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源与信息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张钢 《科研管理》1998,19(4):27-31
技术创新源的研究是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已有的技术创新源研究进行分析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创新的动力源与信息源相结合的创新源研究框架,并论述了混合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源和信息源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最后,本文还初步分析了作为创新信息源之一的企业合作创新方式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
基于CAS理论,从协同创新的主体及其行为的复杂适应性、协同驱动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协同演进的路径三方面对协同创新的动态演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协同创新理论,构筑和充实协同创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产品和服务过程的深度嵌入,数字技术及其与产业发展的高度融合超越了传统创新理论研究的边界,需要以数字创新理论为支撑对其关键特征与发展机制作深入探讨与分析。本文分析了数字创新理论的内涵、基本类型与关键特征,并从技术和社会两个视角对管理学语义下创新研究的延伸与拓展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数字创新的自生长性创新和模块化创新规律,深度剖析了我国数字创新在政策支持、规模性、异质性、用户关联性等方面的特征。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过程中数字能力的嵌入,改变了产品和服务提供价值的过程;中国海量的用户基础及其异质性与多层化成为中国企业未来推动数字创新、建立主导优势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4.
基于现有文献研究,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员工—组织关系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中介心理机制及其边界条件.根据社会交换理论,提出心理所有权这—中介变量影响员工—组织关系与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创新氛围会正向调节变量之间的间接关系.基于63家企业874名员工的调查数据,对以上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支持本研究的理论预期.研究结论从社会交换视角揭示了员工—组织关系对于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对有效管理员工创新行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协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分散的创新活动,建立各主体共同参与的动态演进机制,才能形成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基于CAS理论,本文从协同创新的主体及其行为的复杂适应性、协同驱动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协同演进的路径三方面对协同创新的动态演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协同创新理论,构筑和充实协同创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分散的创新活动,建立各主体共同参与的动态演进机制,才能形成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基于CAS理论,本文从协同创新的主体及其行为的复杂适应性、协同驱动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协同演进的路径三方面对协同创新的动态演进机制进行研究,以期丰富和完善协同创新理论,构筑和充实协同创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企业创新网络典型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企业创新网络进行了研究。从创新模式的发展史中描述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行为特征,以此提出了企业创新网络的概念及其链接机制和集成对象。通过对联想集团和韩国浦项制铁集团的案例分析,以期对企业创新网络的集成对象和集成方式有所把握,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的生态群落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问题,运用自然界的生态理论对该产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及其生态群落模式做了研究,提出了自主创新生态链.结合案例对创新主体的作用机制、协同机理及其创新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从新制度理论的视角研究国家高新区内企业的创新行为,阐述企业内部、外部制度环境及其耦合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国家高新区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制度环境下,企业追求"合法性"的行为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内外部制度环境的耦合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我们进一步针对如何完善和改进国家高新区内外部两种制度环境之间的耦合机制,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杨武 《科学学研究》2006,24(2):311-314
本文论述了开放式创新理论发展及其成因,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在基于开放式创新模式下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问题。提出了:从基于技术创新的角度、从技术-经济-法律一体化的角度、从商业化的角度、从利益机制的角度研究基于开放式创新的知识产权管理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