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实现必须依靠法治的推动和保障,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和谐是法治社会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历史任务。本文论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通过法律引导、规范、调控和保障的法治社会,指出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保障和目标。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时期的重要奋斗目标。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健全的社会主义法治与和谐社会互为前提。运用法治构建中国和谐社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通过政策和法律的调节,保证我国经济发展从非均衡策略向均衡策略的转变;通过法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相对均衡;通过法治,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法治,建立生态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宪法为前提与基础。宪法是国家法治的基础,能够充分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而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保障人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宪法与构建和谐社会都能通过自身手段,调节社会各方面利益。只有充分发挥宪法的功能和作用,才能真正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首先是法治社会,民主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一个法治社会,是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得到确立、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法治文化得以形成的社会。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社区。社区和谐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和推进,目前我国城市存在亟待解决的立法空白,现有法律缺乏应有效力,法律规定过于原则。根据当前社区发展的迫切需要,应逐步构建城市社区法的体系,积极发挥整个法律体系的综合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时期的重要奋斗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的推动和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将提高社会主义法治的质量,健全的社会主义法治与和谐社会互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宋戈 《中国德育》2010,(8):37-39
和谐社会是以法治为前提的社会。作为社会主体的公民及其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因素,实施公民法治理念教育刻不容缓。实施公民法治理念教育的现实途径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政府在公民法治理念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社会整体合力,营造良好的公民法治理念教育环境;他律与自律相结合,将公民意识和法治理念融入公民生活。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孜孜追求的事情.这项目标的提出必将给我国法治化建设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执政兴国的根本出发点,它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且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学术命题.但是理念是行动的指导,一切行动都离不开理论指导前提,法治理念就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最好的行动指导,法治理念是实现社会和谐的行动前提.一个健全的和谐社会必将是一个法制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目标,和谐社会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全国人民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和社会理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评判标准,其中,民主法治又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前提和基础,也是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责要求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和主要内容,在儒家思想中均有所见。“仁爱至诚”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诚信友爱的社会”的特征,“礼乐并重”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安定有序、民主法治的社会”的特征,“中和处事”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的特征,“顺乎自然”符合“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的特征。儒家思想适用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可为今所用,为和谐社会所用。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胡锦涛同志对“和谐社会”所定义的六个特征中,第一是“民主法治”,第二是“公平正义”。公平,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与目标。社会公正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我们基本制度安排和设计的主要依据,也是社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进行良性互动所要遵循的共同原则。上期“报告会”栏目中我们就“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进行了分析,本期就和谐社会与公平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指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有三种存在方式,即观念的、制度的和行为。法治指依靠法律治理国家。民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法治为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进一步提高民众的民主法治意识,进一步健全法制,进一步拓宽公民参政议政渠道,加强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  相似文献   

14.
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和核心内容,是和谐社会的前提基础和制度保障,因此,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一种法治社会。法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必备要素,法治建设的基本价值要素——秩序、人权、正义、效益,是和谐社会形成的必要条件。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建设所追求的价值准则和目标取向就是社会和谐。因此,法治社会的终极目标就是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提供了制度保障,“以人为本”是其极终价值目标。建设一个和谐的“人性化”社会,就必须在立法、执法等社会生活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法治理念。探讨“以人为本”的意蕴,有助于法制的改革和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界定。其中,民主法治被定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内涵和特征。为此,我们构建和谐大连,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推进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探析德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个新概念,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道德水平对法治建设具有基础作用。没有道德的社会,只有法制,不会有法治;道德原则对法治建设具有补充性作用。法制规则所不及的地方,最能看到道德之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探析了德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强调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需要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建设和和谐共处。高等学校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担负着建设和谐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而且承载着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责任。因此,建设和谐高校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电视法制节目利用传播面广、可视性强、贴近群众等优势,承担起构建法治舆论环境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功能。一方面,它通过普法宣传匡正社会群体的行为,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另一方面,它关注中国法治改革进程,为社会的“制动系统”担当先行者的角色,从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发展和谐社会需要一个社会众多群体共同参与,众多群体存在必然诸多的矛盾和冲突,防范和划解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达致和谐即是构建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是一个社会人文理念的外化。法治是发展和谐社会的方略和必由之径。律师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主体,特别是我国“三农”问题非常突出的背景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功能:维权、维稳、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