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认为北朝民歌《琅琊王歌辞》八首中,有三首应系凉土“西戎”父老创作的用来歌颂北魏广平王元浑的民歌。其创作年代约在公元471年或此前;有四首系歌颂琅琊王的民歌。《慕容垂歌辞》三首,其中所写非慕容垂与东晋的“枋头之战”,而系慕容超守广固之战事,故其中慕容氏应系慕容超,歌辞应更名为《慕容超歌辞》,其创作时间应为公元409年底至410年初,为南燕人嘲笑慕容超所作。  相似文献   

2.
在各朝均田令中,农民受田标准有所不同。以亩数计,北魏时一个普通农户(一丁户)受田为120亩(桑乡),或136亩(麻乡);北齐、北周和隋为140亩;唐用丁计,则为100亩。以实际面积计,差别更大一些。因北朝及隋以240步为亩,6尺为步,唐亦以240步为亩,5尺为步,其他各朝尺度也略有出入,但差异甚小,每尺差异不超过6%。如略去后者的差异不计,则唐100亩,仅当北朝及隋的83亩强。如以北魏桑乡农民受田面积为100%,则麻乡农民受田数为113%,北齐、北周、隋为117%,唐为69%。可见,  相似文献   

3.
石刻文字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种特有形式,尤以北朝(北魏、北周、北齐)石刻文字为大宗。石刻文字是一种书丹者书写与刻工刊刻相结合的艺术,种类繁多、风格纷杂多样。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为具体实施并完成刊刻工作的刻工有很大的关系,刻工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北朝石刻文字的风格,是研究北朝石刻文字形成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南北经学     
581年,隋结束两晋末年以来280多年的分裂局面,复归一统。隋前史称南北朝时期,南朝为宋、齐、梁、陈,时间跨度是420年—589年;北朝为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时间跨度是386年—581年,此间的南北经学,各具特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婚姻重门第,出现了士庶不婚的现象。这一时期诸帝所纳后妃,大部分出身于世家大族。但分阶段来看,各个阶段后妃的出身情况又有差异。曹魏后妃出身较为低微;两晋南朝后妃大多出身士族;北朝较为复杂,北魏建国初期,诸帝所纳后妃多为部落大人或周边政权首领之女,从孝文帝时开始直到北齐、北周,后妃多出身士族。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赋税制度发展一个环节的北魂、北齐、北周赋役制度,曾因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产状况而发挥过重要作用,并对隋唐时期的租庸调法有过深远影响。本文以较详实的史料论述了北魏、北齐、北周赋役制度的发展沿革,并对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7.
北朝魏、齐、周宗室女性的通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朝魏、齐、周各代宗室女性的通婚均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北魏太武以前,宗室女性与北方其他少数族政权或部落通婚频繁。太武以后,北魏宗室女性与南北士族的通婚逐渐频繁。东、西魏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采取了和亲政策,同时将相子弟亦是东、西魏公主重要的通婚对象。北齐、北周宗室女性的婚姻主要是与北镇军功集团、武川系军功集团之间进行的,与汉姓高门通婚的很少  相似文献   

8.
七、隋的首都隋朝是我国继西汉、东汉及两晋南北朝以后另一个统一的王朝。西晋结束后,北方是16国此起彼伏、相互攻战的局面,大多是少数民族占统治地位的政权。南方是偏安一隅的东晋王朝。此后是南北朝时代,南、北分裂而治。北方先是北魏一度统一,接着分裂为东魏、西魏。之后东、西魏又分别为北齐、北周所取代。而南朝则没有北朝那样出现分裂,而是像走马灯似的出现一个接替一个、延续都不长的宋、齐、梁、陈4个政权。到北周大象一年(公元579年),8岁的幼帝初立。当时担任宰相掌管全国军政大权的杨坚在亲信的支持下成为北周的摄…  相似文献   

9.
根据《尉迟敬德墓志铭》记载,敬德之名未必为"恭"。其祖先为西部鲜卑尉迟部落,后随北魏孝文帝迁居洛阳,遂以洛阳为籍贯,但在六镇起义动荡之际流寓于朔州,又以朔州为新籍。敬德祖上历任北魏、北齐、北周、隋等朝要职,但至其父伽时家道中衰。敬德少年时期已经知兵,参与镇压过隋末农民起义。敬德妻苏氏出自关西士族,曾仕北齐。两家变迁可以折射出北朝政局的演变。敬德晚年远离政治,笃信道教。  相似文献   

10.
颂碑文是碑文中的重要类型。北朝颂碑文从北魏初期开始出现,是汉人碑文与鲜卑刻石记功传统的共同产物。太和以前,颂碑文以散句为主,平实质朴。太和以后,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夸饰铺陈的手法以及用典、骈偶成为其主要特色。北齐、北周分立之后,又呈现出华丽和质朴生动的区别,而到庾信创作中达到南北文学融合之后的颂碑文高峰。  相似文献   

11.
北魏后宫始创于道武帝时期,经过孝文帝的改革,后宫人员有了明确的等级、地位划分,孝明帝还根据《周礼》的记载,并参照汉晋南朝的后宫服饰确定了北魏后宫人员的服饰,将她们在后官中所处的地位直接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北齐乃至隋唐后宫服饰等级制度之先声。  相似文献   

12.
梁《律》、《令》的修订在南齐立法的基础上完成,实为齐、梁两代的立法成果。梁《律》、《令》以晋《律》、《令》为蓝本制成,但在篇目上有一些改制,有关内容也较晋《律》、《令》完备。梁《律》、《令》对陈、北周、隋、唐《律》、《令》都有重要影响,是隋、唐《律》、《令》的重要渊源,其中梁《令》是隋、唐《令》的主要渊源。梁《律》、《令》是汉、魏、晋《律》、《令》向隋、唐《律》、《令》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从北魏孝明帝正光(520—524)年间领兵征讨开始,到530年被杀身亡,在短短十年时间中,尔朱荣先后经历了策动河阴之变、压平葛荣、平息六镇、拥立孝庄帝、平定元颢叛乱等重大政治事件,并且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军事集团。尔朱荣军事集团对北魏末期政坛,以及其后的北齐、北周政治格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庾信的入北改善了西魏北周文学的贫瘠状况。主要在其影响下,关陇士人逐渐重视文学,虚心向南人学习,南北士人间的交流集会渐多。北人主要学习南方文学中的形式技巧,他们对庾信等人的学习还处于模仿阶段。  相似文献   

15.
西周至隋唐洛阳市场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的市场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 ,即西周的发轫期、东周至西汉的发展期、东汉的兴盛期、魏晋南北朝的徘徊期、隋唐的鼎盛期等。因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迭毁迭建成为洛阳市场变迁的显明特点  相似文献   

16.
南朝宋齐皇帝为巩固皇权,预设一些重要异姓武将存在谋反等重罪,而迅速捕杀之.屠杀之后,方开出谋反证据,以证明其惩治的合理性.是为南朝宋齐皇帝的“预制重罪”政策.“预制重罪”政策的首创者为南朝刘宋文帝,其重要表现是诛杀名将檀道济父子及道济手下勇将薜彤、高进之等人.刘宋以后继立的皇帝继承了这项政策.南齐建立后,齐武帝延续了刘宋皇帝惩治武将的“预制重罪”政策,其重要表现是处死名将垣崇祖、张敬儿,南齐此后的皇帝继续执行这种政策.南朝宋齐皇帝以“预制重罪”的政策屠杀拥有实力的武将,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君弱臣强的态势,但“预制重罪”一方面削弱了刘宋、南齐对抗北魏的实力,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破坏了统治集团的凝聚力,加速了本朝的灭亡.梁武帝开国之后,放弃了这一错误政策,从而在与北魏作战中获得两次前所未有的大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论肇始于《周易》,成熟于唐代。而处于之间的刘勰对审美意象论最终铸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刘勰生在魏晋南北朝这个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耳濡目染中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而对其文艺美学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儒道两家。本文从意象本体论、意象创构论以及对唐代意象论产生的影响三方面对刘勰的审美意象论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多民族文明冲撞交融、社会秩序重组的特殊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阶段。山东地区是北方佛教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北魏时期直到北齐阶段的诸多造像、刻经、寺院等佛教遗迹。基于类型学的方法,研究山东地区北魏佛教造像变化的轨迹,讨论其造型风格来源、流变,结合当时当地佛教传播、社会背景和地域文化特点,寻找造像背后的诸多信息。  相似文献   

1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六法海》说:“自李斯《谏逐客令》始点缀华词,自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始点缀故事,是骈体文之渐萌也”。骈偶化倾向虽萌芽于周秦两汉,但从汉末魏晋始才成为诗、赋创作一种自觉的形式上的诉求,至南朝宋,诗、赋骈偶句比例发展至最高峰,齐梁以后则比例下降,表现出在更高层次上追求形式均衡美、对称美、和谐美的理性思考。本文拟考察此一过程中文人创作心态上呈现出的对骈偶化的“部分趋同——过度趋同——理性认同”的阶段性特征,并揭示其对诗、赋文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是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同时也是我国法律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立法上它上承周汉,将儒家思想引礼入刑;下启隋唐,为隋唐法律奠定了基础。文章主要说明了为什么儒家学说处在劣势的情况下仍能够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立法主要指导思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