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馆本质"虚构论"不仅在立论上缺乏逻辑依据,而且自身也具有明显的"虚构性";图书馆本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不能主观"建构"或"制造";对图书馆本质的探寻永远都只能"在路上",而不能真正"到达";后现代主义不是图书馆学理论的应然走向。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图书馆本质研究中本质概念认识的错位现象进行概括,对本质与本身、研究对象、本体、属性、功能、要素、图书馆活动等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厘清了本质概念与这些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一个侧面深化了图书馆本质及其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图书馆本质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发现图书馆本质研究中主要存在研究前提不明晰,研究视角与方法单一等问题。认为只有在明确图书馆本质的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综合的研究视角和整体性的研究方法,并对图书馆的内外因素和联系进行全面分析,才是图书馆本质探讨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4.
从学理上对图书馆研究中的四种本质概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性"本质概念只反映了本质的部分内容;"属性"本质概念则在外延上失之宽泛;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论是较为科学完整的本质理论,可作为图书馆本质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在其观点的引用上还存在不少偏差,在其内涵的理解上还存在很多误读。提出图书馆研究既要重视研究结论,又要重视研究方法、研究前提,尤其不宜鄙夷"概念研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事物本质的一般科学方法,而列宁晚年针对应将玻璃杯(实际喻指的是工会)看作是什么的论述过程,则是利用唯物辩证法认识事物本质的经典范例。在对这一范例进行深入解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图书馆本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正确认识图书馆本质的一般方法论原则,即全面性、发展性、实践性和具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刘君 《图书馆杂志》2012,(5):7-10,44
对本质问题进行追问,是人类理性的一种自然倾向,因而是不可消解的。对图书馆本质的探讨,不但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而且对图书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图书馆实践活动的意义之源。因此,对图书馆本质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便成为图书馆人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近年学界关于图书馆学研究范式分类及其转换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基础,从成绩与启示、问题与不足、讨论与小结等三个方面,对近30年国内图书馆本质问题研究代表性观点作了总体评析.  相似文献   

8.
卢士樵  李萍 《图书馆》2011,(5):50-52
文章通过对丛全滋与郝朝军两文的分析,提出丛全滋观点:"图书馆的本质———收藏、揭示和传递文献"是基本正确的,符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而且语言朴素、真实。而郝朝君一文将图书馆的本质描述为"科学发展的工具与基本方法"是不切实际的,认识与事实偏差较大,语句也略显宽泛。  相似文献   

9.
“知识交流论”在20世纪后期的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其主要贡献者之一黄纯元先生是中国图书馆学界的一颗流星,璀璨可惜短暂。文章回顾了黄纯元先生的学术生涯及“知识交流论”的核心理论主张,指出“知识交流论”是在本质主义研究范式下争取图书馆学学科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成果,标志着图书馆学知识生产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功能定位视角梳理并归纳总结了元宇宙图书馆相关研究成果,对功能定位下元宇宙图书馆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与总结。研究认为,元宇宙的加入使得图书馆的保存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发生了新变化,并在原有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拓展了社交功能和用户创作功能。最后,文章展望了元宇宙视域下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阐释伦理本质在于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分析我国图书馆职业道德保障的研究与认知现状,基于"道德与利益统一"的理念和原则,提出从评价、激励、救济等方面着手,构建"义利统一"的图书馆职业道德保障体系,以从伦理的本质上根本保证职业道德在图书馆活动中的作用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元宇宙是技术聚合、设备迭代、概念创新、未来畅想的多元产物。图书馆与元宇宙融合是图书馆走向数字化、智慧化、专业化、多元化与现代化的可行路径。尽管元宇宙图书馆的发展尚处内容梳理、应用探索、实践盲从的初级阶段,缺乏相应法律法规规制,存在概念炒作、过于炫技、与资本捆绑等弊病,忽视了概念创生到实践落地的复杂性。但元宇宙对图书馆现实与未来发展具有多重意蕴,可促进“馆员—读者”人的现代化转变、引领“馆内—馆外”技的耦合化嬗变、推进“空间—设备”物的智慧化革新、促使“乡村—城市”社会的学习化变革。为进一步推动元宇宙图书馆价值意蕴落地扎根,须通过“减”“增”并行、“内”“外”并进、“质”“量”并提、“上”“下”并促等路径,促进元宇宙图书馆服务化、协同化、多元化、衔接化,以期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元宇宙图书馆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曾华琴 《兰台内外》2023,(29):73-75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图书馆和在Web2.0时代蓬勃发展的知识众包网站目前的发展状况,指出构建图书馆元宇宙的核心是构建基于数字知识的文明体系,图书馆元宇宙的基本职能是知识和社会文明的继承和传播,元宇宙文明围绕知识本体的产生和组织,以服务于人类的客观知识主观化为最高准则。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一直热衷于讨论图书馆的本质是什么,并将之视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一些学者指出这种模式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具有明显的本质主义色彩,应该予以摒弃。这种观点引起了学界其他学者的反驳与批评。图书馆学人热衷于讨论图书馆学的本质,是想凭借本质研究向学术界和社会证明图书馆学的合法性。从目前图书馆学界的各种研究范式来看,实证研究在建构图书馆学合法性上卓有成效。要确定图书馆的学科合法性,根本路径是立足于学科特色,选择社会和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作为学科研究议题,并通过学术界认可的表达方式向学术界展示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人才结构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图书馆人才结构知识、智能、年龄、个性四个方面的现状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并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图书馆制度——制度图书馆学若干概念辨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图书馆制度是国家及其政府为了保障公民的知识权利而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图书馆制度属于国家的文化制度范畴。图书馆制度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国家及其政府是图书馆宏观制度的供给主体。目前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建设存在着较严重的制度缺位现象。制度图书馆学是从制度视角研究图书馆现象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智慧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物理世界和数字图书馆的数字世界之上进行“数实融合”的产物,而元宇宙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也即“数实融合”;数实融合主要在于三元空间的交叉融通,从三元空间视角可以全面深刻地认识元宇宙与智慧图书馆。本文首先从空间视角出发,解读元宇宙和智慧图书馆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其次,阐述图书馆中智慧的起源以及智慧图书馆在元宇宙数实融合空间中体现出来的大成智慧;再次,分析元宇宙包含的三维、三元、三基,并通过数字经济的“四化”得以实现,以及元宇宙环境下智慧图书馆数实融合的技术实现;最后,探讨元宇宙环境中智慧图书馆数实融合空间的构建伦理与风险。通过元宇宙的技术体系,可以从网络连接、数据处理、确权认证、虚实交互和内容生产五个方面打造智慧图书馆的书、人、法,实现数实融合,但必须要遵循科技伦理,提升法律保障,同时还要避免隐私风险、产权风险和治理风险。图5。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意义]自Web1.0时代的图书馆发展至Web3.0阶段,技术与图书馆从相加到相融,双向协作促发展。通过拆解元宇宙技术创新思维及逻辑,以具身阅读为切入点,研究元宇宙图书馆的建设路径和创新功能。[方法/过程]以厘清元宇宙和图书馆发展逻辑共通点为起点,验证元宇宙图书馆的存在合理性,以结构主义范式分析元宇宙图书馆结构的整体、关系、主体、自调、转换等多重结构属性,聚焦具身阅读行为,辨析元宇宙图书馆溯源与认知、连接与断连、沉浸与脱离、公共与私域、再现与真空的多重关系。[结果 /结论 ]通过具身认知视角展开元宇宙图书馆中阅读认知行为的仪式、融合、社交特性的相关分析,探索元宇宙图书馆在原有图书馆功能基础上,进行多重建构认知视点的阅读认知、灵境泛在多维呈现的阅读融合、反哺个体拓宽社交范围的阅读社交、多元价值引导下虚实演变的阅读仪式、以图书馆为中心延展多边经济的阅读产业链方面的功能创造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王辉 《图书馆学研究》2014,(5):19-21,41
社会价值的存在与提升是图书馆及其学科本质内在的追问和评判基础。阐述图书馆社会价值逻辑性体系的构建、图书馆学社会价值论的目标指向与路径选择、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存在与提升、图书馆事业演进的根本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的本质就是图书馆能够满足人们对图书资料需求的属性,它表现在对人类生活经验和思想观念的各种载体所进行的搜集、整理、保存和流通中.对图书馆本质的把握需要在图书馆的各种具体现象中做出合理抽象,也需要按照定义规则来合理确定其定义项与被定义项之间的相应性.以此来分析理论界某些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定义,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抽象不足与违背定义规则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