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文学的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源于学科建设的严重落后 ,源于教学手段的贫乏、刻板。加速学科建设要理顺历史传统与当代意识、社会本体与文学本体、宏观统摄与微观研究、学问文学与心灵文学的关系 ,打破这种二元对立的模式 ,建立起现代意义的古代文学学科。古代文学的教学也应以审美视野整合学术视野和文化视野 ,既承继传统的教学法宝 ,又运用现代的文艺理论和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证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必须研究专业建设中的几个重要关系。即: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明确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加强学科建设,使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服务;明确教师的学科背景与专业实践背景之间的关系;明确教学工作系统和学生工作系统的关系;明确教师教育文化建设中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三个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同时,学科建设对科学研究又提出了巨大的需求.解决好科学研究的观念、制度、条件问题是推进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总体与分支的关系,二者之间要把握的原则是: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要结合专业建设,通过专业建设来推进.学术组织对于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学术组织是学科建设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平台;二是学术组织是汇聚学科建设队伍的重要载体;三是学术组织对规范学科建设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罗瑞宁有关转型期中国文学研究新著《审美与欲望的纠缠》,以"审美"与"欲望"的冲突作为研究文学创作及文学与文化关系的中心环节,以"人学"作为基点,介入当下现实的思考与批判,这一学术视野和学术理路不仅对当代文化审美理论创新有一定裨益,也有助于改变以往僵化的文学批评模式,是当下国人人文学者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一次新的尝试和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5.
建设高校优良学风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构建优良的学风,必须坚持学风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学风建设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相结合;学风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学风建设与严格教学管理制度相结合;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经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已经启动。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具有很强的队伍基础和学术优势。早在2000年就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多次列入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在长期的学科建设中,该学科在都市文化与文学、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中外文学关系及欧美文学3个方向形成了自身特色,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在五年建设期间,该  相似文献   

7.
2001-2005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主要以2001年至2005年中国期刊网的研究论文及相关著述为依据,描述五年期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基本面貌:女性文学研究中呈现的女性话语权力之争和话语独立理想比之过去更加明确,女性主体性认知复杂性的辨析,身体写作的尖锐争论,性话语权的辩护,及由此带来的女性文学研究方法论的探讨,都构成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不同于过去阶段的新的拓展。女性作家文本的丰富充裕为女性文学批评提供了细读研究的条件,五年来,文本细读和作品比较研究取得了相当的实绩,研究方法的成熟也带来了女性文学教学的多样和学科建设的思考,女性文学学科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对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文论和译著介绍更多强调与中国语境对话,也更加强调系统与多元译介。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不仅与中国女性写作实践同步前行,而且与全球女性主义学术进行自觉接轨和对话。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已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切实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工作刻不容缓。文章对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严峻性、紧迫性进行剖析,针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工作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学术不端行为已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切实加强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工作刻不容缓。文章对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严峻性、紧迫性进行剖析,针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工作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科建设中的若干关系探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在分析学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学校的学科体系中的关系、学科建设与学术队伍、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关系,以及学科建设中的“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