所论及相关材料,就此三点,寻绎“苦吟”之含义。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数学,只“苦”是不够的,要有方法才能作舟,在数学学习方面,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时间来,人们习惯于把学习看作是吃苦受累的活.诸如“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曾记得,我们的老师、长辈或同学的赠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长久以来,在这种苦学习的思想观念支配下,老师和学生都苦不堪言,学生厌学现象比较普遍.目前,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课程改革改什么?我认为,课程改革除了改革教材内容外,更重要的在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
  高三的调研考试作为高考前的练兵,理应让学生看到平时学习中的“优”与“劣”,并且为学生增添一份信心。但是,调研考试的试题往往又让学生觉得很“苦”,“苦”得“难以下咽”。作为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品味其中的苦,尝到苦尽后的甘甜呢?本文以南通市的一道调研测试题为例,反思高三的试卷讲评课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师的“教”让道于学生的“悟”,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考考你     
主持人语:我想你一定听说过“酸秀才”这个词,可你知道秀才之“酸”与酸菜之“酸”有什么不同吗?不知道吧,那么请你把“酸”“甜”“苦”“辣”分别填入下面的短语中,然后弄明白它们的意思,到那时,嘿嘿,你便也可以“酸一酸”啦。1.含如叹2. 言蜜语3.忆思4.同甘共5.口心6.寒心鼻7. 口婆心8.愁眉脸9.含辛茹10. 语软言11. 大仇深12.心狠手天津市蓟县敦庄子中学李保国/供稿【答案】1.酸2.甜3.苦甜4.苦5.甜辣6.酸7.苦8.苦9.苦10.苦11.苦12.辣考考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